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鲜战场上一个看似普通的夜雨里,对面美军阵地却诡异的寂静,这让经验丰富的老连长心头一紧:难道是美国想偷袭?于是一场将计就计的伏击战悄然埋下引线。

可没想到连长的一句叮嘱没到位,让战士陶兴义阴差阳错地误解了命令,直接带着三个战友,凭借着满腔热血和一袋手榴弹,愣是堵着百余名美军打了一整夜!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是怎么展开的?四名志愿军战士又是怎么在枪林弹雨中坚持到黎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烈士墓前的追忆

2023年清明节,在一座无名烈士墓碑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兵向身边的年轻人讲述起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

这位老者在70年前曾是志愿军15军135团3连的战士,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老人说当年他们连里,有个叫陶兴义的战士,那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打仗机灵,胆子又大,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立了不少功劳,而他回忆的这段往事,就是关于陶兴义的。

1952年6月16日的上甘岭597.9高地上,志愿军某部135团3连的阵地被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当时正是战争最紧张的时候,敌我双方都死死盯着对方的动向,可偏偏天公不作美,不仅没有月光照亮,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再加上一层薄雾,能见度极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围一片死寂,没有炮火出来狂轰滥炸不说,平日里耀武扬威的美军探照灯今晚也一反常态地熄灭了。

3连连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身经百战,对战场上的风吹草动都十分敏感。他站在战壕里,望着远处黑漆漆的夜空,眉头紧锁,心中泛起一丝不安。

他知道美军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安静下来,这种反常的寂静背后,肯定是隐藏了更大的危险。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美军很可能正在酝酿着一次突然袭击,而漆黑的夜色,就是他们最好的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这里,连长立刻转身招呼通讯员:“快,去把陶兴义叫来!”不一会儿一个身影就钻进了战壕,他就是3连5班班长陶兴义。

陶兴义虽然个头不高,但十分精悍,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了,打起仗来更是胆大心细,尤其擅长夜战,喜欢用手榴弹突袭,曾在之前的战斗中多次立功受奖。

连长指着地图上一块相对开阔的区域,对陶兴义交代了今晚情况有点反常,军部估计美军可能要搞夜袭,他让陶兴义带几个人去那边侦查一下,注意隐蔽,发现情况马上回来报告。

陶兴义没有丝毫犹豫,他知道时间紧迫,迅速敬了个军礼,转身融入了雨夜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长的本意只是希望陶兴义去确定敌人的动向,避免打草惊蛇,结果就因为他少叮嘱了这么一句话,陶兴义却歪打正着,立了个大家都没想到的大功。

将错就错

陶兴义带着三个战士弯着腰借着夜色悄悄地摸到了连长指定的地方,他们身上都背满了手榴弹,这可是陶兴义特意交代的。他知道今晚的任务重要,而手榴弹用起来方便,杀伤力又大,在这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比枪还好使。

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周围一点声音都没有,战士们在黑暗中已经埋伏了快一个小时,每个人都紧紧盯着前方,大气都不敢喘。他们知道,美军随时都可能出现,而他们只有一次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了!”陶兴义突然感觉到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靠近,他赶紧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远处的动静。

借着微弱的光线,他们终于看到一支美军队伍正晃晃荡荡地朝这边走来,大概有一百多人,队伍散乱,一点防备都没有,估计是觉得晚上不会有什么事,走在前面的几个美军士兵还一边走一边聊天,完全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

“再等等,等他们再近一点!”陶兴义小声地说着,让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他自己手心里也紧张得出汗了。等到美军走到离他们不到五十米的时候,陶兴义觉得时机到了,果断下令攻击。

一瞬间四颗手榴弹划破黑夜,带着尖锐的声音,准确地落进了美军队伍里。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把美军给炸蒙了。几团火光在美军队伍中腾空而起,爆炸的气浪把周围的树枝都震得哗哗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炸过后,就是美军士兵们的惨叫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在晚上遭到这样的袭击,一下子被打蒙了,开始乱作一团,有的甚至直接趴在地上抱头躲避。

“给我狠狠地打!”陶兴义大喊一声,第一个冲了出去,手里的手榴弹一颗接着一颗地扔向慌乱的敌人,其他三个战士也跟着冲了出去,用手榴弹和机枪对着敌人就是一通猛烈射击,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

以少胜多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美军完全被打懵了。他们之前根本没料到志愿军会在这种天气搞袭击,一时间根本分不清是不是解放军的大部队来了,被打得晕头转向,毫无还手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美军士兵为了保命,开始没命地四处逃窜,还有一些美军士兵则慌慌张张地躲到掩体后面,胡乱地朝着周围开枪,试图压制住志愿军的攻势。

美军这边方寸大乱,但陶兴义和他的战士们却越战越勇。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把一颗颗手榴弹精准地投向敌人。但是美军毕竟人多势众,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开始组织反击。一梭子子弹呼啸着从陶兴义耳边飞过,打在他身旁的树干上,木屑横飞。

陶兴义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一眼就看穿了美军想要包抄他们的意图,当机立断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四名战士迅速转移阵地,撤到了一处更加有利的位置。这片区域地形复杂,树木茂密,便于隐藏,而且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更容易观察到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果然上当了,他们以为志愿军害怕了,想要乘胜追击,于是纷纷朝着陶兴义他们撤退的方向追了过去。

“打!”等到美军进入伏击圈,陶兴义一声令下,四名战士同时开火,手榴弹,子弹纷纷倾泻到美军队伍中。爆炸声,枪声再次响成一片,美军的追击队伍被打得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就这样陶兴义和他的三个战友,凭借着娴熟的战术和勇敢的战斗精神,与百余名美军周旋了整整一夜。他们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护,时而隐蔽时而出击,打得美军根本摸不清志愿军的虚实,只能疲于奔命,狼狈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美军见久攻不下,反而损失惨重,知道自己中了埋伏,只得放弃了进攻,灰溜溜地撤走了。这场战斗,最后以志愿军的胜利告终。

残酷的战争一角

陶兴义和他的战友们在那个雨夜里赢得了一场阴差阳错的胜利,但这只是漫长战争中的一场小小遭遇战。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几个月之后,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南麓,由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组成。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山头,却是志愿军中部防线的门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用美国随军记者的话说,上甘岭战役打到最后,那里的岩石都被炸碎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整个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斗敌我双方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在仅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反复争夺了43天,累计投入的兵力、兵器也逐步增加,特别是炮兵的火力密度,已经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平均每秒钟就达到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的炮弹爆炸。

陶兴义所在的135团和他的老战友栗振林所在的134团,一起投入到了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他们和无数志愿军战士一起,在上甘岭这片焦土上流血流汗,奋斗不止。

栗振林是134团一排排长,一位和陶兴义一样勇敢,机智的优秀指挥员,他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是战士们爱戴的好排长。在一次战斗中,为了夺回被敌人占领的阵地,栗振林带领着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奋勇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的是,在冲锋过程中,一颗子弹击中了栗振林的腿部,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裤腿,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站立。但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不让战士们担心,他强忍着剧痛,用手紧紧地捂住伤口,继续指挥战斗。

战斗越来越激烈,阵地上只剩下栗振林和几名战士了,弹药也快打光了,敌人还在疯狂地进攻。危急时刻,栗振林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毅然决然地冲向了敌人,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结语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们真的是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的炮火,所以咱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陶兴义
央广网——2021-10-14-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上甘岭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