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一件大事震惊了国内外。
毛主席宣布了中央的决议,要将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
这很快引起了多方猜测,八大军区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八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是开国功臣,从军区设立以来,这些军区司令员贡献良多。
如今为什么忽然要将人员对调?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但对于毛主席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仓促之间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在岗位上都干的太久了,他们的工作的确做的很好,可一个人长期待在一个地方,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会“变油了”,容易形成小团体,这对国家而言绝对不是好事。
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毛主席时常担心,如果自己哪天真的出了事,八大军区是否会陷入动荡?
对于八位司令员的能力,毛主席毫不怀疑。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人的主观能够决定的,八大军区牵扯到军队,所以是国家的命脉,乱不得。
如果八大军区形成了固化的领导层,彼此之间出现争斗,又该如何?
为了这件事情,毛主席特意找到了邓小平来商议。
当时邓公刚刚复出不久,毛主席问他:“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长久不调动了,你看怎么办好?”
邓公心领神会,他立刻把自己面前的杯子和毛主席面前的杯子对调了一下。
毛主席看到这个动作,哈哈大笑,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想要办成这件事情,还要经历一番波折,首先就是八大军区的司令员们,能不能安心的接受这件事情呢?
这几位司令员,为了军区的建设兢兢业业,付出良多,如今突然说要把他们调走,他们心里产生不舍乃至不满的情绪,都是很合理的。
但是,眼下必须为了大局考虑,哪怕不舍得,也得下定决心。
1973年12月,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在会议上,毛主席谈到了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
毛主席对大家强调说,一个人倘若在一个地方坐镇20年,迟早会出现消极的因素,所以这调动的事情势在必行,不能再拖了。
同时毛主席又请邓公走上来,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
在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了这件事情之后,毛主席立刻叫来了八大军区的八位司令员,要亲自和他们谈这件事情。
毛主席预料到,当这件事情宣布的时候,不满情绪肯定会爆发的。
在会议上,毛主席让周总理拿出名单,亲自宣读。
结果是这样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这一宣读,底下的八个人果然都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毛主席再次对几人强调,要求他们在十天之内就到达新的工作岗位,而且要带身边的干部的话,最多也只允许带十个人,就是要和过去的小团体彻底切割干净。
因为事情来的太突然,所以几位司令员基本上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毛主席注意到韩先楚的情绪有些波动,韩先楚原本是福州军区的司令员,现在一下子给调到了兰州,从南到北,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也难怪韩先楚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但是毛主席能够理解韩先楚,这种情绪,换了任何一个人也很难一时之间转过弯来。
但毛主席并未责怪韩先楚,他了解韩先楚这个人,韩先楚有能力,有智慧,而且对国家怀有很深的责任感,如今不愿意对调,只是一时之间没有想清楚罢了。
毛主席很早就注意到了韩先楚的才能,早在长征的时候,韩先楚就是出了名的猛将。
直罗镇战役里他两次带队冲锋,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当时韩先楚还是个极为年轻的将领,但毛主席断定,这个小伙子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同为军区司令的许世友也说过,在众多的开国将领之中,他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韩先楚。
因为韩先楚这个人胆子大,有谋略,比如说解放海南岛的那一仗,如果没有超凡的战略,绝对打不出来。
当时解放海南岛的时候,国内外的形势并不算太好。
1949年10月,三野攻击金门失利、11月攻击登步岛失利,两次海上战争都不顺利,对军心造成很大的打击。
这个时候四野面临着解放海南岛的任务,可想而知,韩先楚心中的压力巨大。而毛主席又下命令,希望能够在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的问题。
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如果当时海南岛没有及时的被解放,那等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很有可能直接切断琼州海峡,对我国的形势将更加不利。
虽然当时韩先楚等人,没有办法预测朝鲜战争的到来。但很显然,解放海南岛为后来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时国内定下的目标,是6月份左右开战,但其实很多人抱着不乐观的态度。
