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报道,在南海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之际,总台再次独家推出CGTN出品的纪录片《共绘这片蓝》,记录中国致力于把南海打造成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样板田”,对外讲述中国在与南海沿岸各国开创合作共赢道路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严格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促进区域合作与繁荣。
南海地区的争议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地发现大量石油后,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因利益驱动,翻脸否认早先的政策,开始侵占我国的南海岛礁。随着美国介入南海,形势步入了新阶段。提及南海的战略布局,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积极行动,成立了海南省的三沙市,以完善行政和法律的短板,彻底展示了我国在此地区的主权,不断巩固“九段线”的严肃意义。
南海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航道,其战略意义不可低估。美国在这一地区强调“维持航行自由”,实质上却在实施一种类似过去“炮舰外交”的策略。这一现象不仅仅局限于南海,更反映了美国在更大范围内的战略意图。无论是南海问题、台海局势,还是亚太地区的整体安全格局,美国似乎都在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形成压力。同时,美国还试图联合其盟友,试图在地区内形成对中国的所谓“包围圈”。然而,中国与伊拉克或阿富汗不同,美国的霸权逻辑在面对中国时难以奏效。
南海局势之所以不稳定,完全是美国在背后搞鬼,怂恿菲律宾挑衅中国。但伯恩斯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反而倒打一耙,说美国很担心中国,希望中国政府能保证,一旦发生摩擦,两军领导层要立即沟通,平息事态,避免冲突。说白了,美国这是想给帕帕罗找台阶下。前段时间,帕帕罗可是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放出狠话,搬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吓唬中国,还扬言要为菲律宾的补给船护航。结果,帕帕罗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说到底,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策略已经失灵了。
9月21日至22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举行。峰会后的联合声明表态不针对中国,但指责当前南海存在“胁迫和霸凌”。中方对此回应,有关联合声明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叙事,妄图遮掩针对中国的险恶用心。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管辖海空域维权执法,完全正当合理、无可非议。中方坚决反对在南海挑动是非、兴风作浪、加剧紧张的行径,坚决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决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为了震慑各方对南海的不良居心。2024年9月25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海南岛,一枚巨龙般的洲际弹道导弹,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划破长空,直刺苍穹,最终消失在茫茫的太平洋上空。这次壮观的景象,宣告着中国时隔44年,继1980年那场载入史册的580编队718任务之后,再次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试验,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掀起了滔天巨浪。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我国除了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外,海军护航编队还成功执行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测量、打捞回收和护航任务。由18艘舰船进行的远航是中国海军当时执行的最大规模的远洋军事行动,同时实现了我国海上测量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如今44年过去,我国的蓝水海军已走向大洋,中国的航天器测控网从国内延伸到了寰球,火箭军也成长为中国战略地位的战略支撑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中国为什么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原因在这可以看出。9月27日,中国的“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智库发布了关于2023年南海航运和飞行活动的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南海有超过一百万次的民船活动和超过一百万架次的民用飞机飞行,这里的贸易流量占全球40%。特别地,美军在南海的活动尤为频繁,2023年美国空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飞机活动高达7872架次,频繁进行近距离侦察和侵入中国领海及解放军演习区。
总的看,无论是军用舰机还是民用船舶及飞机,它们在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大国竞争和海洋争议等广受关注的地缘政治因素对南海航行及飞越自由的影响有限。相反,一些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更值得关注。比如,南海航道周边国家及地区发展不均衡,航行安全保障缺乏统一规划,通信、导航、搜救等能力总体偏弱。此外,南海还是世界上海盗和武装劫船案件的重灾区,特别是在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附近,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