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开泰,必定胜利”,解放军的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所谓“三杨”是指杨得志、杨勇、杨成武。

要问“三杨”中谁的成就最高,那一定是杨得志。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杨得志一直是那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虎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伟大领袖教育出来的同志。”杨得志一生战功赫赫,但他始终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毛主席的教诲。

1980年,杨得志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长,而他一直敬重的毛主席却早已离去。1983年,杨得志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去毛主席纪念堂参观。

此时杨得志也已经72岁高龄,在警卫员的搀扶下,他小心翼翼的登上纪念堂的台阶,走到门口时,他缓缓推开警卫员的胳膊:“你们在门口等我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杨得志看到水晶棺中的毛主席遗体时,泣不成声:“主席,得志来看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杨得志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小山村,原名杨敬堂。杨得志的母亲同样也是个命苦之人,原本是个童养媳,由于收养她的那户人家遭遇不测,她的母亲只能四处流浪,最终遇到了同样命苦但勤劳的杨远新,也就是杨得志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组建新的家庭后,共养育了十四个子女,但由于当时瘟疫横行,活到最后的不多,杨得志有幸是其中之一。

杨得志回忆:“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去野外采野菜,每次回到家都能看见母亲双眼通红,询问后才得知,不是这个妹妹昏迷不醒,就说是那个弟弟因病夭折。”

后来杨得志的母亲也不幸染病,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家家无余粮,能够勉强活下去的,都是天选之子。直到去世,杨得志都不知道自己母亲叫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的叔父杨远和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杨远和也是因为家庭贫困,一直以来都是光棍一根。虽说家里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但杨得志从不嫌弃叔父,因为在这个家庭中,叔父是父亲唯一可以倚仗的劳动力。

杨远新和杨远和都是铁匠,祖传的手艺,兄弟二人每天早出晚归,用满是老茧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

随着杨得志不断长大,父亲也将手中的大锤交到了他的手上,并对他说:“伢子,你一定要好好学,咱们一家人可都要靠这铁锤、火钳子吃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铁匠铺的老板因为入不敷出,关闭了铁匠铺,这也意味着杨得志的父亲和叔父失业了。

哥哥杨海堂四处打探消息,得知江西安源煤矿正在招聘工人,于是15岁的杨得志跟随哥哥一起来到了安源煤矿。

煤矿工头起初只想收留杨海堂,一度想把年龄相对较小的杨得志赶走。“我弟弟虽说年龄小,但以前当过铁匠,身体强壮的很,留下他吧,我可以负责照顾他,绝对不给矿上惹麻烦。”

在杨海堂的苦苦哀求下,工头总算答应将杨得志留下。但兄弟二人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安源煤矿当时由外国资本经营,工人每天需要工作14个小时,稍微偷懒,工头的鞭子可不长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从小就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他平常总是用“这就是命”来安慰自己,但是有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这种逆来顺受的想法。

此人带着一副眼镜,虽说一副书生模样,但总能用激情澎湃的演讲让台下工人热血沸腾,他便是我党早期领导者之一——李立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阶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反抗资本家的压迫。”“你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你们要成为命运的主宰者。”李立三的一番话让杨得志感到醍醐灌顶。

李立三和刘少奇领导了安源路矿大罢工之后,工人们的待遇果真有所好转。杨得志四处打听,这才得知,原来有个叫共产党的组织,专门为工人阶级争取利益,于是他对这个组织充满了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在安源煤矿工作没多久,便前往了衡阳当一名铁路工人,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累,但如今自己总算能攒下一笔钱。

工人们闲暇之余,经常会谈及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每当提到共产党,杨得志都会凑过去津津有味的聆听。

1927年,蒋介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白色恐怖”,工地上也不再允许谈论红色话题。几个月后,南昌暴动的消息传到了杨得志的耳朵里,他想起了当年李立三所说的话:“工人们只有联合起来,力量才是无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义军到达衡阳后,地主豪绅望风而逃,就连铁路工地上的工头都不见了踪影。工地停工,工人们大多各谋生路,但杨得志早已受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与其被压迫,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共产党一样奋起反抗呢?”

“我们也正有此意,要不咱们一起去投奔起义军吧。”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工友随声附和,于是一行人朝着起义军的营地走去。杨得志的精彩人生就此开始。

杨得志最早加入的部队是红军第1师,指挥官是朱德和陈毅。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朱德决定率部前往井冈山。

当时毛主席已经在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杨得志第一次亲眼看见毛主席的真容是在井冈山会师的庆功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次见面,杨得志就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虽说身为红军的高级领导,但毛主席一点官架子没有,不仅穿着朴素,还时不时冒出几句俚语,显得亲和力十足。

杨得志在井冈山表现积极,运气也不错,很快被分到了红4军特务营,主要负责总部的警卫工作,这也让他获得了与毛主席亲密接触的机会。

对于杨得志来说,每一次与毛主席谈话,都会让他明白诸多道理,毛主席就像是自己的人生导师一样,总能在自己迷茫时为自己点明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的教诲下,杨得志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在历次与敌军的战斗中轻伤不下火线。

