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千万别只想着赚钱,而是要将治病救人放在首位”。

父亲临终前拉着李伯藩的手说出了这番话,就这样,年仅18岁的李伯藩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悬壶济世的重任,并牢牢把父亲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将其作为行医生涯的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李伯藩在中医方面确实很有天赋,就连很多西医都无法解决的疾病,经过他的诊治后都能很快药到病除,当地人一度称其为“在世华佗”。

更让人惊讶的是李伯藩出诊费极低,遇到付不起医药费的患者直接分文不取,他为何会这么做?

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人生,了解一下名医背后的故事。

成功踏上中医路

李伯藩出生于1940年,由于父亲和爷爷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生在了一个中医世家。

因为这种浓郁的家庭环境也使得李伯藩对中医萌生了很大兴趣,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跟随父亲上山采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他同龄人都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已经能说出上百种常见中药材,还能配一些基础药方。

看到李伯藩在中医方面有如此高的天赋后,父亲也不禁拍手称赞,他觉得自己的衣钵总算能有人继承了。

自此之后,李伯藩便跟在父亲身后学习关于中医相关知识,就连父亲每次行医时也都会将李伯藩带在身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还会让他出面诊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开具相应药方,如果遇到不对的地方,父亲也会及时进行更正,并说出具体原因。

有了父亲的指点,李伯藩进步特别快,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可以治疗一些基础性疾病。

当病人太多时,父亲也会分一些给到李伯藩。虽然经过实际练习后,李伯藩的医学水平也有了一定提升,但这些只是皮毛功夫而已,并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中医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之久,其中的奥秘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研究透彻的。

为了提升自己的医术,李伯藩在闲暇时间里总会把自己关在书房研究各种各样的医书,并尝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

此时的他对中医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态度,越学越觉得中医博大精深,就这样,他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中医的精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夜晚来临时,有一盏昏黄的油灯陪伴在他身旁,照亮他的前行道路。

八味药创造奇迹

1963年,李伯藩被组织领导派遣到了云南省宾川县的拉乌彝族乡,在当时那个年代,这里绝对基本上是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了。

因为医疗设施缺乏的缘故,也让当地老百姓的看病之路充满坎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换做其他人的话,肯定早就向组织领导反映问题了,可李伯藩却背上了自己的医药箱,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这片土地。

他深知:“如果我不过来的话,很可能就没人过来了,万一老百姓生病了又该怎么办呢?难不成让他们自生自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当地药品供应稀缺的问题,李伯藩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当地盖了一间简陋的小平房,这也算是卫生所了,与此同时还从外地购买了大量药物作为储备。

他硬是用自己的行动,让当地村民看到了一丝治愈的希望。

有了李伯藩的帮助,当地村民身体素质也开始逐渐好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脱离了疾病困扰后,大家伙个个都干劲十足,他们急切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得到改善,看到村民们这副模样,李伯藩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他开始用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帮助村民发家致富。

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落也成功脱离了贫困落后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伯藩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医疗和经济条件,他还在探索当中提升了自己的医术

将中医药典与现实当中的病理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医药秘方。

在这套秘方当中,仅含有八味中药,别看中药数量少但它却成功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后选择义诊

2000年,已经到达花甲之年的李伯藩已经在为自己的退休做准备了,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李伯藩最大心愿就是退休后能好好休息上一段时间。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慕名前来找他的患者不仅没少,反而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一情况后,李伯藩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若遇到那些实在给不起治疗费用的人,李伯藩也会选择分文不收。

随着时间流逝,李伯藩的名号也传遍了周围大小乡村,他每天最少需要工作八九个小时以上,闲暇时间里还要抽出时间进行邮政或者是电话远程问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于那些距离比较远来不了的患者,虽然只是电话沟通,但效果一样很好。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李伯藩在义诊的这18年时间里,已经给上百万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很多西医所无法解决的疾病,李伯藩都能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来进行处理,正是因为周四,所以李伯藩也获得了“在世华佗”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伯藩看病期间,也会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患者,他们会以各种理由给李伯藩塞红包,可都被他言词拒绝。

李伯藩表示:“我行医这么长时间并不是为了钱,只不想看到患者因疾病而痛苦,只要能解决他们的痛苦,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