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从各个影视剧里面看过“双枪老太婆”,单从这个名字就能想象出一个画面——一个老妪手持双枪,面对敌人枪枪致命。于我方来说,她是威风八面、杀敌无数的英雄,于敌人来说,她是让人闻风丧胆、心有戚戚的罗刹。
而“双枪老太婆”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的一生堪称跌宕传奇,既是抗日英雄,也是山中女匪;既慷慨救国,又枪杀百姓;既是旧时代的先锋女性,又是新时代的冥顽份子……
她的死受到当时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关注,周恩来为其求情,毛主席特批枪毙却下令要善待其后人。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传奇又落寞的一生!
一、亲历破碎山河,萌发抗争之心
赵洪文国本来叫洪文国,因为旧时代嫁人之后要随夫姓,所以改名赵洪文国。她1881年出生在辽宁,是满清后裔,却非皇室贵胄,加上当时东北民不聊生,他们一家穷困潦倒。为了能减轻家里的负担,父母一直把她当儿子养。一到能够干活儿的年龄,她就被迫跟着父母去劳动。
赵洪文国幼年时期,恰逢懦弱无能的晚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力无法支付沙俄要求的赔偿,人民群众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老百姓民不聊生。当时,赵洪文国不懂这是为什么,只是眼前这一切却深深刻进她的心里。那时的她就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恨自己尚未成年,没有能力向这个腐朽的社会发起反抗。
到她十三岁时,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不断抬头,大肆扩张,在侵占我国台湾后又将魔爪伸向朝鲜和我国东北。晚清朝廷错误地估计了双方的实力差距,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来袭没有精心准备,贸然接战,导致战争才一开始就全面落入下风。
节节败退的清政府军队退到东北,日本军队不断追击,凡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掠,人民群众因为清政府的错误付以生命的代价。本就穷困的生活还要面临日军的侵袭,人民群众水深火热。那时候的赵洪文国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站起来,一定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反抗侵略,反抗无能的清政府。
1898年,17岁的赵洪文国在家人安排下嫁给了当地一户赵姓人家,和丈夫的婚后生活虽然贫苦不堪,过着和大多数贫农一样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从结婚那一天起,她就已经决定要和丈夫一起,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让周围的人的生活也好起来。
经过几年努力,赵洪文国终于和丈夫为他们自己的家攒下不少积蓄,生活越过越好。她心里的那撮小火苗也越来越旺盛,她要反抗侵略,并且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反抗,让日本帝国主义滚出东北,滚出中国。
带领人民群众反抗侵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团结人民群众,要让他们至少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赵洪文国时常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为那些穷困的人提供衣食住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难题,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一视同仁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不论男女,到了年龄就送去学习,反对女性裹小脚,破除封建陋习。
这一时期的赵洪文国因为乐善好施在当地积累下一定的声望和名气,为日后组建抗日义勇军对抗日本侵略者打下了基础。
二、毁家纾难,抗日救亡
周济群众、培养孩子、打理家务……此时的赵洪文国完完全全是一个旧时代走出来的新女性。
直到“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发动侵华战争。变本加厉的日本以卑劣的手段将侵略行径“合法化”。国共对峙、局面混乱的现状让中国暂时只能任人宰割,东三省很快沦陷。赵洪文国和全中国的仁人志士一样,悲愤的情绪达到顶点,但她和那些人所不同的是,她决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亲自站到反抗侵略者的前线去。
