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我父母一直有疑问,自己这万把块钱的退休金哪儿来的?凭什么自己不上班还拿这么多花不完的钱啊?自己年轻时也没创造这么多的价值吧?

当然没有了,那会儿的生产力低下,就算人们再努力工作也创造不了多少财富。古代的农民更辛苦,但没有农药化肥和优选种子现代水利机械啊,再努力的也就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得到温饱而已。

再或者说,中国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农业国家,底层百姓的月收入就是“一石粮食”左右,100多斤。不信就去查查古代百姓的收入和粮价对比,再看看1978年之前的工资,尤其是解放初的“折实工资”,最基层的25级办事员的月薪就是150斤粮食,而且是已经超过农民了。这150斤很多时候要养活三口人以上,甚至是五六口人,可见过去的生活有多难吧。

那我爸妈现在就想不通了,自己的退休金这么高,北京的财政收入有这么多吗,能养得起几百万老人的退休金和医疗?哪儿来的钱啊。

怎么跟他们解释呢,如果光靠税收是肯定不够的。虽然北京的经济发达,但每年的税收也就是不到3000亿,估计将将够机关事业单位运转的,弄不好都不够,毕竟体制内+事业编的就100多万人呢,平均每人每年20万就2000多亿了。

另外养老金和税收也没什么关系,只和社保基金有关。也就是说,北京老人的退休金,都是在北京交社保的人提供的。而且这是“现收现付”的,每年收多少钱差不多就支出多少。这也就依赖着在北京交社保的人多,否则哪儿能支撑这么多老人领钱啊?得好几个年轻人才能供的起一个老人的退休金。

反正我们家肯定是占便宜了,就我和老婆俩人交社保,加一块儿也没多少钱。但有四个老人领退休金,不足的部分就都是其他家孩子贡献的呗。主要都是外地来的年轻人,源源不断且是来来走走,都成为了北京这种城市运转的燃料。

前几年有个说法挺火,我们开发商和中介创造出来的概念,就是如果在这座城市不买房,那你就是这座城市的消耗品,替别人养了爹。因为只有房子是能够跟随经济增长而升值的,也就才能把交了的钱赚回来。

这个逻辑也不能算是错,但特意的鼓吹房子就没意思了。到大城市来本身就是为了赚钱,赚钱的道儿也有的是,没必要非得跟房子较劲。但我们卖房的必须拿房子说事儿,忽悠年轻人买房呗。

不过外来的年轻人确实是城市的燃料,也确实是在替别人养爹。因为既然是在这儿交社保,那这笔钱就只会给这座城市的老人们发福利,跟自己家乡的父母没关系。尤其如果父母是农村的,那就彻底的没关系了,就算转移支付都很难转到农村。

而且绝大多数的北漂儿是很难留在北京的,那等他们一走,之前交的社保就成沉没成本了。虽然是增加了自己的基数,但其实到能拿退休金的时候都意义不大了,那会儿就该吃当时年轻人缴纳的红利了。是否吃的着还两说着,毕竟社保是“现收现付”的,如果到时候收的少了,那老人的退休金也得相应减少,没办法。

其实这不光是中国如此,全世界有养老金的国家都一样。欧美日本为什么都闹着提高退休年龄啊?就是年轻人不够了呗,交钱的少了自然拿不出多少养老金,也就只好延迟退休了,少拿一年是一年。

另外在很多年前我就见到过另一种方案,现在看来相对更合理。就是无论城市农村,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必须缴纳社保,但是钱数很少,也就是现在的几分之一吧。交的少,到时候也领的少,养老金只能提供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要想提高生活水准就得靠自己其他的积蓄和投资了。

也就是说,无论农民、工人、教师还是公务员,大家缴纳的钱数都一样,到时候领取的金额也都一样。以北京现在的最低工资来说吧,退休了就每个月领2000多块钱,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够花的靠自己的儿女和吃老本儿。

这种方案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吧,但当时肯定是没被采纳,至于为什么咱就不知道了。按现在的这种模式,像我父母这种编制内退休的就算是占便宜了,但这也不是他们主动的啊。

所以我经常劝他们没事儿偷着乐吧,或者在同事里可以互相嘚瑟一下也行。就别当着北漂儿们炫富了,容易挨骂……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