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18日,教育部的一份报告被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打开文件,看完后问道:
“现在有多少人在编教材?”
得到的答复是
“30个!”
毛主席听后说道:
“这么重要的工作,只有30个人太少了?就算增加到300个也不算多!”
很快,毛主席就对此事做出了指示:
“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点,也必须抽调大批干部来编写教材!”
毛主席为什么对编写教材这么上心?
因为他深知教科书对于国计民生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即使当时的高级分子十分稀缺,他也要抽调各方专业人员来编写全国中小学教材!
但当时新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时期,全国各地的建设都急切地需要人才,所以负责编写教材的编辑人数仅仅只有30个人,凭借30个人想编写出全套的中小学教材?
很明显是不够的。
而在毛主席的要求下,掀起了一场从全国抽调人才的运动。当教育部的文件传达到全国各地后,大批优秀人才齐聚北京,组成了新的教材编写团队。
这支团队有多么厉害呢?
咱们先来了解几个人名:
当时带队编写语文教材的专家名字叫做
吕叔湘
。早在1926年,吕叔湘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10年之后远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深造。
1938年回国后,吕叔湘开始在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之后又进入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公认的最著名的语言学家!
编写语文的教授已经很厉害了,然而编写数学的教授,已经不能用厉害来形容了,只因他的名字叫
华罗庚
!华罗庚不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的便是解析数论,轨迹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等高精尖的数学课题。
这样的超级专家带队编写中小学数学教材,那还不是手拿把掐呀。
除了上述两位著名教授之外,当时负责编写英语的是
教授,负责编写地理教材的是
竺可桢
教授,他们都是所在行业里最顶尖的专家!当然了,像
叶圣陶
等著名教育家也都参与到此次教材的编写之中。
有了这么多教授的加盟,新中国第1版独立编辑的教材横空出世!它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所带来的推动作用,绝对是难以估量的!
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每一张插图,都是专家们呕心沥血而成的。
也正是这套教材,为当时全中国的少年儿童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他们很多人都成为了日后的国之栋梁。老一代人之所以能够如此的艰苦朴素,这套教材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了,除了教材之外,毛主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毛主席对教材编写有多么重视呢?
上世纪50年代,教育部在编写第1套教材时,毛主席要求他们要随时随地的汇报教材编写进度,还要汇报在教材编写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毛主席更是频繁地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
几乎在每一次大会上,毛主席都要为教育部的工作指明方向。比如说在1957年3月7日的一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
毛主席就要求教育部应当编写有关艰苦奋斗的课文,这些课文从小学就要学,到大学还要讲!
此外毛主席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说:
苏联的教材应学就学,不应学的就要果断放弃。我们编写的教材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而且还要有地方特点,一定不可以照抄外国的。课程要减少,分量也要减轻,还要加强分类,为的就是能让中小学生们全面发展!
虽然毛主席的工作很忙很忙,但是在教育工作上他是一点都没有松懈,因为毛主席深知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要性。
其实早在1927年的3月,毛主席就曾深入农村,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后,他写出了一篇对中国影响非常深远的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这篇报告中,毛主席非常尖锐地提出来一个问题。当时国内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农村学校,但是农村学校里讲的内容都是“城市里的那一套”,这些内容放在农村什么用处都没有,所以农民们学上两天后就会觉得无比反感,农村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当毛主席来到延安之后,他便开始亲自编写教材,当时毛主席与其他同志一起编写过一本有关中国历史的教材,其中《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这两章,就是毛主席亲自编写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经历,所以毛主席知道,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教科书!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些教科书,里面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哪怕是书中的插画那也是精美绝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