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典型的口齿不清、半身不遂、头晕头痛等症状,只是“右手写字不听指挥”,在家属陪同下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86岁的徐阿婆听医生说可能是脑梗塞,有点慌了神。幸而接诊的神经内科何婷婷医生立即开出检查单,奔向收挂窗口,帮助患者办妥诸项事宜;与此同时,嘱咐家属护送徐阿婆进入脑梗救治“绿色通道”。整个抢救过程多线程并行,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了新型溶栓药,最大程度挽救了脑细胞。

从急诊入院、完成溶栓治疗,再到出院,一周时间康复情况令人惊喜。原本“不听指挥”的右手恢复如常,老人家亲手写下感谢信向何婷婷、向医院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夏季申城遭遇持续极端高温天气,8月末,徐阿婆就感到隐隐不适,似乎有些头晕,还有点神疲乏力。她只当是酷热天气下“正常”的身体反应,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准备写备忘便笺时才发现情况并不简单——“右手写字不听指挥,写出的字成了墨珠。”

徐阿婆顿感不妙,马上去了大儿子家。当天下午,媳妇陪她来十院神经内科普通门诊就诊。接诊医生初步评估后,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其赶紧去急诊卒中中心。

中心当值的医生何婷婷听完主诉,让她再尝试写几个字,然而徐阿婆虽手能握笔,却一个字都写不成形。综合各项症状与体征,脑卒中的可能性极大,需立即作影像检查与评估。何婷婷马上开好检查单奔跑到收挂窗口,帮助完成各项手续。与此同时,徐阿婆在媳妇的陪同下进入卒中救治“绿色通道”。

CT检查证实了何婷婷的预判——急性脑梗。回溯发病经过与时间节点,应当还处于溶栓窗口期,建议立即使用新型溶栓药TNK,以最大限度保护脑细胞,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办理手续与急诊溶栓同时进行,有效缩短了从发病到用药的时间。在静脉给予溶栓药的同时,何婷婷守候在患者身边,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叮嘱患者保持平躺,勿起身、勿走动。争分夺秒的急诊溶栓完成后,何婷婷也到了交班时间,但她仍不放心,又到床旁探视,同时协助安排第二天收入病房相关事宜。

第二天上午,患者顺利入住神经内科病房,后续的溶栓效果评估、用药、监护,潘洁医生全程关照。不到一周,徐阿婆恢复情况令医护团队振奋,右手肌力恢复,又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了。一周后,徐阿婆顺利康复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急性脑梗救治中,患者越早明确诊断、越早使用静脉溶栓药,疗效就越好,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的概率就越低、程度就越轻。对于“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脑细胞”这一箴言,徐阿婆感触颇深——“因为医生抢救及时,我没有后遗症,这是医生给我的幸福,我万分感谢”。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脑卒中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上海又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卒中防控任务繁重。十院卒中中心自2013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砥砺前行,如今已是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综合卒中中心。近五年来,累计静脉溶栓量达1800余例、动脉取栓量800余例。以沪北地区为中心,辐射整个长三角,采取多学科联合、全病程管理的建设理念,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卒中诊治链,形成了“开放合作、互惠共享”的卒中救治十院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卒中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组织管理、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卒中随访、早期康复、血管筛查等方面。其中急性期救治特别是脑梗死患者的溶栓、取栓治疗是关键。为此,十院在原有卒中中心的基础上,又于2022年成立了溶取栓中心。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完善十院卒中救治体系,增强区域内公众的防病治病意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贡献。

记者:罗欣悦

编辑:徐悦琳

资料: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