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是一封钱学森从洛杉矶寄出的“求救信”,它于1955年7月跨越大洋,被辗转送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手中。在信中,钱学森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当前的困境和对归国的期待。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留学期间的钱学森,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1949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礼炮自大洋彼岸传来时,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然而这条归国路,却是异常艰难。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归国方法时,钱学森是怎样想到写出这样一封“求救信”的呢?

1955年夏,北京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活动,欢庆五一劳动节,钱学森通过《人民画报》看到了庆典盛况,并惊喜地发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泽东身边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他正是钱学森父亲钱均夫的老师,也是钱家多年的老友。钱学森很快给陈叔通写了一封信,正是这封“求救信”。

当时的钱学森,处境有多艰难?在信中,他这样写道:“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1950年9月6日,钱学森以莫须有的企图运输秘密科学文件罪名被拘禁。尽管很快就被保释出狱,但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