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沉寂了半年的密云水库迎来开渔期,扎根密云的“鱼主播”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近年来,一些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构建起直播营销矩阵,打开了更多销售、宣传渠道,让密云水库鱼“游”上更多人的餐桌。

返乡卖鱼

首创卖“净鱼”还贴心配好菜

捕鱼是件苦差事,往往是趁着黄昏出发,彻夜鏖战,直至伴着晨曦满载而归。而紧接着忙碌起来的,就是等候在岸边的收鱼、卖鱼的商家。1997年出生的密云小伙王洪烨,就是电商卖鱼“大军”中的一员。他的仓库位于密云巨各庄镇蔡家洼村的产业园,直播间就设在收鱼、打包的仓库大厅里。

早上6点刚过,王洪烨跟同事们就开始忙起来了,从渔民那儿收来的新鲜的水库鱼要逐一过秤,经过去鳞、去腮、去内脏等工序,最后再真空打包。每个包装袋子上,都标注着重量。“现在水库刚开渔,鱼的品种以鲢、鳙居多。它们个头大,又是成群结队的,容易捕捞。后面鱼种会逐渐丰富,一般到11月份,会有鳜鱼、鲤鱼等价格贵一点的鱼被捕捞入库。”王洪烨说。

拿着刚打包好的水库鱼,架好手机,王洪烨的直播间上线了。“咱们密云水库鱼的品质,那肯定没的说!这些都是渔民今天早上刚刚捕捞的,您下单后下午就能送到,晚饭就能尝鲜。”在直播基地里,王洪烨举着一条真空打包好的水库鱼,向镜头对面的观众详细地介绍着。随着他的开播,观众人数逐渐增加,后台的订单提示音陆续响起。几位工作人员在一旁熟练地分拣、打包,每份鱼还会附赠一些配菜,包括一袋酱料、一份蔡家洼特产卤水豆腐和一袋粉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应该是密云‘鱼电商’里最早开始做‘净鱼’的。后续有很多商家跟风,现在‘净鱼’已经逐渐普及了。”直播休息间隙,王洪烨谈起自己的产品设计思路。所谓的“净鱼”,就是完全处理好的鱼,客户收到后就能直接下锅。这样做的优点是,顾客省时省事,但同样的会将成本提升很多,包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都要增加。

“线上买鱼的大多是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会杀鱼的?鱼处理起来确实费事。咱们去菜市场,一般也会让摊贩把鱼给处理好。”王洪烨不仅要做“净鱼”,还会贴心地配好配菜,不用愁怎么做,直接一锅炖就行。“水库鱼最传统的做法就是酱炖。配料的搭配也几经尝试,我们一开始配了豆腐和一些净菜,土豆、茄子、豆角之类的,但是净菜不易保存,最后筛选尝试了几次,最终换成了粉条和豆腐的组合,很适合跟鱼一起做酱炖。”

蔬菜水果一般头茬最热卖,而水库鱼也是一样。刚开渔,水库鱼价格好,买的人也多,又正赶上国庆假期,销售很是火热,订单不断。这些天来,王洪烨的直播间,每天的销售额都在20万元上下,很是可观。

直播遇阻

从卖鱼到收鱼带来挑战

王洪烨是密云人,大学毕业回乡做电商,并不是一时冲动。在大学期间,他就读的专业就是数字媒体。实习时,王洪烨又选择了农业方向,等到毕业又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积累经验。一年后,他回到了密云,开始组建团队,从水库鱼开始做起,勇闯电商市场。

“直播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包括怎么组建团队,怎么选择供应链、做市场调研、打开销售渠道,还有日常如何维护社群运营,都有一套方法。”说起做电商,王洪烨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他仍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头一件事就是人员问题。起初,王洪烨组建的直播团队虽然专业,但多数成员的居住地离密云太远,最终还是解散了。新的团队,他聚拢了一批本地的年轻人,大多是“95后”,许多人就是在水库周边的渔村长大的。一点点教,一点点学,共同成长。

