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总理为何坚持将骨灰撒在这四处,有何含义?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生前遗愿不保留骨灰,并要求将骨灰撒在祖国四个地方。那么总理为何坚持将骨灰撒在这四处,有何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把骨灰撒北京,热爱首都一片情。建国后,周恩来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长达27年,与首都人民朝夕相处,情深似海。他关切着北京市民的用水,关注着北京街头的整洁,也关心着北京市民的出行交通。如此等等,使他与首都人民有着血肉深情的联系。把他的骨灰撒在北京,就是让他和首都人民永远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把骨灰撒密云,难忘治水为人民。在周恩来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置有两架小飞机模型。周恩来生前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生就关心两件事:一个上天(指‘两弹一星’及航天飞行等),一个水利。”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为了抓好北京水利资源的开发,周恩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艰苦的劳动。他先后主持有关方面修建了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和密云水库,并亲自率领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十三陵水库工地的义务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把骨灰撒天津,津门起步闹革命。天津是华北最大的港口城市。1913年春,因四伯父周贻赓从沈阳调天津任长芦盐运司榷运科科员,周恩来也随四伯父来到天津,并于那年暑后考入仿欧美风格办学的私立南开学校。从此,他与天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在天津组织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组织青年进步革命团体“觉悟社”;还曾在天津因投身五四爱国运动遭反动当局逮捕坐牢达半年之久,那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失去自由;在天津结识了许多仁人志士和亲密战友,特别是结识了他后来的伴侣邓颖超。天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革命起步的地方,也是他多次涉险的地方,因此他对天津就多了一份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把骨灰撒滨州,亲山亲水报母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周恩来生前曾无数次表达过他对母亲的怀念。无论是在天津坐牢期间写下的《念娘文》(该文现已失传),还是留学日本时记下的念娘日记,无不充满对生他抚育他成长的母亲的感激之情。1997年在访谈周恩来最后召见的一位部长罗青长时,他告诉笔者:周总理的骨灰撒到黄河入海口,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那就是他想通过海水把他的骨灰带到台湾去。周恩来一生十分关心台湾同胞,一直祈盼着祖国能早日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最后的一点骨灰也撒向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从而奏出了周恩来人生观的千古绝唱:亲山亲水归大地,生生不灭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