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期,蒋介石为何又犯了辽沈战役中的错,导致全军覆没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决定这国共双方的生死存亡,其中以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最为关键。首先在辽沈战役中,蒋介石和国民党惨败的最大根源就是在东北的军事力量部署出现重大失误,将主力重兵部署在了沈阳(廖耀湘兵团),而忽视了锦州这个战略重地和交通要道(范汉杰兵团),锦州失守导致关内关外国军失去陆上联系,被解放军关门打狗,全局崩坏最终丢了东北。
可是谁能想到,到了生死攸关的第二场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之时,蒋介石国民党竟然犯下了同样的错误。熟悉淮海战役的人都知道,国民党在战争之初就放弃了海州和连云港,由此导致徐州的国民党军队的海上补给线已经完全被解放军切断。当时徐州国军(杜聿明集团)孤悬于江北,与长江以南的联系基本上是通过蚌埠、宿州一线。宿县(现安徽宿州)位于徐蚌线的中点,这条线可以说是国民党军队的生死线,是连接江北各兵团的纽带,更是战役后期国军南逃的最佳路线。
当时驻防蚌埠的是国民党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两个兵团下属54军,99军,96军,39军,68军,55军,共六个军加直属部队,不下15万之众。其战略意图就是前期打通津浦路徐蚌线,后期是北上接应救援。这一部署很正确很明智。但是国民党在宿县驻防的部队,和蚌埠对比起来就差多了,就是国民党张绩武部一个师,总守备兵力尚不足2万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国军在淮海战役的布局(从北到南):头是徐州国军,有邱清泉、李弥、黄百韬三个兵团(黄百韬被围歼于碾庄);尾是蚌埠国军,有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中间是宿县国军,有张绩武部一个师。
宿县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蒋介石竟然没有在宿县部署足够守备兵力,只在此处部署了一个师。蒋介石这一军属部署,被诟病为“铜头铁尾纸糊腰”。最终的战事结果就是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出其不意,强攻宿县,切断了徐州国军和蚌埠国军之间的联系。宿县丢失,国民党徐州集团后路被斩断,最后徐州剿总司令杜聿明不得不带着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转向西南方向逃跑,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了陈官庄。而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因为宿县失守,只能在蚌埠眼睁睁看着徐州国军被围歼。
辽沈战役时候,解放军就已使出了“南下锦州,关门打狗”这一招。到了淮海战役,蒋介石国民党还是记吃不记打,又被来了一次“夺取宿县,关门打狗”,真是愚蠢之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