到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杨得志已经成为了红一军团第1师第1团团长。长征期间,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作为先锋部队,打了不少恶仗。

1953年10月1日,杨得志从朝鲜前线回国参加建国四周年庆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看到杨得志时,仿佛看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兴奋的给在场人介绍:“此人大名为杨得志,就是当年强渡大渡河时的红1团团长。”强渡大渡河无疑是杨得志的成名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一举跳出了蒋介石布下的铁桶阵。恼羞成怒的蒋介石立即命令薛岳指挥的第2路军北渡金沙江,继续追击我军。同时命令川军24军、20军、21军加强大渡河附近的防御,试图在大渡河以南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大渡河是岷江的第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流湍急,两岸地形十分复杂,给部队渡河带来了巨大困难。经历了四渡赤水之后,蒋介石这次志在必得,甚至放出豪言:“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能尽快渡过大渡河,等薛岳的第2路军赶到,局面将会更加不利。紧急关头,抢占渡河滩头的任务落在了杨得志的肩上。

24日晚,红1团政委黎林带领2营在渡口下游发起了佯攻,敌军误以为遭遇我军主力,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下游。杨得志则率领1营向安顺场渡口发动进攻,只用了20分钟就消灭了川军两个连。

占领渡口后,由于只找到了一条小船,杨得志挑选了17名老兵组成了渡河奋勇队。“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了!你们一定要坚定的渡河,消灭对岸敌人,为大部队蹚出一条路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名勇士在杨得志的激励下各个生龙活虎,将生死置之度外,杨得志也毫不吝惜数量有限的炮弹,不断的朝着对岸进行火力压制,最终将对岸敌军据点全部清除。

这次战役之后,周恩来更是称赞:“红1团是天下第一团。”杨得志也凭借此战,一战成名。

红军抵达延安后,杨得志进入了“抗大”学习,毛主席经常去“抗大”演讲,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杨得志的影响很大。“抗大”的学习经历虽说短暂,但却让杨得志的军事才能有了质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杨得志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951年,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入朝作战,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杨得志突然想到了抗日时期华北地区的地道战,于是他号召志愿军挖通地道,成功的抵消了美军的火力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得知此战术后十分兴奋:“这种办法好!我就不信,美国人的炮弹还能把地球砸穿?”

《板门店协议》签订后,杨得志没有马上回国,而是留在了朝鲜,帮助朝鲜进行战后建设,直到1954年才率部凯旋,第二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此时他只有4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朝鲜回国后,杨得志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在济南军区工作期间,杨得志一直兢兢业业,虽说和平已经降临,但他从未忘记战争年代所经历的一切。

1958年8月,毛主席做了一篇《关于干部下连队当兵和参加体力劳动问题》的指示,旨在发扬我军官兵平等的优良传统,同时让我军的高级干部更深的了解部队基层的训练情况。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杨得志便是毛主席的追随者,所以毛主席发出此指示之后,杨得志也是第一个积极响应的军区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打点行囊,入驻了济南军区某部6连。干部下连队的事在全国已经传开,6连的战士们也都看出,眼前这个中年人一定是个干部。但由于杨得志没有公开身份,没人知道他是军区司令。

“班长,以后我就是你的兵,请对我严格要求。”当杨得志说出此话后,同班的战士还在议论:“不一定是哪个团的团副来咱们这体验生活了,别说错话。”

训练的时候,班长见杨得志还在用老式的打背包方法,于是好奇的问:“首长,看您的手法是个老红军吧,现在部队都不这样打了,我来教你新的方法。”

杨得志非常虚心的和班长学习了各种生活小技巧,心中默默感叹:“毛主席提倡干部下连队太有必要了,不来基层真不知道部队这些年这么多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休息时,杨得志还会跟战士们比赛做俯卧撑,即便已经年近50,杨得志依然宝刀未老,甚至还能表演6跟手指撑地,引来战士们的一片喝彩声。

时间过的飞快,眼看杨得志就要返回军区司令部,战士们对他非常不舍,于是在一次联欢会中,杨得志告诉了大家自己的身份:“大家有什么事,可以去司令部找我,门卫询问,你就说找杨得志同志。”战士们各个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些天朝夕相处的竟然是司令员。

“班长,你可真厉害,开国上将都是你手下的兵。”听着战士们的调侃,杨得志笑的非常开心。

之后的几年里,杨得志又担任了武汉军区司令员,但调到武汉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逝世后,杨得志又先后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等职务。职务越来越高,责任也越来越大,杨得志也就很难有时间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遗容了。

当1983年杨得志再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目睹毛主席那慈祥的面容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的不仅是与毛主席相处的点点滴滴,还有自己的整个革命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年的辛酸到晚年的光荣,杨得志一生都在为全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完全可以用“打满全场”来形容,哪怕到了68岁高龄,祖国需要他时,他依然能率军出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杨得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毛主席是他一生的贵人,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指引,他才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