不过,王洪烨虽然对专业技术方面在行,但真正开始做起来也难免遇到问题。一帮年轻人还遇见过被观众问倒的时候,说起吃鱼口若悬河,但要问到怎么做鱼好吃、渔民都是怎么捕鱼、水库里的鱼都吃什么长大的、水库鱼从哪来……林林总总的问题,即便是当地人也犯蒙。尴尬之余,他们赶紧请教身边长辈,加快补课。

知识的空白好填补,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还是供应链。“我们最开始只带货,不自己收,但是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就不好把控。”王洪烨说,后来,大家一致决定,要自己做产品,先从渔民手中收鱼,再自己做包装、销售。

从卖货到贩鱼,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挑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渔民们不相信,我们能卖出去那么多鱼。本来约定好了给我们一千斤鱼,但是第二天联系的时候,还是把鱼都卖给了摊贩,只给我们剩了二三百斤。”王洪烨说,即便出的价格很高,但渔民们依然对我们不信任。

为此,王洪烨和团队只能在产品方面下功夫,从水库鱼的处理、包装、搭配,再到直播间布设、产品展示等,努力在互联网的水库鱼赛道打响品牌。经过四年的努力,现在王洪烨团队已跃升为密云地区的头部农业电商,仅2023年,销售额就达到3000万元,成为密云13家千万级农业电商之一。“现在,很多渔民会主动联系问要不要鱼。有好的鱼也会特意留给我们。”王洪烨说。

得到认可

大鱼活鱼专门留给直播间

直播卖鱼的兴起,也让渔民们的工作有了变化。渔民的鱼获中,遇到活鱼、大鱼以及名贵的稀有鱼,就会给电商平台打电话。“打鱼的时候,如果遇见几十斤的大胖头,那简直太幸运了。不过,高兴之余也发愁,本地鱼市很难消化,往往卖不到期望的价格。”渔民裴连平说,自己打了20多年鱼,但卖鱼从没想过会像近几年这么好卖。

以前,渔民们辛苦一夜打上来的鱼,除了自家留一小部分给预订客户,大多会放在鱼市上摆摊售卖,再卖不掉的只能回家自己炖了吃。“都说水库鱼好吃,但再好的东西,真让你天天吃,也会腻烦。尤其鲜鱼没法保存,当天卖不掉就不能再卖了。遇上卖不动的时候,让人愁得直打转。”裴连平说,以前大家打到了大鱼,一半欢喜一半愁,一上岸就得到处打电话,找人收鱼,有时候很快能找到买家,有的时候转悠一天也碰不上一个。

有了电商以后,渔民们卖鱼不用愁了,越是好的鱼,越是不愁卖。“不仅大鱼好卖,一些特别贵的鱼也能快速出掉。比如鳜鱼,市场价将近100元一斤,贱卖谁都心疼。现在,要是捞到了鳜鱼,直接给洪烨打电话,他们照单全收,卖得快价还合适。”裴连平说。

对于王洪烨来说,这些高品质的优质鱼,正是他们打响水库鱼品牌的好帮手。每年水库开渔期间,网络上会出现很多销售水库鱼的商家,他们大多是涉农电商,水库鱼只是他们众多售卖产品中的一种。“如今,做直播带货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这个赛道很拥挤,你要从中脱颖而出让大家都看见,就必须得有自己的特点。密云水库鱼就是一个值得深耕的产品。”王洪烨说,无论是从电商人的角度,还是作为密云人的身份,都希望水库鱼不仅是一款商品、一种特色美食,更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走出密云,走出北京,向更大更远的地方扩散。

“在北京,提起密云水库鱼,基本尽人皆知。但是,外地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密云水库鱼。我们如果能通过电商扩大水库鱼的知名度,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王洪烨说,即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查干湖、千岛湖的鱼,通过网络也能销往全国。“我们希望有一天,密云水库鱼也能遵循相同的路径,走出北京,走出国门,‘游’上更多人的餐桌。”王洪烨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北京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我们的新公益平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