与此同时,赵洪文国在外求学的二儿子赵侗同样悲愤,他决定休学回家,带领家乡的人们一起抗争。几经辗转,赵侗回到家乡,他身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很快便和母亲的想法不谋而合,母子俩决定采用武装力量进行抗日。
一方面,赵洪文国支持赵侗组建抗日救亡的武装队伍,赵侗在同样为抗日奔走的仁人志士的帮助下建立起东北地区第一支民间抗日义勇军——“少年铁血军”。
武装力量已然建立,武器辎重却是当时的一大难题。
为此,赵洪文国决定,将自己的家作为“少年铁血军”的根据地和联络点。同时,变卖家产,将所得钱财尽数用来购买武器装备和打探日军情报,给儿子军队以支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赵洪文国明白,武力能解决对外的问题,却不能解决对内的问题。只有解放思想,才可能让人民群众主动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家园。
为了解放群众的思想,赵洪文国和赵侗四处去演讲,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公之于众,将家国危难摆在民众面前,并发动他们加入“少年铁血军”,和日本侵略者死磕到底。同时他们还将当地停办已久的赵家堡子小学重新恢复,让孩子们有地方可以上学。
他们自费给学生们发放国语课本,组织老师教授孩子们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从思想上奴役东北人民的想法得逞。
在赵洪文国和赵侗的不断努力下,“少年铁血军”迅速发展壮大,由最开始的500人,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两万余人,成为当时东北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自发抗日力量。
在这期间,赵洪文国对自己仅仅在赵侗及其队伍后方提供帮助还不满意,已经年逾五十的她还让赵侗教她怎么用枪,以便亲自上战场杀敌。
赵侗一开始面对母亲的请求并不愿意答应,毕竟母亲年事已高,而且前五十年并没有过相关的接触和训练。但对赵洪文国来说,这是她决定的事情,不会轻易动摇。拗不过母亲的赵侗只得同意教她使用枪械和一些最基本的战斗技巧。
赵洪文国似乎对持枪射击有先天的敏感性,天赋极强,就连赵侗也佩服不已。几次教授和尝试之后,赵洪文国对手枪的使用和基本的战斗技巧熟稔于心。经过几次实战,赵洪文国用枪更是得心应手,开发出双手持枪进行战斗的技巧,且相当精准,枪枪致命。
有一次在赵洪文国动员群众一起抗日的时候,群众认为她已过五十,就是拿得动枪也打不着人。就在此时,一队日本兵巡逻至此,人们见状后纷纷四散奔逃,只有赵洪文国不慌不忙。面对逐渐逼近的日本兵,赵洪文国从腰间掏出双枪,枪出两声,为首的两个日本人应声倒地,剩下的日军被震慑到,只得逃离。
赵洪文国不仅枪法准确,她还善于带领铁血军和日军打游击,常常以少胜多。东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很快,赵洪文国的事迹便被东北人民口口相传。人们深深为她精准的枪法和灵活多变的作战风格所折服,纷纷称她“双枪老太婆”。
在“双枪老太婆”的带领下,“少年铁血军”的抗日活动风生水起,大大小小的反扫荡、反侦察的战斗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全国各地,甚至美国的报纸都对“双枪老太婆”进行报道,其影响日益强盛。不可避免的,当地的日伪军也开始重视这支民间队伍,想要将其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日伪军查到赵洪文国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立即带领大批军队将赵洪文国及其一家全部300余人抓捕关押起来,烧掉她生活多年的家。日本人在严刑逼供询问地下组织信息并未得逞之后,决定将这三百多人一起枪杀。
枪杀前夜,赵侗利用个人关系将母亲从监狱里假释出来,出来后的赵洪文国联系各方队伍和武装力量,于第二天将监狱里的家人悉数救出。从死亡边缘被救回来的赵洪文国带着家人一路辗转来到了北平,继续自己抗日救亡的活动。
从东北始,到全国各地,“双枪老太婆”的名声早已如雷贯耳。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日,双方都明白,“少年铁血军”以及赵洪文国对己方都很重要。国共两方分别向赵洪文国示好,希望她能带领她的队伍加入。
与此同时,赵洪文国的大儿子在一次同日军的交火中不幸被捕,日军残忍地将其杀害,并且砍下头颅挂在城墙上,以此警示想要反抗的中国人。得知此事的赵洪文国对日本人的愤恨达到顶点。当得知日军将要攻打北平,她决定利用在东北的战斗经验,在北平继续和日军进行周旋,遂和二儿子赵侗组建起抗日游击队。
随着赵洪文国母子带领的游击队抗日名声日涨,我军军区将赵洪文国的游击队收编,并且让她和她儿子赵侗作为这支军队的负责人,在暗处和日军展开斗争,聂荣臻亲自接见他们。
左三为赵侗
