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于北京时间2024年10月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两项重大决定:对原产于欧洲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并开始研究对进口燃油车加征关税,这两项决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贸易圈引起了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厅内记者们争相举手提问,一位外国记者问道:"这是否意味着中欧贸易战正式打响?"发言人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这只是正常的贸易调查措施,我们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也必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番话背后是中欧关系的复杂变化,就在一周前欧盟刚刚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草案,而中国的这两项决定显然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回应。

中欧关系可以说是跌宕起伏,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建立外交关系,那时候双方关系蜜里调油,欧洲人喜欢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中国人迷恋欧洲的奢侈品和红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开始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2008年中欧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贸易摩擦,当时欧盟指责中国倾销太阳能电池板,双方差点打起贸易战

这次的电动车关税争端可以说是中欧贸易关系的又一个转折点,欧盟声称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上享受不公平优势,需要征收高额关税来"平衡竞争环境",中国电动车真的靠不正当手段在欧洲抢市场吗?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只有8%左右,这个数字说实话还真不算高。

那为什么欧盟还要大动干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怕了,欧洲人看到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这么快,心里慌得很,他们觉得再这么下去,欧洲汽车业就要被中国赶超了,所以他们想趁早下手给中国电动车设置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以邻为壑",自己有困难就想着往别人身上推,这种思维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其实并不罕见,想当年美国不也是这么对付日本汽车的吗?

1981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2%,美国汽车工人工会大喊"日本人抢了我们的饭碗",结果美国政府迫使日本实行"自愿出口限制",这下日本车在美国卖得更贵了,美国消费者叫苦不迭。

如今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态度不就跟当年美国对日本车一个样吗?但是这次中国可不是任人宰割的主,商务部这两招可以说是打得欧盟措手不及,先说白兰地,这可是法国人的命根子法国人不喝白兰地,就跟中国人不喝茅台一样,2023年中国从法国进口的白兰地价值超过10亿欧元,这下好了一棍子打在法国人最痛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燃油车,这可是德国人的拿手好戏,宝马、奔驰、大众,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字?2023年德国汽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400万辆,现在中国要对燃油车加税,德国人能不急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中国要这么做?不是说要以德报怨吗?国际贸易说到底就是利益交换,人家欧盟都打到家门口了咱还能笑脸相迎?这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而且这招还真不是中国发明的,早在1687年英国就玩过这招,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禁止进口英国羊毛制品,英国人一气之下也禁止进口法国白兰地和葡萄酒,结果两国都吃了大亏,最后不得不坐下来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中欧贸易争端说白了就是一场博弈,欧盟想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中国则要维护自己的出口利益,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看看谁先认怂。

但是这场博弈的结果,可能谁都不会太满意,就像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英国人以为自己赢了,却不知道这场战争埋下了中国近代化的种子,欧盟现在可能觉得自己占了上风,殊不知这可能会加速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换代。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角色:法国,作为欧盟的领导国之一,法国在这次对华加征关税的决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让人不禁想起拿破仑时代的大陆封锁令,当年拿破仑为了打击英国经济,禁止欧洲大陆国家与英国进行贸易,结果不仅没能击垮英国,反而刺激了欧洲大陆国家的工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法国主导的这次对华加税,会不会也产生类似的反效果?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经说过:"法国一定能直接倾听中国的声音,并被中国倾听。"然而现实却是法国似乎更愿意倾听布鲁塞尔的声音,而不是北京的,这种态度转变反映了欧洲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洲国家对新兴大国的崛起一直存在戒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快速崛起就引发了英法等国的警惕,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如今中国的崛起似乎又勾起了欧洲的这种历史记忆。

然而21世纪的国际形势已经与100年前大不相同,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深度交融,任何贸易战都可能伤及自身,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实则可能会损害欧洲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影响欧洲汽车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看似是针对法国和德国,实则是在向整个欧盟传达一个明确信号:贸易保护主义没有赢家,这让人想起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当时美国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结果引发了全球性的贸易战,加剧了大萧条的严重程度。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都可能产生类似的连锁反应,欧盟此举不仅可能影响中欧关系,还可能对全球贸易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欧盟内部对这项决定也并非铁板一块,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对这一决定就持保留态度,这种内部分歧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欧盟决策机制的复杂性,也暴露了欧洲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战略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美国,虽然美国并非欧盟成员国,但其在背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自特朗普时代以来美国就一直在推动"去中国化"的全球战略,拜登政府虽然改变了一些措辞,但实质上仍在延续这一策略,欧盟此次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这让人想起了冷战时期的"协调统制委员会"(COCOM),当时西方国家在美国的主导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技术封锁,如今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这种遏制新兴大国发展的思维似乎仍在某些西方政客头脑中挥之不去。

然而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试图通过贸易壁垒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不仅可能伤及自身利益,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的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1958年日本丰田汽车首次进入美国市场时,就遭遇了类似的阻碍,美国汽车工人工会甚至发起了"别买日本车"的运动,然而这不仅没有阻止日本汽车的崛起,反而刺激了日本汽车企业提升技术、降低成本,最终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今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重复历史,他们可能低估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面对贸易壁垒中国电动车企业很可能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甚至直接在欧洲建厂,以规避关税壁垒。

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表面上看是针对欧盟的报复,实则是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来,自由贸易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然而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背离这一原则,频繁使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中国此次的反制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捍卫WTO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贸易争端的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出汽车产业,它可能会影响到中欧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理应携手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

这场中欧贸易争端折射出了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提醒我们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合作共赢才是正确选择。

你对这场中欧贸易争端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