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双峰对峙险要处,设立井冈山第一哨口,抵御两省来犯之敌

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之后,带领革命军辗转多地,一开始准备围攻长沙,但因为其余各路均失败,毕竟长沙城是国民党在湖南的省会重镇,严加防范,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原本也有城内暴动呼应,但因为信息传递等多方面原因,没有成功。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将部队带往湘赣交界处井冈山,和山上的袁文才、王佐他们合兵一处,袁文才本身就是党员,王佐后来也发展为党员,毛主席上山之后,对部队进行了正规化改造,战斗力大大增强,为后面的朱毛红军会师以及更为长远的革命斗争积蓄了力量。毛主席上山之前,井冈山的革命活动还比较局限,在布局上也比较松散,主要是原始的山寨形式,就是毛主席经常说的绿林好汉的状态。毛主席说这话并不是看不起袁文才他们,而是说中国革命需要包容一切积极推翻旧势力的力量,与此同时,也要用现代军事理念改造和经营好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基于现代军事思想设立前沿哨口,在井冈山有五处重要的哨口,俗称五大哨口,就是最前沿的警戒。这里先介绍第一个双马石哨口。双马石位于茨坪西南,海拔一千二百多米。这里峰峦峙立,山坡陡峭,断崖裸露,难以攀登。唯一的一条小道,一旁是谷深壑幽,一边是巨峰连云,地势极为险峻。两峰夹峙中间形成一个只有十多米宽的狭窄隘口。解放后,由于这里成了红色景区就建有一座游人休息亭,原来是绝对没有这么醒目的地标的,越隐蔽越好。穿过隘口,沿着一条“道在深谷半山旋”的崎岖小路往下走。一抬头,云雾中有两块相叠的大石头,黑黝黝地活象两个马头。“双马石”之名即由此而来。这里有一条蜿蜒的山路,是旧时东通遂川、西通灵县的要道,也是毛主席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时首次来茨坪的第一条“红军路”。从双马石沿着这条路南行不远,就是有名的荆竹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10月24日,毛主席率领在湘赣边界进行游击活动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荆竹山,会见了王佐派来欢迎的代表。毛主席向部队宣布了纪律,教育干部战士们要和当地农民武装搞好关系,不拿群众的东西,哪怕是一个红薯、一只鸡蛋都不能乱拿,这就是至今还响彻军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源头就在这里,当时要搞好和根据地群众的关系,主要是细节,加上当时的士兵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大道理也听不懂,就用最直接的方言来说细节,不拿红薯了,不拆门板啦,大家一听就懂了。当天下午,毛主席率领部队翻过双马石,来到大井。当地群众和王佐部队听说“毛司令”的队伍来了,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地在路旁欢迎工农革命军上山。王佐也亲自到大井迎接毛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有首歌谣唱道:红军上了井冈山,革命有了立脚点,地是根,枪是胆,有地有枪换新天。1928年5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在双马石修建了哨口工事,设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竹篱笆做成的路障(竹篱之前还有一、二里长的竹钉阵);第二道和第三道是用木头和泥土垒成的哨卡和战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井冈山的地方武装和工农红军在这里放哨站岗,警惕地注视着灵县、遂川方面的敌情,抵御两省之敌;而灵县、遂川两县的赤卫队、暴动队也经常派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从双马石上山递送情报,运送军粮、食盐和弹药。现在再面对这些简陋的壕沟和艰苦的哨口环境,我们怎能不感叹毛主席他们这一代见过领袖们在千难万险的环境里,发愤图强,始终坚持信念,才有最终的胜利。如果当时稍有松懈或者退缩,历史就会全然改变,所以现在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原创码字不易,若觉得有收获,转发给更多人了解历史!打赏自由,都是鼓励,谢谢您!!若您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