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的10000亩藜麦进入成熟期,麦穗呈现出火红、金黄、紫红等色彩,麦田宛如一幅天然油画。
藜麦产业诞生记
“家里有40多亩土地,种植青稞、油菜等作物,加之家里的牲畜,每年都有固定的农牧业收入。除此,还在藜麦大田里打工,每天有150至200元左右的收入。”24岁的拉巴次仁是扯休乡朗巴吉村的村民,他笑着对记者说,自己主要负责播种后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成熟后再收割。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中高海拔山区。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盐性,生长范围约为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最适的高度为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地区。
其实,萨迦县扯休乡种植藜麦缘起2022年,当年,上海援藏萨迦小组拜访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并听取了中科院团队对藜麦项目的介绍。经援藏小组和专家团队的综合研判,认为萨迦县扯休乡与藜麦原产地玻利维亚的环境比较接近,具备种植藜麦的基础条件。
如今,得益于援藏萨迦小组引进的藜麦项目,当地种植业有了新开端,通过种藜麦,当地农户实现了稳定的增收,一条完整的藜麦产业链也正蓄势待发。
三方协同促增收
“种植藜麦会挤占种植青稞的土地吗?”“没有种过歉收了算谁的?”……在项目落地前,许多村民存在着一些顾虑。对此,藜麦项目团队早有考虑。据记者了解,该项目以三方协同的方式实施,即“政府+科研+企业”。同时,种植藜麦的土地为撂荒地,不“抢土地”,不影响青稞、油菜等原有作物的种植。
具体来说,萨迦县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及项目审批事项,并以该项目试点撂荒地上种植粮食作物实现农牧民增收;中科院种植团队负责种源技术指导,保障萨迦藜麦基地获得最优质种源,并以萨迦藜麦基地获取贫瘠土地大样本种植数据,进一步提升高原种源科研水平,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藜高科集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统一流转种植土地,组织当地合作社和农牧民以用工方式参与种植。
2023年4月,中科院种植团队实地踏勘,初步选择扯休乡撂荒土地2500亩作为藜麦试种基地。5月,上海援藏萨迦小组陪同萨迦县党政代表团拜访中科院,并签订藜麦产业发展三方合作协议。当月,藜麦项目正式落地启动。
“项目落地当年,萨迦县扯休乡共种植高原藜麦约2500亩,平均产量约400斤/亩,收购价较青稞增长400%以上。”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小组领队、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沈佳梁告诉记者,藜麦蛋白质含量高,符合当代人健康观念,市场前景广阔,经济价值不容小觑。
经测算,2023年在未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实现藜麦项目经济价值1000万元(按藜麦田间收购价10元/斤计),并为当地农牧民直接增收约210万元。同时,在撂荒地上种植藜麦还具有改善土壤的功能,能改善戈壁荒滩的生态环境,可谓聚集了经济、生态、科研等多种效益。
高原上的“致富经”
2024年,萨迦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大规模扩产的背后是对于藜麦的信心,并进一步优化种植品种和种植方法,项目有望实现经济价值约5000万元,并预计为农牧民直接增收94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徐汇区援藏投资1600万元的藜麦产业标准化厂房园区将投入使用,这也将进一步延伸藜麦加工产业链条,提升项目带动增收能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中藜高科负责人单立明告诉记者,企业已研发出青稞藜麦米粉、白藜麦米、三色藜麦蝴蝶面等产品,在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
目前,萨迦藜麦项目在不与青稞等主粮“抢土地”的前提下,丰富粮食品种、提升粮食产量,初步实现在“中国地”用“中国种”种“中国粮”的目标。下一步,上海援藏萨迦小组正对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启动对萨迦藜麦项目的战略投资,并持续对接推动中科院韩斌院士在日喀则建立院士工作站,进一步提升萨迦种源科技水平。
来源:上海徐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