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现代人角度看,民国是旧社会向新社会更替的时期,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变化。王宠惠是那一时期有名的法学家,那时候把法律当成专业来学的人并不是很多,王宠惠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学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1年,王宠惠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祖籍在广东。他的家庭条件不错,小时候就把他送去圣保罗学校接受英文教育,他父亲认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传统经典也是要学的,所以就请了家庭教师教他《论语》、《孟子》等。

1895年,晚清政府在天津设立了一所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王宠惠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这里,1990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

大学毕业后先是上海南洋公学教书,后来去日本留学专攻法政专业,越是学的多,越是知道自己的不足,王宠惠没有停住学习的步伐,之后又去美国进修,拿到了耶鲁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去了欧洲研读国际公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实力影响国际地位,晚清政府在国际上自然是被鄙视的存在,所以国人在那些欧美国家也被看低歧视,但处在那种环境,王宠惠却能成为德国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而且还是亚洲第一个进去的人。

当然,王宠惠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歧视,但他的应答都十分漂亮,有一次在伦敦参加宴会,一个外国人嘲讽道:“听说贵国男女没有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恋爱,彼此有了了解之后,才结成夫妻”。

这句话现在看来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那种场合,作为一个不卑不亢的中国人,自然要维持国际面子,王宠惠答道:“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逐渐冷淡下来,听说英国离婚案件比较多,莫不是这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宠惠学历高,能力也强,1907年他翻译的英文版《德国法典》出版后,在西方法律界好评如潮,一直到1970年之前,这个版本都是被用作高校的教科书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就提到他大学读的《德国法典》是王宠惠翻译的。

1911年,王宠惠初入政坛,孙中山力排众议,让王宠惠担任外交总长,这么重要的职位让一个新人来做,并不是徇私,而是“吾人正当破除所谓官僚资格,外交问题,吾自决之,勿怯之”,再加上王宠惠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孙中山坚持让他担任,不过,还没等王宠惠施展拳脚,袁世凯就上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让他做司法总长,不过袁世凯在位时间也很短,王宠惠没过几个月就辞职了,他的政治生涯沉寂了一段时间。先是担任中华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后来又在复旦大学做副校长,这也让他有了时间研究法律,后来还写了《比较宪法》等在当时法律界影响很大的书籍。

1928年他主持修订的刑法典通过,这部法典融合了西方法律的可取之处,再根据当时社会实际状况而修订,他也被誉为中华民国第一法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宠惠既是法学家也是外交家,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他承担很大的压力,1933年出席国际联盟会议时,有一个日本代表讽刺他:“你是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呢,还是东北满洲政府”。

王宠惠则说:“我是代表贵国承认的那个中国政府”,那日本代表觉得自讨没趣,就默默不出声了。

王宠惠一生正直清廉,晚年治病还是靠别人捐助,1958年他在台北去世。

他处的时代在国际上地位低,但他却用自己的智慧,不卑不亢笑打他人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