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汶阳田千亩旱稻喜获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肥城:汶阳田千亩旱稻喜获丰收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2日讯肥城市以新品种、新技术为支撑,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打造优质高产旱稻,通过以点带面、粮食轮作等方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粮食产量,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秋十月,在肥城市汶阳镇浊前村旱稻种植基地,金灿灿稻浪随风起伏,收割机穿梭其中进行作业,完成脱粒的金灿灿稻子便从机器里卸出,直接装车。旱稻又称陆稻,能适应生长在干旱环境,全生育周期不需要建立水层,实现旱种旱管,口感比普通水稻更有嚼劲、更加香甜。

汶阳镇浊前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同杰说:“今年咱种的生态一号,产量由原来的200多斤发展到今年的1400多斤,现在的种植模式是两菜一粮轮种,两季菠菜,一季稻子,每亩地纯收入在2000多元以上,比种玉米小麦翻了2倍还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别于传统旱稻,浊前村种植的是粮饲兼用型旱稻,收获时秸秆依然保持鲜绿,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青贮饲料,经济效益较好。浊前村及周边村庄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旱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800余亩,同时,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旱稻稳产增产。

“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喷灌,使地温保持正常,今年的大米品质好于往年,也就是说,第一产量上去了,每亩达到1400来斤。第二通过喷灌增加了大米的口感。”张同杰喜悦溢于言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浊前村还在旱稻加工、销售等环节下大功夫,投入资金160多万元,建成碾米厂,购置脱皮、烘干、分拣、包装等自动化生产线,并注册“汶阳福”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打造旱稻全产业链条,努力将旱稻培育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孙淑燕肥城台李言果 王雪泰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