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古韵 老树新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央视特别节目
陈琴茶戏MV《三山绿水美景多》亮相央视
传承濒危剧种武宁采茶戏在路上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生日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戏曲特别节目,“正是花团锦簇时”九江人民迎来好消息:九江武宁采茶戏MV《天仙配·下凡》(三山绿水美景多)入选国庆特别节目于国庆长假期间播出,是江西人民献给祖国75岁生日的礼赞。
作为中国三百多种国家地方剧种之一的武宁采茶戏,剧目丰富、声腔众多、历史悠久、队伍齐全,曾经是九江地区重要的剧种之一、影响长江中下游两岸的群众性文化生活,经过三十年现在沦为江西濒危剧种。
戏曲史学家认为,宋元时期南戏和北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此后中国戏曲一直在群众中滋荣发展,至清代初年以后,出现了地方戏的勃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戏曲艺术焕发了青春,戏曲艺术家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各剧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表演人才。当戏曲艺术受到外来文化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不论是古老剧种还是年轻的剧种都产生了危机感,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戏曲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戏曲艺术支持的力度,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
在九江市文旅局的高度重视下,在九江市非遗中心的关心下,2020成立了九江市演艺交流促进中心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办公室,在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七部新编茶戏作品、两部茶戏民谣、七部戏曲MV作品、四部茶戏作品五次上央视、11场新编茶戏演出、三十多次国家级媒体报道,两百多次地方及专业媒体报道、四十场老茶戏下乡演出、九场茶戏创作分享会、二十余次采访四十多位老艺人、收集一百多本传统茶戏剧本、音像资料二百多小时,初步建立了数字化茶戏基因库。
地方戏产生于民间,因而较为通俗。在发展过程中,有文人的积极参与,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此具有雅俗共赏的品格,与时代同呼吸,这是戏曲能够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今天,在追求提高剧种和剧目的美学品位时,一定不能丢掉雅俗共赏这一优势。
培养本地的艺术家是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的关键,也有助于我国戏曲继续保持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更好地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九江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办公室主任陈琴是1984年江西省在武宁县创办“江西省文艺学校武宁采茶班”的第一批学员,后在“武宁县采茶剧团”担任青衣演员,成为当地知名的茶戏名角,在重要剧目中担任主演并在省级比赛获奖,赢得观众好评。
2019年开始陈琴应县领导和九江市领导嘱托,复排传统茶戏《红梅惊疯》和创作《游园惊梦》折子戏,一部是向传统致敬,一部是将古老茶戏登上大雅之堂的尝试。经过两年的创作和排练,克服重重困难,得到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的重视,成立了地方剧种传承办公室,由陈琴负责整理传统剧种的资料、组织复排和创作、推广优秀剧目,让高质量的地方戏曲重新回到寻常百姓生活,推向全国更大舞台,抢救优秀的濒危剧种,陈琴出于三十年前对茶戏深厚感情,勇敢的担起责任完成了《游园惊梦》的录制。
2019年至2023年四年间,在陈琴带领茶戏爱好者开始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茶戏和以茶戏唱腔改编的民谣、流行歌曲,创排“央视四部曲”(至雅·游园惊梦、至仙·三山绿水美景多、至贵·贵妃醉酒、至逸·陶渊明饮酒)让外界从不同角度认识了武宁茶戏丰富的艺术魅力,同时让武宁百姓重新找回了茶戏的文化记忆、唤起新生代茶戏的希望。
陈琴在2024年最新创作的两部武宁茶戏作品有了新的进展,期待以全新的面貌给武宁人民惊喜、给九江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奉献不一样的清流古韵!
对待濒危的古老茶戏,我们就像是拥有护林员的义务,为这棵老树新芽浇一桶水,重新焕发山水清音的活力,为当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性添加色彩,为传承活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助一把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