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起步初期,大量的专家跳出来,矛头一致指向增程式(简称REEV), 称其为落后的技术,不具备任何技术含量。
但过去两年,REEV显然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大量的新势力企业借助REEV技术赛道,快速抢夺属于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包括但不限于理想、AITO、零跑等企业,销量上涨明显。
大量专家跳出来否定REEV的理由很简单。
在当时只有比亚迪DM、丰田THS、本田i-MMD混合动力技术的背景下,REEV的结构的确非常简单,串联结构非常简单。
REEV的逻辑就是,发动机用来发电,永远不直接驱动车辆,驱动车辆的是电机。
相比其它的混合动力系统,REEV就成为了“背上发动机”的纯电动车,大量的专家认为这种技术的缺点太多,而且不具备任何的技术含量。
这些都是事实,但专家也只是站在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却没有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REEV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吸引力很强。
一个是,成本非常低,相比于复杂的插电混动系统,REEV的核心组成是发动机、电机、电池包、电控系统,结构更加简单,这必然就是成本更低。
另一个是,因为发动机永远不会直接驱动车辆,所以说REEV的车辆平顺性更好、更安静,如果是市区驾驶强度更高一些,那么REEV的油耗就会非常低。
这里做个延展,目前油耗非常低的比亚迪DM-i,其时速70以内就是REEV模式,发动机永远不会驱动车辆,只是用于发电,所以油耗表现非常好。
REEV只能说是门槛很低,但上限很高的一套技术,动力结构有很大的突破点。
其中,内燃机的热效率可以更高,更高的热效率就意味着更好的发电能力,有效降低油耗,同时内燃机也要在NVH上下功夫,不少REEV结构中的内燃机存在启动之后噪音更大的问题,本质上来说就是基本功没有做好。
再者,三电系统也有强化空间,比如说电驱的集成度、体积、重量以及功率,电池包的密度、大小、充电速度、热管理系统,都是要优化的。
也就是说,想要造出一套好的REEV动力系统,其实难度要比油车和电车都要大,因为既需要考虑到内燃机的优化,还需要强化三电系统。
大电池路线已经是明确了, 一台REEV车辆如果可以提供大约150km的实际纯电行驶里程,必然非常舒服,可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使用纯电,体验感以及经济性能拉满。
同时,内燃机的存在还不耽误长途、高强度出行。
最为关键的是,大电池包能够提供智能化、自动化需要的强算力,目前主流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每小时的耗电量在1kWh-2kWh左右,如果连续驾驶5个小时以上,电量是不小的。
这种电量支持一定需要大电池包,那么油车显然是无法胜任的。
而没有发动机的车辆又损失了工具属性,很难长途高强度使用,所以REEV本身就是油+电的混合结构,从此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总归为一点,REEV不是一种落后的技术,这种技术有巨大的发挥空间,企业能用更低的成本设计、生产出让用户体验感更好的混动,只要体验感和购车成本更低,用户就会接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