国民党当然也不会放弃拉拢赵洪文国的机会,蒋介石早就想见识这位闻名遐迩的“双枪老太婆”。于是他遣人将赵洪文国接到重庆亲自接见,并且和赵洪文国共赴晚宴。赵洪文国还被蒋介石授予“游击之母”的称号以及各种高官厚禄,蒋介石完全把她当做国民党自己的人来对待。
显然,国民党给予赵洪文国的比共产党的多,又都是十分诱人的条件,她大半辈子也没得到过这种待遇。是以赵洪文国的思想开始出现问题,利诱之下视蒋介石为知己,感叹自己年已至此才遇到自己的伯乐,早已把共产党抛诸脑后。
这也为后来赵洪文国一心跟随国民党,逐渐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埋下致命的伏笔。
三、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走向灭亡
正是由于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和高官厚禄,赵洪文国逐渐迷失自己——她忘记自己是从白云黑土的东北走出来的抗日积极分子;忘记自己曾对那些苦不堪言的人施以援手;忘记自己来自于从广大的群众;忘记抗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她沉湎于国民党的“糖衣炮弹”不能自拔。
抗战结束,国共合作终止,国民党开始露出凶相,想要将共产党抹杀在历史中,十年内战拉开帷幕。浩浩荡荡的人民战争逐渐显示出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和必然的失败,三大战役吹响共产党反攻的号角,至此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携残余部队退往重庆,一方面准备后撤,另一方面准备成都会战。
自国共合作破裂起,赵洪文国就带领着自己的队伍退回东北,追随国民党。那时的她被蒋介石的恩惠蒙蔽双眼,认为只有蒋家王朝才是中国的未来,蒋介石才是自己的知己……她将枪口对准了共产党,对准那些她曾帮助过并且帮助过她的人民群众。
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溃败,赵洪文国的军队随之解散,遂败逃重庆。与此同时,赵洪文国的儿子赵侗也对我军倒戈相向。他率领的“国民抗日军”越发壮大,得到蒋介石的收编,并在我军势力范围内进行游击作战。我军知道后派出代表对赵侗晓以利害,劝他悬崖勒马,未果。
赵侗自从得到蒋介石的肯定后就日渐膨胀,常常居功自傲,不听管教。1940年初,已经归顺蒋介石的赵侗,领命带队回到共产党所在地,途中遇到由贺龙率领的120师。仗着自己全副美式装备,赵侗所部对着120师的先头部队就是一阵扫射,致死致伤不少共产党士兵。贺龙闻讯愤怒不已,带领部将绕到赵侗部队的后方,将其一举全歼。
得知儿子覆亡的赵洪文国此时更加与共产党不共戴天,更加坚定地与蒋介石为伍。
重庆解放前夕,成都会战即将打响,蒋介石对赵洪文国委以重任,让其组织军队同我军周旋,并答应将其队伍作为将来国民党重返大陆的预备队,还承诺赵洪文国的名字定会长载国民党历史。
当时的国民党成都守军宋希濂部队在会战之前就已经投降,只等我军派谈判代表过去接收军队即可。而此时赵洪文国对宋希濂的投降十分愤怒,认为他背弃忠于党国的崇高理想,就私自将我军派过去的两位代表残忍枪杀。
成都会战在我党的愤怒之中展开,很快,国民党逃的逃,降得降,溃不成军。
年近七十的赵洪文国溃不成军,带着残余队伍潜伏进四川什邡县,纠结当地土匪和反共人士组成庞大的匪军,预备攻打什邡县城,还妄想着能够以什邡为据点,迎接国民党的回归。
赵洪文国前后共对什邡市发起过两次攻击。
第一次攻打什邡时,赵洪文国在前往什邡的路上威胁沿路的村民加入她的队伍,不同意的全部杀掉。整个过程中她亲自或间接杀害当地200多名村民,掠夺烧毁村庄无数,无恶不作。到达什邡,双方交战,赵洪文国的部队自然不是什邡守军的对手,攻打失败之后,贺龙念在她抗战有功放她逃去,后又派人过去劝降,让她认清现实,及时回头。
谁知赵洪文国不仅不知悔改,还策划第二次攻打什邡。此次战役我军再也没有给他机会,一路追击,在四川绵竹高桥镇将其俘获。
被俘获的赵洪文国将按照程序被执行枪决,得知此事的周总理亲自电话为她求情,说念在她抗日有功的份上,功过相抵,免除死罪。另一方面,那些被她迫害的人民群众的家属联合起来,誓要让这个罪大恶极的女匪血债血偿。
1950年夏天,抗战有功,却最终走向人民的对立面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被执行枪决。毛主席对此十分关切,虽然亲自特批枪毙,却一再强调,要善待她的家人,被捕的要释放回原籍,安排工作以让他们好好生活下去。
至此,作为旧时代先锋女性,却迷失在新时代与人民为敌的“双枪老太婆”以极其灰暗的方式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她从旧时代走出来,为抗击日军立下不小的功劳,本应在新时代享受人生、安度晚年,却迷失在了权力之中,实在是一种讽刺。
历史一再地证明人民才是一切革命事业的根本,不管你曾有过多么大的功劳,是多么显赫的人物,一旦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即是走向毁灭,赵洪文国的一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