有人说,能够在年底之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不错,当时国内的事情实在太多,所以解放海南岛的事情被一拖再拖。
但这个时候,在前线指挥的韩先楚心中非常着急。
因为眼看就要到4月份了,4月份是顺风顺水的季节,如果再拖下去,气候变化对于登岛作战更加不利,所以韩先楚认为,这一仗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3月份的时候,韩先楚就给中央打了报告,认为现在就是解放海南岛的最佳时机。
但当时韩先楚这份报告打上去很受争议。
由于各种形式的威胁,所以毛主席等人都认为应该延缓。这个时候作为军长的韩先楚,提出来要速战速决,大家心里都犯嘀咕,包括和40军打配合的43军那边也有些迟疑。
韩先楚却一刻不愿意再等,甚至直接对中央说:哪怕43军不打配合,40军也能够解放海南岛,总之,越快越好。
为了这件事,韩先楚又特意给自己的直属上级林帅打了报告,希望林帅能够去说服毛主席。他相信,出色的军事指挥家在分析利弊之后,能够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很多人质疑韩先楚嘴里说出来的保证,因为之前金门战役的时候,牺牲非常惨重。如今要打海南岛,许多将士不免还记挂着之前金门战役的阴影,不太想打。
但毛主席看完了韩先楚的分析之后,认为他讲的有道理。海南岛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能不解放,既然韩先楚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打为上策。
于是,4月份,解放海南岛的战役终于爆发了。因为第一批上去的人最危险,为了帮助战士们克服畏难心理,所以作为指挥官的韩先楚第一个报名,作为第一批登陆作战的人。
在韩先楚的动员鼓舞之下,部队终于到达了海南岛。
没想到这一上岛,登陆作战异常顺利,5月1日便解放了海南岛全境。这次战役直接让韩先楚名满海内外,这样的神速,这样的决断,果然是大将之风。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经典的海战,1956年福州军区成立之后,中央便考虑到,可以让韩先楚到福州军区任职。
福州军区的第一任司令员其实是叶飞将军,不过当时叶飞手中事务繁杂,不仅要担任军区司令,还要担任军区政委。
于是1957年,中央就委派韩先楚接替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让叶飞专门担任军区政委一职。
叶飞
两位将军把守着福州军区东南沿海,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来到福州军区之后,韩先楚便立刻轰轰烈烈的投入了自己的工作。
福州军区地处战略要冲,把守着我国的沿海大门,对面就是虎视眈眈的国民党残部,美国也时不时来横插一脚,一旦发生海上战争,福州军区必然是前线中的前线。
所以,福州军区司令员身上的担子很重,但是作为一代名将,韩先楚当然不会被眼前这点困难吓退。
韩先楚立刻开始在福州军区构建严密的防线,这些防线被分成四道,从海上到陆地,互相配合,严丝合缝,敌人只要敢进来,就插翅难逃。
同时,韩先楚还主持了炮击金门的工作,当时主持这项工作的时候,韩先楚因为肝炎发作已经病倒在医院。但是,为了保证前方的安定,他拖着病歪歪的身体,还是亲赴一线指挥。
可以说,在福州军区工作的那些年里,韩先楚完美的完成了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
因为,当时1956年分出福州军区的时候,中央就一直考虑,将来这些大军区如果要打仗的话,最有可能爆发战争的就是福州军区。
因为台海局势实在太过紧张,我们不能指望敌人收敛野心,所以就只能努力建设福州军区,来避免战争。
当然,也要强化军队建设,一旦真的有战争爆发,福州军区也要有能防御的力量。
基于这种战略思想,福州军区的司令员必须要是一个能够指挥海陆空三军作战的人,要有着出色的统帅能力,这个人选,思来想去,非韩先楚莫属。
当时选择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时候,是彭德怀亲自推荐的韩先楚。
从解放海岛战役之后,中央就确信,韩先楚能够冷静的应对海上的战争。
而且,海对岸的敌人,也就是蒋介石那一批人,也因为海南岛之战的阴影,一听到韩先楚的名字就瑟瑟发抖。把韩先楚放在福州军区,敌人必然会心怀忌惮,不敢轻易的动手。
在福州军区,韩先楚当了整整16年的军区司令。
人的一辈子也并没有几个16年,这16年,韩先楚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福州军区。
福州军区的一草一木,韩先楚都已经处出了感情,所以要把韩先楚调走的时候,韩先楚显的尤为不舍。
这么多年了,他是亲眼看着福州军区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的建设起来的,他看福州军区,就如同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哪有父母舍得离开自己的亲生孩子呢?
毛主席正是因为了解韩先楚对福州军区的感情,所以才决定在会议结束之后亲自劝说他。
众人散去之后,毛主席将韩先楚叫到了自己的书房,问道:“韩先楚同志,你的身体最近怎么样?”
韩先楚愣了,他还以为毛主席会开门见山,直接跟自己谈军区对调的问题,没想到主席反倒寒暄起来。
韩先楚也只好老实的回答:“我的身体还算硬朗。”
毛主席笑了笑,说道:“我最近的身体不是太好,前两天总牙疼,实在忍不了才让医生给拔了。医生说拔完后需要补牙,你说我要不要补?”
毛主席这句话说的像唠家常,但韩先楚一下子听懂了话外的意思。
毛主席不是要补自己的牙,是新中国的牙齿出了问题,要做修补,这必须修补的地方,就是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的调动。
韩先楚对于福州军区的建设,毛主席是看在眼里的,但是福州军区并不是韩先楚一个人的财产,是国家的军事要地,正是为了保证福州军区能够长治久安,如今韩先楚才不得不走。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这也是必要的决定,作为新中国的优秀将领,韩先楚也明白这个任务的重要性。
所以在醒悟过来之后,韩先楚立刻郑重回答:“主席,我看这颗牙是要补的!”
