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政府国资委驻民权县花园乡朱庄村第一书记郭绍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绍晖(右)查看火龙果长势。  记者 闫鹏亮 摄

秋收结束,豫东大地展现出它最质朴、最本真的色彩。农户们又忙碌于田间地头,耕地、施肥,开始新一轮的冬播。

10月9日,在民权县花园乡朱庄村,68岁的脱贫户朱心军和老伴邢玉真正忙着在田地里播种萝卜。尽管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对土地的热爱与执着,却让他们干起活来仍劲头十足。

看到市政府国资委驻朱庄村第一书记郭绍晖来到地头,朱心军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亲切地与他攀谈起来。

郭绍晖对朱心军一家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向记者介绍道:“村西头那4个火龙果大棚可是朱心军的‘金饭碗’。这十几亩的火龙果开花时白花似雪,结果时红果如火,一年可结七八茬果实。这一年下来,老朱能有七八万元的丰厚收入。”

不仅如此,朱心军还是民权县展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一员。该合作社拥有土地200余亩,种植结构已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特别是在蔬菜种植领域,该合作社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引进新品种,实现了种植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朱心军也曾遭遇挫折。2018年,他流转了百余亩土地种植白菜和冬瓜,却因市场波动而血本无归。但在驻村工作队的鼎力相助下,他获得了种植奖补和小额贷款的支持,迅速走出困境,并一跃成为村里蔬菜种植的佼佼者。

现在,朱心军管理的土地有50多亩,其中20多亩准备种萝卜,民权县种业有限公司免费给他提供种子、化肥,并以保护价收购萝卜种子,一亩地的收成就在3000元左右。这么多的地,老朱两口子自然忙不过来,于是他们便雇人来帮忙,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

在朱心军家的土地南侧,140个标准的塑料大棚整齐排列,这是由外乡能人宋相臣、王凡生、张克文等人承包的,他们主要种植西瓜、线椒、青梗有机花菜等农作物,不仅丰富了朱庄村的种植结构,还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植热情。在他们的带动下,朱庄村的辣椒种植面积已突破200余亩,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火龙果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西瓜种植基地……一系列特色农业项目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村民的增收之路。朱庄村,一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落,如今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乡村振兴的步伐并未止步于此。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们不再仅仅依赖土地获取收益,而是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庄的经济实力,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凝聚共识,汇聚资源,带领该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企业不仅吸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位于朱庄村帮扶车间的民权县亿鸿鞋业有限公司,吸引了来自睢县的苏艳琴在这里打工,这家鞋业公司主要为上游企业提供来料加工。她在这里干了七八年,算是个熟练工,工资按件计算,每月都有不错的收入。

位于该村村后的民权县成方电器有限公司是本村人朱心勇创办的,主要为民权县的制冷企业提供塑料扣件,年产值1000多万元,为村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方便了村民就近就业,为促进共同致富树立了榜样。

脱贫户朱元明对记者说:“在朱庄村,只要想干、能干,根本不愁找不到活干。”59岁的朱元明家里有6口人,2023年家庭纯收入10余万元,在享受国家多项政策补贴的同时,他选择在村里务工,既避免了奔波之苦,又能兼顾家庭,实现了增收与顾家的双赢。

村办企业的兴起,为朱庄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这些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该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在驻村工作中,郭绍晖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增收致富为目标,不断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村庄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如今,朱庄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与郭绍晖并肩工作两年的朱庄村党支部书记朱保国感慨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郭绍晖立足本村实际,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郭绍晖心系群众,扎根乡里,为朱庄村的发展和群众福祉没少操心。他开展“送医送健康”活动,邀请市中医院专家为村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引导村民树立健康观念;邀请司法部门送法上门,为创建“三零”村庄,营造和谐环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精准实施帮扶措施,通过遍访全村脱贫户、监测户和各类困难群体,全面准确掌握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据该乡党委书记张昌华介绍,这两年,朱庄村先后获评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县级“四无”村和“美丽庭院”示范村等。2023年3月,该村党支部被商丘市委组织部评为“四星”支部。

来源:商丘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