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生的大事,对于古代有着九五至尊之称的皇帝更是如此。生前显赫,死后留名,而且绝对要福祉永续。正是因为如此,每一任皇帝才会费尽心机来修建自己的皇陵。当然,这没什么不好,至少现在对我们是一笔财富。但相对于过去的匠人而言,皇陵的修建本为活命吃饭,最终却变成结局难测,未免行业风险太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陵的修建

古人热衷于为自己打理死去的身后之事,特别是皇帝,毕竟家大业大,一辈子的心血都摆在那里,直接拱手让人,心里总是不甘的吧。所以,他们希望将那荣华富贵带去另一个世界。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皇帝都是从登基之后便开始修建皇陵的,这样修修建建一折腾就是几十年的很多,比如著名的秦始皇大帝。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从公元246年开始修建,这时的嬴政还是个小屁孩儿的感觉。但陵墓一修就是三十八年,几乎养活了一代人。

这期间所涉及到的人数之众难以计数,以秦陵工匠来计算,单从其总体工程时间上就不会少于十万人。而《史记》中说,为了修建皇陵,从开始到秦始皇去世,总共征召工匠80万余人。就这还不算秦大帝死后用到的人,因为至其死,陵墓并没有修完,额外又加班了一年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不仅要问,不过就是个地下室,就算建城也早修好了,为何这么久还建不完呢?根据现代考古研究,秦始皇的陵墓大至是分为:排水设施、墓圹开掘、墓室规划、砌石顶、墓顶封土以及排水渠的完缮等步骤,每一步都极为细致、缜密,不容一点闪失。

但古时候一切工程皆靠纯手工,什么挖掘机、起吊机、运输机的,统统是神物。也正因为如此,一座陵墓之所以耗时长也就在所难免了。

秦陵的占地总面积南北约515米长,东西约485米宽,其内部可参见《史记》:地宫内部顶上被绘出了天文星宿图,皆为石头券顶,而石材则取于‘渭(河)北诸山’。由此可见,只是全国各地取材就足以让人头疼。

当然,并不是全部皇帝的陵墓都如秦大帝般奢侈。可哪个皇帝都不是省钱的主儿就对了,他们不如秦大帝恐怕是为了留点好名声,可自己百年的归宿却是同样费工费时费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落葬全程

皇帝一死,万事全难,不只是陵墓的修葺,其下葬过程也让好莱坞大片阵容失色。先是阵容上来讲,从皇帝咽下气之后开始国丧,全国各地进入举哀程序,一个月内是不可以奏乐、娶亲等事宜的。

然后是开始落葬日期的择测、法事排场、遗体下葬、有无殉葬(不同皇帝不同待遇)、皇陵封闭、守墓永不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史料最为丰富的清朝为例,我可以一观皇帝落葬全程。

皇帝一死,先是小殓,这通常都是当天进行的。首先要用西藏活佛进贡的陀罗经被覆盖,这陀罗经被由白绫织成,为五色梵文花式。

紧跟着皇帝的梓官被抬出,当然是选用金丝楠木制成的,光是刷漆就需要49道之多。梓棺停好,可以大殓了。

梓棺是停放于乾清宫的,朝臣皆要守丧27天。在这段时间之内,继任者不但要处理国事,还要守灵。每天各寺院、道观也都要跟着鸣钟不断,可以说举国肃穆。

守丧期满,灵枢要抬出去落葬了,随行的人员之多不可计数。宫内大小位分的妃嫔、宫女、太监、皇子、皇戚……一个都不能少。

而最为规模的则是抬棺的队伍,据说在抬灵之前,专门的杠夫必须要在德胜门前进行演练,那工夫绝对比天桥下的杂耍有技术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记载,抬棺前先要焚烧“大法船”,其价值不菲,必须要72个人才能抬到东华门,还要有专门的护送队伍,大概是64人。

仪仗队人数约为1628人,手持幡旗、纸扎、兵器等,后面才是缓缓而出的梓棺。除去送葬的车队、护卫队、僧、尼、道、喇嘛不可计数,单是抬棺的队伍就让人数不过来。资料有记,每班抬棺者为128人,共计60班,也就是说光是抬棺的就得千来人。不过慈禧出殡时据说有七千人抬棺,这排场也是不定数的吧。

从皇城到陵墓几百里路,中间则要休息、停靠,如此芦殿就要设多处。至梓棺进入皇陵内,外面封墓,还要举行牌位题主礼式,写好之后献经。至此礼毕,牌位被护送回太庙,新皇帝的天下才算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关门”人

可能对于皇家人而言,这算是一次考验人体力、精力的大事件,结束了也就可以休息了。可是不知大家关注到没有,那些修筑皇陵、为皇陵关闭大门的匠人怎么样了呢?

通常在秦朝之前,殉葬是必然的结果,毕竟有关皇陵的秘密是绝对不能外传的。鉴于此,通常那些修建皇陵者都是被一起埋葬在陵内的。

不过从秦朝的时候开始,殉葬制度已经被废除了。只不过有的皇帝认为自己的“秘密”更为重要一些,所以必须不能放出活人来,比如秦始皇大帝。

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秦始皇落后情形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一言以蔽之:没有一个人能出来。

当然,这是胡亥的行为,他本就是个残暴的人,不在乎这点人命。但问题是秦大帝当初是不是留下遗愿,不让人出来泄密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就连清朝的慈禧都是采取的殉葬制,反正慈禧让匠人殉葬是她自己的意思,认为自己的陵墓不能被后人所知。

有人会问,那最后孙殿英不还是一路找过去,准确地给炸开了吗?这个可能得益于现代的炸药之功。

不过有传闻,说当时为了躲避被抓壮丁,人们都装成聋哑人。结果还是被抓了去修墓,其中一个人在施工中被意外击晕。监工者认为不过是个聋哑人,反正也死了,就直接给丢“尸”一边了。没想到后来活了过来,最终竟然成了引导孙殿英入内的线人。

不管这是不是个传说,反正有殉殡葬之事在后面的朝代并不是全部了。那皇陵的石门又是如何关闭的呢?这就要求匠人的智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宋朝之前,大都是采用滚球式堵封石室之大门。到了后来人们便发挥工匠精神,于石室外留一小缝,在不影响石室美观的情况下,可便于人们关闭石门。

通常,匠人们会选用条形石柱顶门,人出来之后利用“U”形工具在缝隙内伸进去,勾起条石,将石门由内顶死。这个工具被匠人称为“拐钉钥匙”,至于具体如何操作,那就只好大家自己开动脑筋,尽情想象了。

写至此,不仅要笑一下帝王们的单纯,他难道没有研究过,盗墓一定要走大门吗?小偷都懂易道的理论,从外面开个盗洞不就是最常见的方式吗?可见,真正能防人偷盗的装置,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