毛主席听到韩先楚这句话,心中长舒一口气,又笑着说:“要不你给我补补,不补的话,之后牙科技术可能进步一点,我少受点苦。”
毛主席又说:“我已经八十岁了,年纪不小了,我想着,《三国志》中刘备卖草鞋,张飞是杀猪的屠户,赵子龙是卖年糕的。我老了,就去卖年糕,去福建卖怎么样?南京、长沙这些地方都热的要死。“
韩先楚哈哈大笑,他对毛主席说:“福州的夏天太热了,我看要去个凉快的地方。”
毛主席便回答:“沈阳怎么样呢?那是个凉快的地方。”
毛主席言外之意,韩先楚如果愿意,可以调到沈阳军区。
但是,韩先楚惦记着之前中央的决策,加上他已经明白了毛主席的用意,所以表示,自己还是依照中央的指示,前往兰州赴任最好。
听到来自韩先楚的保证,毛主席非常欣慰,他对韩先楚说:“我相信你是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好的!”
韩先楚则站起来,郑重地敬了军礼,对毛主席说:“我一定会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
果然,十天之后,韩先楚便如约来到了兰州上任,告别了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福州军区。
而来到兰州之后,关于韩先楚的新故事也慢慢开始。
兰州和福州的环境完全不同,一个是沿海地区,一个是大西北,但是论战略任务,两边都是差不多的繁重。
福州军区守护的是海上大门,而兰州守卫的是西北的大门。
因为地处边塞,所以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韩先楚来到的第一天,就要求去部队驻防地带视察,结果看到方圆十里几乎都荒无人烟,寸草不生,韩先楚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这时候有人劝他,风沙漫天,不如先回去,稍微休息,改天再去视察。
但韩先楚可等不了,作为司令员,如果连军队的驻防情况都不知道,那还当什么干部呢?
他说:“我刚从东南沿海来,只知道台风的厉害,对‘黑风’还不清楚。”
接着,他问连队干部:“‘黑风’来了,你们巡逻怎么办?”
连队干部说:“先停下来,等‘黑风’过去后再走。”
韩先楚说:“打起仗来,你还能对敌人说‘黑风’来了,咱们别打了?”
韩先楚之所以这么着急,也有自己的原因,因为韩先楚来到兰州军区的时候,正赶上中苏关系恶化。
从1966年开始,毛主席、周总理就亲自给兰州军区下了指示,要加强边防建设。
谈起战争阴影,现在的兰州军区怕是比福州军区还要紧张一点。
而且,韩先楚在沿海地区担任军区司令16年,对西北地区的边防十分陌生,这个时候如果不加快脚步的话,韩先楚只怕自己承担不下国家交给自己的责任。
虽然是换了个地方,但是韩先楚初心不改,一切以边防任务为先。
当时人们称赞他,能对付福州的“台风”,更能对付兰州的“黑风”。
同时,韩先楚也发现兰州军区的边防建设急需提高。
为了这件事情,韩先楚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了,整日风风火火,四处视察,深入群众和部队。
作为兰州军区的“外来户”,想要一下子达成把军区建设好的目标很不容易,想要改变过去留下的旧规矩更不容易。
这时候,韩先楚才彻底明白了毛主席的话。
一个干部确实不能总待着一个军区,不然弊端就是这样的。
韩先楚来到兰州军区,要做改革,但是因为兰州军区长期用着一套办法,韩先楚想要搞一些新政策,就会承受人们的质疑。这也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之后,普遍反映的问题。
人太熟了,有好处也有不好处,但是从国家公共利益出发,太守旧、太抱团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也由此可见,毛主席对政治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度。
其实,八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是出类拔萃的人,调动一下,反而更能发挥才能。
毕竟有一句老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军区管理上,这句话也是如此,换个新的地方,才能发挥新的作用。
为了八大军区对调这件事情,毛主席找到的也不仅仅是韩先楚一个人。
从最初让邓公复出开始,毛主席就在为这件事情做打算。
说到底,毛主席是太看重军区的建设了,所以他才要想办法让军区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些事情虽然艰难,但是一定要迈出这一步,将来才能有个好的“收成”。
这样做,也和我党的历史有关。
毛主席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之前,就总结过:“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但是有了枪确实又可以造党,八路军在华北就造了一个大党。还可以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枪杆子里出一切东西。”
因为要“党指挥枪”,所以建国之后,无论发生怎样的波折,毛主席始终把“枪杆子”抓得很紧。
从近代以来,在军队方面,中国摔过很多个跟头,吃了不少亏。
到了七十年代,因为八大军区的司令员任职期有些长了,不少地区,冒出了地方军事主义的苗头,这是毛主席绝不愿意看到的。地方军事主义一旦抬头,将来就是定时炸弹。
但是,毛主席的智慧超乎常人,他用一种相对平和的办法,迅速的解决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引起八大军区的动荡,也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这就是大国领导人的智慧。
如今,我们依然享受着毛主席的决策成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永远感激前辈的智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