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战役结束后,为了阻止我军过长江,国军将从江北撤下来的军队,连同沪宁杭警备司令部和白崇禧的华中剿总一起凑了70万左右的军队,在千里长江天堑阻止我军南下。而为了给所谓的“长江防线”抢时间,李宗仁政府还假模假样地和我军进行和谈。但殊不知,他们这些所谓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其实就和纸糊的一样,漏洞百出。

为何在这里,雨田君要说国军苦心经营长江的防线,是漏洞百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看国军部署

在国军的长江防线部署上,他们将70万大军分为两个战略集团进行防守:

第一段是是以长江入海口到江西湖口段,这个防线是由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率领的75个师45万人负责。其具体部署为:

以刘汝明的第8兵团指挥第55、68、96军防守湖口至铜陵段;以张世希的第7绥靖区指挥第20、66、88军防守铜陵至马鞍山段;以侯镜如的第17兵团之106军在徽州地区为预备队;以李延年的第6兵团及张耀明的“首都卫戍司令部”指挥第28、45、99军防守南京、浦口地区;以丁治磐的第1绥靖区指挥第4、21、51、123军防守镇江至江阴段,54军在丹阳为预备队;以陈大庆的淞沪警备司令部指挥第37、52、75军防守苏州至上海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段集中了国军中央军几乎所有在江南的精锐,再加上空中300架飞机和江防第二舰队协助,按照通常的作战部署来看,我军过江的难度确实很大。

而第二段则是华中剿总白崇禧指挥的25万大军,汉口三镇到湖口,这一段为长江中游的地区,水流很急,在此的驻军除了的白崇禧的桂军三个军(第7、46和48军)之外,还有中央军宋希濂部的14兵团。他们主要目的是防守在鄂南修整的刘邓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和70万国军相配合的还有——长江天险。

作为我国境内的最大的河流,长江从汉口开段,就变宽敞起来。比如在3野负责的湖口至芜湖间宽1000—1500米,但到了江苏境内,整个的段宽2000—2500米,甚至是过了镇江之后可以达到10公里以上,利于国军通过舰艇和空军对水面进行封锁。

而且一旦进入梅雨季节,江水水位上涨,道路泥泞,对作战就更不利了。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的江北段,缺乏成熟的公路和铁路线,泥泞的道路条件,确实不利于我大兵团的展开。而且我军指战员都是北方战士居多,缺乏渡江经验,甚至很多人都不会游泳,这也加剧了渡江的难度。长江天险加上70万大军,从表面上看我军想要渡江确实比登天还难。

用老蒋的话来说“这个防线将是我们反攻的前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漏洞百出的防线

首先,按照刘帅的话来说“这就是一条不会动的蛇”。

在1949年3月刘帅上报军委和主席的话来说,敌人在淮海战役之后,丧失的90%的美械装备和王牌军。

防守长江的前进配备和的“淮河”防线早在的淮海战役中就被老蒋输光,没有了淮河防线的牵制,国军在长江沿线的直接配备的兵力空虚,在江北和浦口一带只有两个基干军的兵力。所有兵力全部布置在1000公里的长江沿线,就如同一条不会动,等待别人来打的呆蛇(不得不说刘帅在这里形容得很贴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刘帅还指出,国军所谓的立体防线,其实压根就是说大话,海舰舰队在北岸没有掩护,在航线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的,必将遭受到我军炮火的袭击,海军在江边只能是成为岸炮的活靶子。其实国军在长江的第二舰队,都是一些驱逐舰以下的炮舰,吨位小火力弱,不仅防不住我军,就连处理江上木船也够呛。

从刘帅的话中,不难发现国军在长江防线的组织尤其呆板。

就像一字长蛇阵一样,但了解国军历史的都知道,但凡国军摆出这样的架势,基本上的都是凶多吉少,远的不说,看渡江战役前的淮海和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和刘峙摆出了“常山之蛇”阵型就知道了。而长江一字长蛇阵布局的结果是,我军3天就拿下南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防线上的70万大军都是东拼西凑而来的。

以汤恩伯在防御的下游防线为例,部署在前面的18个军上来看,唯一还能比得上对面3野普通个军战斗力的,也就52和54军而已。其他的部队要么没和我军打过仗,要么就是大多数是在1948年10月份以后被汤恩伯临时编练起来的,压根就没啥战斗力。面对对岸的16个不输美国5大主力的3野作战军,又怎能防得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部队多是新兵之外,在江防工事的修建上国军也很业余。虽然国防部将江防工事根问甲乙丙三等,分别是永久性、半永久和露天工事,但在短期间内国军并不具备组织民工修建,很多工事都修到20%左右我军就渡江了。而且由于防线太长,一个军要负责100公里左右的正面,兵力捉襟见肘,88军军长欧阳秉琰带人视察芜湖防线的时候,看到的是部队都在的河滩上一字摆开,缺少的工事和永久性火力点,交通壕也才刚开挖,所有部队都是一线配备,缺乏防御纵深,气的大骂“这些据点,几炮就完蛋啦,有啥用?他们的官长夜间聚赌,白天睡觉,什么也不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欧阳秉之所以这么发火,一方面确实国军内部本身就对守长江没啥信心,工事都是随便修的,另一方面也是部队的兵员不够,整个1000里的长江段,都是我军的登陆点,靠着一个军摆开尚且还守不过来,更不要说阶段配置防守了,一个师防守正面往往要50公里,怎么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国军是低估我军过江的决心

看过电影,《渡江侦察记》的人都知道,我军在渡江前就开始派遣侦察部队渗透到对岸去侦查,按照当时2野参谋长李达上将的话来说:

还是在1949年1月,我秘密工作人员就设法搞到一份美蒋联合绘制的长江水文、地形、地貌和江防工事图。我派情报处的同志取回后,呈送了刘邓首长。经研究,认为这是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作用很大。大约在3月底或4月初,皖南游击队派专人来野司,接应我们渡江,一直跟着我们到舒城。刘司令员听了他的汇报后,又让我们和他详细谈谈,把东南数省的交通、居民点的人口密度、社会情况、粮食供应等情况弄得清清楚楚。史料来源《李达:回忆第二野战军的渡江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情报工作我军占据绝对优势外,我军前期并没有闲着,部队有针对性地展开渡江演练和提升思想建设,展开轮训,各野战部队也展开了渡江训练大比拼运动,士气高涨至于船只问题国军在撤退前将船只全部损坏,但我军在渡江前依然在群众这里得到了大量的帮助,3野在渡江战役前,三野一共筹到大小船只20997只,用于渡江作战的8300只(小的20-30人,大的搭1个连),随军船工达到了19000人以上。

而且为了让船只进入长江,我军就组织人员通过内河挖沟渠的形式将船只引入长江,这个工程量一共耗费了将近1个半月的时间,共用了的将近2000万人次的人工,我军20多将士也都参加到里面去,其动工的规模不亚于淮海支前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田君说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国军虽然上下的对长江防线充满信心,但是此时的他们更像是暴雨中的老房子,到处漏水,千里长江防线上皆是心思各异的弱旅,而对岸则是三大战役胜利之后的人民军队,任凭国军如何加固长江沿线,在我渡江的百万雄师面前,都将是纸糊的防线……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