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 良渚反山M12出土的玉琮王及纹饰线图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虎首玉璜 叶舒宪 刘斌
主题:“良渚:玉成中国的关键节点”暨《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新书发布会
时间:8月12日
地点:良渚博物院
嘉宾: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刘斌考古学家,良渚古城发现者,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玉文化考古深刻阐释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万年以前,东北玉器首先登场;五千年前,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文化首先统一长三角,继而在距今约四千年之际统一了中国。
8月12日,中信出版·大方联合良渚博物院、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在良渚博物院贵宾厅举行了《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新书发布会。该书主编、“玉成中国”观点的提出者叶舒宪教授和著名考古学家、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一同分享了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玉成中国一万年据考古发现最新数据而定
主持人:请《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主编叶舒宪老师,先来讲述书中提到的核心观点——玉成中国。
叶舒宪:2013年,本书的作者之一孙周勇先生当时是石峁考古队的队长,在陕西的北部,即靠近长城的黄河边上,发现了中国史前最大的石头城——400万平方米。那时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联合考察了当地史前石城,聚焦大量玉兵器生产的材料来源情况。经考察发现,陕西、内蒙古、山西附近都没有玉矿。那么大件玉器的批量生产,其玉料是从哪儿来的呢?当时认为石峁和文明起源之际的玉料开采、运输和传播有密切关联,这就把史前中国的一条重要文化脉络呈现出来了。
本书封面上的“中国”两个字,采用的是“中国”二字最早出现时的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金文写法,把玉琮和小玉环用在“中”和“国”两个字之中。何尊铭文有“宅兹中国”一句,即“中国”二字最早出现的写法。甲骨文“中”字是一个旗杆,如今封面设计把玉琮套在旗杆的中间了。繁体字“國”从“或”,中间的圆圈就像一只玉璧环。如此来看,如果没有汉字记载,除了玉礼器以外,没有更合适的载体或者符号来帮助我们认识更早的中国。这个载体刚好是距今一万年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玉器,即题目所说的“玉成中国”。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利用从北方到南方再到中原的重要史前遗址,呈现出了甲骨文汉字出现之前玉文化是如何先统一中国的,其大致关键节点在良渚遗址。
该遗址刚好是5300年前兴起,终结是在4300年前,良渚文化结束200年后才有所谓的夏朝。良渚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玉礼器首先变成建构地方性王权国家的重要符号。那时没有金属,没有青铜礼容器,没有文字,但有了城,玉和城刚好构成了中华文明区别于地中海西方文明的最大特点。没有黄金和铜,但是玉礼器的符号到良渚时期已经传播了将近5000年了,而今天终于能够将这“上五千年”的脉络揭示出来了。
主持人:您讲到“国”这个字,其实“家”这个字也跟玉是非常相关的,请您再介绍一下。
叶舒宪:有人认为今天“国”字方框中间一个“玉”,是不是简体字,其实不是。这个写法在古代魏晋以后就有了,和繁体字“國”并行,古代叫俗字,写起来比较简单。中国人形容天下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时爱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国”是用了一种物质来标志这个文明的价值观。
关于“家”一字,要谈一下安徽含山县距长江约20公里的凌家滩村发掘出的凌家滩文化。2007年,这里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有80多公斤,是迄今所知最大的史前玉器——玉猪。从5300年前的80多公斤的玉猪,到距今2000年之际的汉代,它变成汉代贵族丧葬用玉的标配,叫玉手握,即墓主人两手各握一只玉猪。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没有中断,通过玉的符号再来看甲骨文,为什么“家”写成了房子里有猪,便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凌家滩遗址最新发现的一件玉猪,在北方兴隆洼文化就有用双整猪来给墓主人随葬。这些现象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文明中很多事物都是“上五千年”已经“规定”好的。
谈及一万年,就要提到2018年在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哈民玉器研究》中采用的图,该书是8开的全彩图。这是一个接近白玉的扁珠或者叫扁环,其遗址距今一万年,更早期还在旧石器时代,出现在中国吉林省;再晚一点是黑龙江的小南山玉器,距今9200年,一个遗址出了将近200件玉器,数量非常惊人。所以玉成中国一万年的说法,是根据考古发现最新的数据来定的。
中国从多元走向一体始于9000年前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刘斌老师就考古发现的角度谈谈,玉文化的交流互动是如何呈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历程。
刘斌:考古学在中国刚刚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在100多年前我们是不了解中国4000年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中国考古人用10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玉成中国”这个名称也非常好。
