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朝廷正规军八旗兵和绿营兵随着入关日久已经堕落,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不得不启用汉族大臣招募私人武装对抗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湘军也就应运而生。
太平天国运动平定之后,曾国藩的湘军已然成为整个大清最强的陆军武装,曾国藩此时已经有了自立门户的资本,那么作为汉人的曾国藩最后为什么没有反清自立呢?不仅没有起兵反清,甚至还主动裁军让清政府安心。其实曾国藩并不是没有想过拥兵自立,而是有五点考虑让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其一:起兵需要对抗的势力太多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已经被平定,但是捻军势力依然还在。曾国藩多年与反清势力为敌,可以说与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即使曾国藩也开始反清,各地的反清势力也很可能不会买账。而且虽然在所有汉族地主武装中湘军实力最强,但是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实力也不容小觑,二者联手也未必不能与湘军一战。
一旦曾国藩起兵反清,要对付的不仅仅是清廷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还有楚军和淮军,再加上本来就与湘军有仇的捻军。因此曾国藩考虑到反清之后树敌太多,风险过大,所以放弃。
其二:民智未开,人心不齐
经过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底层老百姓早就变得麻木不仁,他们对于谁大家做皇帝根本不关心,不管满人还是汉人,谁当皇帝自己也没有啥好处,而且也不希望有战争。洋人就更直接了,谁跟他们做生意,能赚钱,洋人就帮助谁,如果曾国藩起兵反清,清政府给洋人的价码高,洋人不介意帮清政府对抗湘军。
至于曾国藩自己的湘军倒是对自己十分的忠诚,可是这些忠诚很多是拿钱买来的,经过那么多年的战争,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这些士兵好不容易活下来得到了赏钱,娶了媳妇,置了地,又有几个人愿因再跟着曾国藩去打仗呢?所以湘军自己的战斗力问题也要考虑,士气不盛,战争又怎么能打赢呢?
其三:湘军经过多年苦战实力大打折扣
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天国经过了十余年的苦战,损失惨重。打下天平天国首都天京后,看似湘军的实力迎来了巅峰,其实背后的真相是湘军士兵们早已人困马乏,无不盼望着战争早日结束,已经无心再战了。而清军武装部队依然还有楚军和淮军,清政府还直接掌握僧格林沁和多隆阿部的强悍骑兵部队,实力相加不在湘军之下,形势并不利于湘军。
其四:湘军根据地有限
曾国藩的湘军大本营在湖南,之后又占据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地方经过连年的战争,经济破坏严重,已经无法再负担另一场战争了。想要补给湘军足够的军费、军需,必须控制富庶的浙江一带,可是这里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地盘,肯定不允许曾国藩来分一杯羹。
因此,曾国藩能指望的也就湖南一省,可是湖南地处大清中央,无险可守,在这里立足可太难了。再说历史上从南到北统一天下只有朱元璋一人而已,如果曾国藩起兵反清,不能拖延,只能一路北伐打到北京,胜算实在太渺茫了。
总而言之,曾国藩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没有绝对的把握他是不会出手的。曾国藩对于当时天下大势的分析远在普通人之上,他最终绝对裁撤湘军,继续效忠清廷,一定是自己自己反复权衡过利弊之后做出的结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