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京到大同的路上,才确定此行有参观华严寺的内容。

最初,我颇不为意,取自佛家重要经典《华严经》“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华严寺,据我所知在全国最少也得有十几座,毕竟是“经中之王”,该经不仅记述了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大咖的言行和对话,而且人们耳熟能详的“欲为诸佛龙象,先做牛马众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等谒语,都出自这部经书。因为重要,所以都想要,于是“华严”之名遍布,多了也就失去了重心和主次,感觉到了乏味。

而同行有学建筑的,却从梁思成与大同华严寺讲了一些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与林徽因等人来大同从事古建调查,首站选的就是华严寺,而且,梁思成在调查报告中高度评价这里的建筑:“大同古雁门地,北魏时号平城,自道武帝宅都于此,迄孝文帝南迁洛阳,凡90余载,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梵刹名蓝,遗留至今,有华严善化二寺,驰名遐迩”。由此,让我生出了不少兴致,也遗憾行前没有做这方面的功课。

下高速路不远就看到了绵延的古城墙。据说,华严寺就在这城墙的里面,坐标位于古城西南隅。

这日早餐后,我们一行徒步从高大巍峨的清远门进入古城,从紧闭的西门、北门转到东门,这里游客熙攘,排队而入。

趁此空档,手机搜索先恶补一下本地的相关人文。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大同则于公元937年归辽,时称云州,并被辽确定为契丹的“五京”之一。华严寺的修建始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是佛家的寺院,也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此后曾多次遭受战火毁坏复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9月,周恩来总理来此参观后,大加赞赏,称之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国宝”。1974年,大同华严寺开始对外开放。是的,没有看错,是1974年。现在眼前所看到的华严寺,是2008年重建后的面貌,整个寺院的面积已由之前的6.6万平方米,扩至8万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另有一种说法,指该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宝炬年间,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兴盛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就在不远处,繁盛的佛教文化近在咫尺。

眼前的华严寺实际上是两个并行的院落,这边有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那边则有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全部算下来,有30余座单体建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从山门与钟楼之间的侧门进入寺院,钟楼北侧是药师殿,脸对脸的则是弥陀殿,两殿正中位于中轴线的就是普光明殿。听到旁边有女人嘀咕:瞅着咋像小本子的呢?有男子斥道:“有说爹像儿子的吗?咋说话呢!”是的,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颠倒了就是笑话。

普光明殿重檐歇山顶,前出抱厦,斗拱廊柱,门柱上有蓝底金子对联一副:“世事熙熙从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颇有禅意。大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金身塑像之上却蒙着一层灰黑的尘埃,据说是经年焚香落下的积垢,目前尚无法解决此难题。仰头张望,藻井绚丽,环大殿内的墙壁上有巨幅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致,肃穆庄严,线条流畅,精美绝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普光明殿,又是一座山门,古朴沧桑远超于前,门楣上红底金字“上华严寺”,雕梁画栋,门内两厢,四大金刚端坐,横眉瞪眼,哼哈欲喷。

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就是华严寺的主殿,也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大气磅礴,有大唐的简洁明快的豪放。核心看点是屋脊,南北两个琉璃鸱吻,一为明代原物,一为金代原物,据说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上最大的两个琉璃鸱吻,比太和殿的还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下看,大殿的门楣上有两块已现原木本色的巨幅匾额,其上为明宣德二年的“大雄宝殿”,那种如斗方的排列,之前我只在蓟县的独乐寺见过,独乐寺那块“观音之阁”匾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手笔,眼前的“大雄宝殿”不知是何人的墨宝。这块牌匾之下则是一块横幅的“调御丈夫”匾,为明代万历年间守边大将马林手书。“大雄”和“调御丈夫”都是释迦摩尼佛的尊称。

大雄宝殿的两侧为普贤阁和文殊阁,殿后则是千手观音殿。

大殿内宽有九间,进深五间,正中的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分别是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人称“五方佛”,坐下站着胁侍菩萨,两侧各有10尊长相和神态各异、身躯前倾作听经状的塑像。殿内的墙壁上,依然有巨型的壁画,讲述着佛教经典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大雄宝殿,从殿前一柱上微缩殿宇擦肩而过,恍惚间,正看到西北角的远处有一个十字架教堂,两者似乎错乱了时空,拉成了一线,寓意为何,一时莫名,颇觉诡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千手观音殿西向的一个拐角,我们进入了华严寺的另一个院落,下华严寺。

