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原本预期中国会在贸易争端中妥协,却未曾料到中国采取了果敢的反击措施,犹如猛然间掀翻了谈判桌上的锅。关键时刻,德国立场戏剧性地转变,在最后关头站在了中国一边,这一变故让欧盟陷入了尴尬境地,只能自我反省为何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欧盟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问题,启动了最终投票决策程序。投票结果虽大体符合预期,但也伴随着意料之外的波折。据欧洲媒体报道,最终决定是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最高可达35.3%的反补贴税,期限至少五年,这将叠加在原有的10%关税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一辆原本标价10万欧元的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的新关税政策下,最高可能卖到14.883万欧元。这便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真实写照,对中国电动车征收了近乎一半的额外关税。此举不仅为欧盟自身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也显著增强了欧盟本土车企的竞争优势。

然而投票过程中,德国的突然“反水”成为了焦点。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10国支持加税,5国反对,12国选择弃权。德国作为反对者之一,其态度的转变尤为引人注目。此前德国虽一直反对加税,但在前几轮投票中均选择了弃权,而此次却毅然决然地站在了中国一方。这表现可以的,正常来说弃权就很能说明问题,德国却表现得颇为耿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态度骤变的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德国国内对中欧贸易战的反应强烈,特别是德国汽车界,因为许多中国电动车企,与欧盟车企有着紧密的投资或者合作关系,加税无疑会损害双方利益,德国汽车界对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政府不得不考虑并加以表示。二是中国官方发出的强硬警告,通过央媒传达出明确信息: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的国家,将面临失去中国投资的风险。换句话说,我们真的会把锅掀了,谁吃亏最大,自己衡量去吧。

如今欧盟已陷入两难境地。尽管决议已通过,但距正式生效还有一个月时间。欧盟方面仍试图与中国继续谈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表达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愿望。然而对于欧盟的这一态度,中国方面的回应是坚决的:边吃饭边砸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