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写XX,就不能只写XX……”最近一段时间,各地自媒体甚至传统媒体一窝蜂地冒出这种标题。看了两三次之后,见到这种题目就觉得腻腻的,当然也就不想点开其内容。可一些文稿制作者却对此沾沾自喜,乐此不疲,以为蹭到了网络热度,学到了良方妙法,创造了宣传佳绩。

某些自媒体的行文风格常常令人摇头,这当然不是什么新话题。此前,网上流行的是“定了!……”“重磅!……”“就在刚刚,官宣……”之类的样式,还有“吓尿体”“震惊体”“哭晕体”之类故弄玄虚的体例。看着满屏雷同的标题,什么胃口都被败坏了,不禁感叹:现在的人咋就这么懒呢,动动脑子玩点新招换点新词有那么难吗?

凡事贵创新,模仿只适合小朋友。在知识产权方面,模仿更不是那么任性的事,搞过头了便可能涉及侵权。写文章方面的模仿侵权,有些虽然未必有人较真,但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应当高度自律,有意识地避免这种拾人牙慧的现象,以免惹人笑话。直白的“拿来主义”不适合用于这个领域。如果总想着偷懒,“拿”惯了,就和抄袭这种行径差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这么多人热衷于使用现成的“套路”而自得其乐?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退步,也是原创精神的退步。

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模仿人家写作文,老师是不认同的。而在学习借鉴时,囫囵吞枣的做法也是被人耻笑的。重复别人、重复自己,历来都被真正的写作者看不起。古人说:“毋剿说,毋雷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有些名人为了避免自己的文章与他人雷同,甚至毫不犹豫毁了自己辛苦打磨出的作品。这种独创精神,着实令人佩服。

早年在报社工作时,常见通讯员使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风景这边独好》《斩断伸向XX的黑手》之类的标题。我对这些作者戏称,题目要改为《千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风景何止这边独好》《N次斩断伸向XX的黑手》。相关作者一笑之后,多少感到些许惭愧。而现在,那些堂而皇之照搬照抄的行为,有时居然还能赢得满堂喝彩,获得那么多点赞,这岂非咄咄怪事?热衷于“套路”,显然是一种退步。我想,那些点赞者,要么未必出于真心,要么同样对“原创”精神毫无感觉。无论出于哪种情况,都足以让人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求原创,首先要有原创的意识。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没想过“原创”这回事,不知道作文章是需要讲究原创的,“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小到一则文案,也应体现一定的原创性。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就没有进步。文化领域不讲原创,那就是死水一潭,只剩一大堆陈词滥调,受众的视觉疲劳、审美疲劳便无法解决。金代文学家王若虚说:“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简单拿到别人的东西搬来搬去,很快便将黔驴技穷,无计可施。

追求原创,需要具备创造的能力。有准备、有想法的人,才可能拥有某种能力。能力需要事上练,它的提升,主要来自学习和实践。袁枚说:“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一语道出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真正的智者都是学习型的人物。超强的学习能力,给他们带来超常的实操能力。学习不是轻松的事,当然还少不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学习总是有收获的,付出了,总会有超值的回报。能力就在这种点滴积累中形成。拥有了这种能力,创新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求原创,还要有勇于自我否定的毅力。创新无止境,满足现状就意味着停滞不前甚至开倒车。如何“日日新,又日新”?需要不断质疑自己,大胆推翻自己。正是这种“贪心不足”,充分激发了一个人的创造力,让你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挑战极限,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进入全新的境界。

随着时间不断往前推移,天下文章越来越多,寻常的写法难以引起人们关注,这是很正常的。正是受众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更需要自我加压,追求更高标准,让那些司空见惯的文字不断绽放出新鲜气息。如果看到某一个新颖的说法,便不假思索,一哄而上,捡起来就用,看似时尚,其实俗套。再好的东西,连吃几遍都会腻了胃口。没有人愿意重复看相似的标题,同样的格式。明智之人,要点赞的话,也只会点赞首创者。对后面的跟风者,只会觉得不值一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禁又想起机器人写作的问题。虽然现在推出的机器人确实很厉害,能力越来越全面,但我一直不相信它真能代替人类写作。我认为,个性化的写作,必须由人自身完成,别人是无法代劳的,这样的写作才有其意义。但如果“套路”跟风者与受众都对原创无动于衷,满足于简单复制,长此以往,机器人完全代替人类写作还真有可能成为事实。到那时,大家对精神产品也就别挑剔那么多了,机器人供给什么,你就享用什么吧。

(李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