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图为在石川河游弋的白天鹅。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初秋的午后,微风轻拂着石川河边的柳枝,生态廊道上游人如织,盈盈河水中苍鹭环绕,昔日的石川河旧貌换新颜,碧波荡漾、飞鸟成群,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绿色铜川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石川河发源于铜川市漆水河、沮河,作为石川河源头区,陕西省铜川市始终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以“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为总目标,打出强基、挖潜、建制、增水的水生态环境治理“组合拳”,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实现历史好转,石川河岔口国考断面已连续3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于国考目标两个类别。2024年,铜川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率稳居全省前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已成为漆水河、沮河的真实写照,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可。
高位推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铜川市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市委书记担任漆水河市级河长,市政府成立水质提升协调工作小组,制定了《铜川市碧水保卫战工作方案》《铜川市“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铜川市石川河岔口断面水质提升工作方案》《铜川市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专项方案,坚持周调度会商工作机制,累计召开工作推进会50余次,研判治污形势,制定治污措施,分解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铜川市属于老工业基地,加之地形以沟道茆梁为主,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存在污水管网老旧破损、雨污混流、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铜川市对症下药,投资12.65亿元实施“漆水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对南、北市区两家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扩容改造,排水水质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A类标准,日处理能力由6万吨提升至9万吨,完成漆水河36公里污水管网更新工程。
同时,整治沿河污水散排口64个,清淤疏浚河道32公里,整改混错接点172处。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运,为水污染治理奠定了扎实基础,铜川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
为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铜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充分掌握全市水环境治理的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要求。
深入研究后,铜川市再次投资近两亿元实施了南、北市区污水处理厂应急调蓄池建设、沮河2号排水口雨污分流改造和沮河断裂带修复等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54公里,整治黄泥水入网问题26个,北市区污水处理厂应急调蓄池建成投运,使汛期污染强度得到有效管控。
精细管控,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铜川市不断强化精细化管控,创新建立了定期调度、巡查联动、预报预警、驻厂监管、部门协作5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坚持按周调度工作进展,累计召开专题会议5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组织36名河道巡查网格员、6名专职人员全天候动态巡河,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河道污染问题;联合气象部门组建全市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工作团队,对各区县汛期污染强度进行分析和排名,按月通报和公示,传导工作压力;汛期来临,生态环境监管人员第一时间赶赴污水处理厂精准指挥调度,指导监督污水处理厂优化工艺流程,确保污水应收尽收;生态环境、公安、城管执法3部门联合发布《污水排放提醒函》,附带警示案例,引导企事业单位依法排污、规范排污,疏堵结合,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
为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铜川市多措并举,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留住“天上水”。以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铜川市通过实施丹阳、牡丹园等片区雨水调蓄与生态修复工程,新建雷家沟水库、龙潭水库,最大程度留住“天上水”。
用好地表水。铜川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建成节水型单位、示范区140个,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由桃曲坡水库向沮河下游常态化补水,河道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回用再生水。全市建成再生水管网40公里,再生水利用率达23.4%,切实了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了区域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目标。
“盈盈二水会中流,如雪芦花铺满洲。河上诗人归何处?烟波依旧汉时秋”,这是清代诗人郭泌对漆水河、沮河美景的描写。如今的铜川,已然重现了诗人笔下漆沮交汇的美好景象,石川河畔的青青柳色、成群飞鸟,成为一张绿色生态新名片,广大人民群众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好愿景已变成目之可及的生态美景。(崔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