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著有《中国赢了吗?》等九本书。他最近接受了《南华早报》的采访。

《南华早报》问:您曾预测,美中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将加剧,并延续到下个十年之后。然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刚刚访问了中国。这些交流是否表明情况正在好转?

马凯硕答:对中国的施压并没有明显减弱。在这一点上,拜登政府——或者笼统地说美国政府——的主要问题在于,它似乎在没有任何清晰而全面的长期战略的情况下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的行动。拜登政府正试图稳定两国关系,但也在实施新的限制性措施。关键问题是,最终目的是什么?

问:您提出的一个要点是,美国在没有长期全面战略的情况下与中国展开竞争,犯下了一个重大战略错误。

答:美国针对中国采取了种种行动,但没有明确说明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的目的是推翻中国共产党吗?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国的目的是阻止中国经济增长吗?

同样,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国的目的是像成功孤立苏联那样试图孤立中国吗?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同美国相比,中国与更多国家保持更具实质性的联系,尤其是在贸易关系方面。这种情况很奇怪。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从未明确说明目的何在。

我建议美国采取更明智的做法。即使美国要在某些领域与中国竞争,它也应该阐明可以与中国合作的领域。

美国对华态度的一个巨大矛盾之处是,拜登政府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应是优先事项。我完全同意。但是,如果应对气候变化是优先事项,那么就应该对美中地缘政治竞争按下暂停键,首先专注于应对气候变化。这将是清晰战略思维的一个例子。美国需要决定什么对美国的长期利益而言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它想要实现的,然后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手段。遗憾的是,拜登政府没有这种清晰、全面和长期的战略思维。

问:您曾说过,中国正走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道路上。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是否已经接受了这种可能性?美国需要经历什么才能意识到,它必须在战略上改弦更张以适应新现实?

答:美国应该问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果它所有阻止中国的措施都不奏效,那会发生什么?到那时美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讨论一下这种可能性呢?

为什么不问问,如果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那种情况下,美国应该如何与中国合作与竞争?(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给出了答案。他说,如果美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它就应该增强多边规则、多边规范、多边程序和多边机构。比尔·克林顿提出这样的建议就是清晰战略思维的一个例子。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没有意识到支持多边主义将是约束而非遏制中国的最佳方式。

问:在中国方面,您如何描述北京处理与美国的竞争的方式?

答:当美国针对中国采取措施时,北京感到愤怒是很自然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是美国一直在针对中国采取措施。中国进行了反制,但没有针对美国主动采取措施。

相对而言,中国明智地悄然推进了与比美国更多的国家发展更密切联系的战略。这是保护中国免受美国任何遏制政策影响的最佳方式。“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甚至新开发银行等倡议,为中国以建设性方式与世界其他地方接触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在过去,制定长期战略的会是美国。当然,它在冷战期间有过长期战略,这就是它成功的原因。但现在,是中国制定了各种长期战略。如今,没有任何长期战略的是美国和欧洲。在西方应该认真思考制定有意义的长期战略的时候,它却没有这样做。(编译/马丹)

本文由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7日发表,原题为《马凯硕:中国“更明智”的长期战略铺平通往世界头号强国的道路》,记者是沈炜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