入眼就是游览这一路,频频闪现的木塔,尽管号称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但是,因为我们此行有应县木塔这个“珠玉”在前,原址复建的这个,我们没有在这里过多停留,而是直奔薄伽教藏殿,这里类似于很多寺院的藏经阁,却是历经纷乱之后幸存下来的辽代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薄伽教藏殿的匾额类似于大雄宝殿上面那一块,满满的四个字“薄伽教藏”。殿内光线不大好,幽暗古朴,中央佛坛上供奉着29尊辽代泥塑,与此前的那些菩萨塑像相比,这里的灰黑色尘垢更厚,几乎看不到塑像的原色。即便如此,一尊尊塑像细致端详,都是精品,特别是站在距离门口较近的那个合掌露齿女菩萨,赤足立于莲台,体态线条优美,飘带自然垂落,大有吴带之风;头戴法冠,微向里倾,两手合十,朱唇轻启,双目半含冥视,气质端庄却又喜从心来,已然有所感悟,情景生动毕现。中国人民邮政在1982年出过一套四张的特种邮票,这尊雕像位列其中且是票面价值最高的70分,其他三尊都是8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的“天宫楼阁”,是辽代用拱桥连接的木制天宫楼阁,现在已经作为大同古城的一个建筑特色,在不远处的广场上放大复制成为一处景观。只是这真品就在眼前,因为不能破了参观的规矩,无法近前参详,算是一个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着大殿所在的中轴线向东,回首看薄伽教藏殿前,立着的却是一座木质牌坊,上书“梵王宫”。又是鲜见的对佛家寺院的古称。不说禅意,只说古意,厚重浓郁。

走下台阶,行而不远,再过一个殿堂,便出了华严寺的西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犹未尽。我想,刨除中原王朝历经战火而导致很多文化精品荡然无存的因素,即便是放在当时那个时代,华严寺的这些精品,肯定也能称之为凤毛麟角。能保存下来是一种幸运,而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王朝能够出现这样的精品,已经超脱了中原“亚文化”的范畴。

传统的视角,总是以中原王朝为华夏正朔,实际上,中国古代所说的四夷,有很多都是华夏各族在中原争霸中失落者的后裔,比如蚩尤的后裔,比如炎帝的后裔,比如禹夏、殷商的后裔等等,故,所谓华夏,本就该包括与此相关的“四夷”才完整。

根据《辽史·太祖纪赞》曰:“辽之先,出自炎帝”;卷六三《世表序》亦曰:“考之宇文周之书,辽本炎帝之后,而耶律俨称辽为轩辕后。俨志晚出,盍从《周书》。盖炎帝之裔曰葛乌菟者,世雄朔陲,后为冒顿可汗所袭,保鲜卑山以居,号鲜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见于此。”今有《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记载了其丈夫耶律污翰里:“公讳污翰里,其先出自虞舜。”现代DNA技术也在诠释着契丹的种族身份契丹皇族检测出N系DNA,似乎与五千年前红山文化里的N系人群有着某种关联,与周朝的姬姓也有着某种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么解读,契丹人一直都没有把自己见外。契丹祖先最早活动的地方就在今河北承德的平泉一带,那里也被视作契丹祖源地,战国时属燕,汉末形成部落,之后,以群落游居辽河流域的契丹人在唐代就是汉臣。当耶律德光离开中原时曾“席卷法物”,即秦始皇那个传国玉玺,手握这个玺印,那肯定以自己为华夏正统,他曾作诗云:“一时制美宝,干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宜守,世业当永昌。”另一方面,契丹在唐朝就是汉臣,待“大中央辽契丹国”建立,辽国的总人口大约是1050万,其中汉人570万,契丹族为230万,女真族100万,渤海人50万,其他民族大约100万。因为契丹对待汉民采取松散温和的方式,导致大量宋人自发地持续北迁。

这也难怪耶律阿保机开国之后,曾出现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据《辽史·耶律倍传》,辽太祖欲祭祀有大功德者,大臣提议祭祀佛,太祖否定曰:“佛非中国教。”太子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当即下诏在上京建孔子庙。此后以儒家思想广为教化,并下诏“听契丹人与汉人通婚”,推动民族融合。穿汉服、过汉节、吃汉食、写汉诗,是契丹的日常,尤其是辽太宗时期,曾有明确礼制:皇帝与汉族官员们穿汉服,其他各族官员与太后,穿契丹的民族服饰。至辽圣宗年间,重大礼仪典礼,三品以上契丹族官员必须穿汉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宋朝不仅有佛教,作为政权崇奉的却是道教。契丹不仅尊崇道教,对待佛教也颇有造诣,曾在治下出现过佛教的繁盛。不知道两者有无分频较量的意思,且因争锋而出彩,但是文化上的较量的确是存在的。毕竟“契丹”在古代还被翻译成Kita1a或CathaIa、Cathay,乃至一些俄国人到现在仍然称中国为“Kitan”,称中国人为“Kitanyes”。而在大宋景德年间,关于契丹与宋庭是否用“北朝”“南朝”称谓的辩证,其实就包含有兄弟民族之间同等说话加对抗的意味,这在儒家思想把“正朔”看得极重的王朝是罕见的。

现在,统治中国北方大部长达219年之久的契丹政权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即便契丹族也早已融入了汉等民族并合为华夏这个大家庭,不是吗?且不说那些改为黄、王、郑、蒋、杨、李、赵等汉姓者,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大英雄“乔峰”(萧峰),他就是契丹人,下意识里,读者诸公可曾对他见外过!

以此来看,不管盘里碗里,碗里盘里,那都是咱自己的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作者简介:易书生,闻道阁主。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