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在柳城大败乌桓单于蹋顿率领的三郡乌桓和袁尚、袁熙的部众。汉民及乌桓军民归降者有二十万人,袁尚、袁熙最终被公孙康杀死,河北彻底平定,曹操统一北方。乌桓自此散落,分别被汉、鲜卑、铁勒等同化,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柳城班师的途中,大军从大道沿着渤海回军。此时曹操已经53岁,十几年戎马倥偬终于统一了北方中原,但是在南方仍有孙权、刘备等人,曹操的心情应当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大胜归来,终于统一北方的欣慰,同时也对未来一统天下有着心中的期冀,所以曹操在回师的路上作了一组诗——《步出夏门行》。

一共四首,第一首就是《观沧海》,第四首就是《龟虽寿》。我们在学生时代都曾背诵过这两首诗,当时只是背诵,现在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再来看这两首诗,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曹操率军回师途中路过河北碣石山,看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有感而发所作。曹操自己在这组诗的序言中说得很明确,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

其实在北征乌桓之前,曹操南方有荆州刘表,北方有袁尚、袁熙勾结乌桓内犯,当时曹操本来打算先南征荆州,在郭嘉的建议下才决定了北征乌桓。而且北征乌桓的过程并不顺利,遭遇了很多困难。207年(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准备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眼看大军就要启程进军辽西,天公却不作美,大雨连绵,“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进军时间一直拖到了七月,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这样看来似乎只有退军这一条路了。如果此时退兵,那么将前功尽弃,任由二袁养成气力,将来乌桓骑兵一定会时常骚扰幽州,那时曹操的背后就永无宁日。

后来在田畴带路下,曹操率军轻装创造了被认为其戎马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军事冒险之一。他们攀越徐无山,经卢龙塞进入滦河上谷,在这片艰难的地区进军五百余里,八月,曹军一直急行军到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

此战,曹操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 曹操收乌桓精锐,之后率其征讨四方,号称“天下名骑”,边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初平元年(年190)曹操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以来,到建安十二年,曹操已经南征北讨的度过了十八年的戎马生涯。北方除了边境之外,大部分已经在曹操的控制之下。讨平乌桓,彻底消灭袁绍势力之后,曹操应该是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

《观沧海》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格调雄放,准确地反映了曹操此时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即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又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宏大抱负和开阔胸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沧海》主要表达的是远征乌桓的胜利和统一北方的豪情,而组诗还有最后一首《龟虽寿》,则主要表达了对于下一步南征荆州,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十而知天命,53岁的曹操恐怕也是这么想的,不单单知天命,曹操还要主宰天下的命运。首先曹操感叹时间飞逝,对于建功立业有一种非常紧迫的感觉。但是很快就起承转折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其实不单单是政治家、军事家,其实我们易于忽视他文学家的身份。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曹操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羁縻于戎马倥偬之时,曹操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读来让人感慨不已,感触很深,实在是非常令人钦佩!

参考:《三国志》、《观沧海》、《龟虽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