那么什么东西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这个元素或者中国文化自古至今的传承呢?是玉。中国从一万年前开始用玉到现在还是喜欢玉,跟西方人喜欢宝石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与一万年以来的玉文化影响是有关的。从考古发现可以看出,一万年以来的中国文化是从多元逐渐走向一体的过程。玉是可以远距离传播的,通过玉可以看到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9000多年前黑龙江饶河流域的小南山遗址,是我们现在发现最早玉文化的遗址,出土了戴在耳朵上带缺口的玉珏,还有玉管,其中玉珏的造型非常有特点。从最早的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到8000多年前的内蒙古到辽宁的兴隆洼文化;从8000多年前到7000多年前的这个阶段,最早玉珏的造型在东北地区开始流行;到7000多年前传播到了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的环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和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都有玉珏,同时也有跟东北相似的玉管,还有弯形的小挂件。玉珏不仅仅是耳朵上的装饰,还具有某种观念形态,所以它的传播从兴隆洼文化到长江下游地区直线距离大概是1500公里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长江下游的文化交流,所以中国从多元走向一体,不是到4000年前才开始,其实从9000年前就开始了。
在长江下游地区,玉珏仍然流行,但从山东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再往南,产生了玉璜。玉璜开始是一个窄窄的长条形,从6000年前开始在长江下游开始流行,在长江下游黄河下游普遍流行,逐渐发展,形制越来越变宽,璜发展到5000多年前的时候,就变成一个宽扁的、半璧为璜的物件。其流行很广,是女性贵族的身份代表,在胸前佩戴玉璜,这是6000多年前的一个重要标识。
这时东北红山文化的玉龙,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崧泽文化晚期也有,它和红山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时在靠近长江中游一点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也有,从东北红山文化到凌家滩文化,到良渚文化的早期,都有玉做的物件。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玉人,这在凌家滩文化里面有典型意义。玉人在凌家滩文化里边有两个造型,一个是站着的,还有一个坐着的,都是当年的首领和巫师的形象。玉人是一个祈祷的样子,双手在胸前,后来在红山文化也发现了玉人,其造型跟凌家滩是一样的,可以想象这两个文化之间应该有着直接的交流关系。
从考古发现来看,我们相信在长江中下游凌家滩文化和东北的红山文化应该有着直接的交往关系,才会出现这样相似的玉器上的共性。再往后到5300年前开始,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就成为中国玉器的集大成者。当时没有金属,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玉,玉成为用来标志身份和用来祭神的载体。玉文化在良渚的主要功能是祭神跟表示身份。我们后来的玉璧,例如和氏璧这种形制,最早是良渚文化发现的。
通过玉可以看到一万年来文化交融的过程
刘斌:说到良渚文化,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良渚的历史。良渚文化是从1936年被发现,再到1959年被命名,而真正开始认识良渚的玉是到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第一次发现了随葬玉琮、玉璧的墓葬。后来在江苏常州的寺墩遗址,上海的福泉山,浙江余杭的反山、瑶山也有发现。反山的23号墓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玉璧最多的墓葬,里面出土了54件玉璧,是当年的一个贵族女性的墓葬。反山发现之后,我们对良渚玉器就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更加客观的认识。良渚文化里边的玉器,将其归纳出来,主要是象征身份跟阶层的玉礼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玉琮,最早在草鞋山遗址发现,后来在寺墩遗址、上海福泉山也发现了玉琮。
玉琮有一个逐渐简化的过程。在良渚文化发现之后,最初是刻了很多神像的载体,到后来它只有横线、竖线,到了良渚文化的最晚阶段,就没有纹饰了。例如龙山时代的距今4300年以后的文化,广富林遗址里面出的玉琮的分界线只有横线、竖线,就没有刻神的面具、神的脸等纹饰了。在距今4300年以后龙山时代,可以看到玉往北方的传播和往南方的传播态势。往北是山东五莲丹土遗址出的玉琮,往南就传到了广东的石峡文化,再往北就到了陕北和山西的陶寺遗址。在这个时期,该地出土的玉琮完全就是广富林遗址的造型,可见其文化的交流。
在延安边上有个遗址叫做芦山峁遗址,里面出土了良渚文化的玉琮,应该是在良渚文化的晚期传过去的;除了玉琮还有石刀,也是东南地区良渚文化的产物。从这件玉琮的材料到造型来看,都可以看出是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在4000多年前就传到了陕北,我们可以看到长江下游地区在4000多年前和陕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再往西北到了青海、甘肃、宁夏,也发现了很多的玉琮,大部分没有纹饰。从5000多年前一直发展延续到4000多年前,可以看到玉琮在中国的版图上,从东南传到广东,到陕北,到甘肃青海,人们都在崇拜同样的东西。
再往后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问题。我们发现良渚的玉琮在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被发掘出来了。这是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琮,但是三星堆文化时期传到了古蜀国的时候,仍旧被当做一个神圣的东西。古蜀人做了很多的仿制品,所以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都有很多的仿制品,也是刻了有分界线的玉琮。
从玉文化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国这么大版图的文化交流圈,玉琮从5000多年前到商代,基本上是一脉相承,早期的各地区文化不同,最后走向一体。牙璋在4000年前,北到陕北,南到广东,再往南到越南北部,整个中国在那个时候通过这样的一个东西,可以看到文化的统一性。通过玉,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玉成中国一万年,也可以看到一万年以来文化交融的过程,所以“中国”不是一个靠政治统一的版图,是一个从9000年前以来的文化交融形成的文化共同体。
(文中文物图片引自《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供图/中信出版·大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