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里的工作室
——“东冬”心理咨询工作室
划重点
工作室名字的由来
►图左为原五角场监狱心康室主任、一级心理咨询师沈小东,右为原教育科副科长、心康室主任、一级心理咨询师许冬,工作室的命名就是由他们各自名字的最后一字拼接组成。
►“东”(东南西北)与“冬”(春夏秋冬)的组成寓意工作室能够全方位、全时空为罪犯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同时拟声词“咚咚”象征改造工作铿锵有力,矫治手段掷地有声。
工作室介绍
五角场监狱“东冬”心理咨询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目前拥有会员60名,其中已获得各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49名,主要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近年来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断创新驱动、提升内涵,工作室从犯罪心理、适应障碍、狱内外风险防控三个角度为突破口,形成了“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批项目、一种文化、一支队伍”的五位一体心理矫治工作体系,打造了临释和短期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品牌。
随着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深化落实,工作室将守正创新上久久为功,力争在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方面取得更加优异成绩。
工作室功能与定位
01
聚焦主责主业 护航监管改造
工作室围绕心理矫治主业,坚持问题、需求和项目导向,针对罪犯改造中的难堵点问题,细分心理矫治项目,充分发挥“减压阀”与“康复部”作用,依托局“评管矫”一体化平台提升监狱罪犯改造质效;同时,不断集约优化各类矫治资源,形成“工作室-监区-业务科室”一体化的心理矫治运转体系,坚持实践项目与理论研究并进,不断破解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难题,有力促进了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开展了罪犯心理测试23245次,心理咨询1589人次,心理团训5867人次,危机干预125人次,成功辨别转介精神异常罪犯75人,为监管安全持续发力。
02
强化队伍培养 增强矫治后劲
工作室通过“十六字精神”和“六心”工作法等理念,培育了积极的矫治文化。通过价值引领,青年民警的动力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在做精做强心理矫治实务的基础上,将罪犯矫治平台逐步外延,辐射到监区。
同时注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培养。提出“温度、锐度、精度”三度工作法,通过多年努力,部分优秀民警在行政职务与专业序列竞选中脱颖而出。其中14名同志被评为局各级矫治师(高级矫治师5人、中级矫治师5人、助理矫治师4人),11名同志走向监狱中层领导岗位,1名同志被评为上海工匠、五一劳动奖章。这些成绩进一步激发工作室民警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03
延伸合作领域 服务平安社会
工作室积极与高校、社会矫治机构等开展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交流平台,增强矫治实效,扩展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夯实民警理论基础。
今年以来,监狱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严文华教授合作开展表达性艺术疗法对临释罪犯的干预研究合作项目。根据推进方案,监狱对100名帮信罪临释罪犯和200名非帮信罪临释罪犯开展心理测试,发挥危机识别前置效应。
在做好罪犯心理矫治的同时,尝试走出监狱,服务社会,先后与杨浦社区矫正局、上南辅读学校、孤老院取得联系,为社区服刑人员、特殊儿童、阿茨海默症患者开展心理辅导,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硕果”累累
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局“劳模工作室”、“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 、十佳红烛团队等称号。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央视国际、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以及外语频道等栏目的持续报道,多篇咨询个案选登《法制日报》、《解放日报》,并在全国司法系统屡获殊荣。
1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成员们开展并撰写的心理矫治个案,连续多年获全局心理矫治个案集体一、二等奖,一些个案被司法部评为优秀心理咨询及矫治管理个案。同时做精理论研究,截至目前,十余篇论文在司法部、华东地区以及市监狱局各类论文评比中斩获佳绩。
2
工作室2名同志被评为局十佳杰出青年,1名同志被评为上海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模,2名同志被评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光荣使命永赓续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五角场监狱“东冬”心理咨询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走过十年历程,积累下了无数宝贵的矫治经验。随着一代代新鲜血液的加入,工作室在发挥功能定位的同时,继续赓续好优良传统砥砺前行。在未来也会以更加高的标准、更为精准的矫治手段持续为监狱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更优异的成绩书写灿烂篇章!
1、
2、
3、
编辑:郭 伟
供稿:五角场监狱 奚惠杰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