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在资阳,伴随着新业态在乡村的不断崛起,一批“Z世代”青年走进传统农村,上演着一场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的仁里村,是一个川中丘区的传统村庄。从今年4月开始,这里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年轻人生活、工作的一个新去处。这些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数字游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游民、独立纪录片摄影师 李儒杰:我之前去过浙江余村,然后今年来到了仁里村。因为我的片子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并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李儒杰类似,数字游民们通常从事自媒体、艺术设计、软件开发等自由职业,他们习惯“游”到哪里,就在哪里短暂居住。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处乡野间的落脚点。社区运营仅半年时间,已经接待了382位来自天南地北的数字游民。眼下,社区的二期项目也已经开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阳DNβ游民社区项目经理 王璐:我们是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以数字游民为主题的“微度假”的一个目的地。我们现在想去招引的业态都是一线城市过来这边开店的首店。

记者 邓雅薪:“首发经济”进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阳DNβ游民社区项目经理 王璐:对,我觉得这种形式是会比较有创新性的。

拥抱数字游民这一“Z世代”新产物,传统乡村迎来了高速发展。仁里村,这个曾经的“零产业”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入股社区食堂,村民入职社区保安、保洁等岗位,人均收入有了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仁里村党总支副书记 付文彬:对我们引进社会的资本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目前我们村上打算的是引进餐吧、康养,等各方面的(业态),欢迎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投资。

如果说游民经济为仁里村带来了全球化的新业态冲击,不远处的红碑村则正被年轻人的艺术审美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碑村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邻居”——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2021年川音美院正式投用以来,依托学科优势对全村进行了整体设计,景观翻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环艺系教研室主任 刘长青:目前整个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生态的基底特别好。我们学生创作选材选题很大一部分就在我们村子里发生。

崭新的村貌还吸引了12位新村民入驻,在村上开办了餐吧、禅茶、咖啡等业态。红碑村探索出一条“新村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临江镇副镇长、红碑村第一书记 罗志军:第一个办法是找政策,比如说我们的创业基金倾向他们扶持他们。第二个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让他们加入我们的集体经济,这样就解决了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

招引时尚业态,打造青年型乡村,眼下已经成资阳各地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上的全新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阳市临空经济区社事局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 黄园园:我们引进新村民,吸引当地(青年)返乡创业,改变过去青年流失的乡村发展的困境。下一步我们将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发展多样化的青年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