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小花生网(ID: xiaohuasheng99)

作者黄翔,医学博士,现任上海华山医院主治医师、颅底外科副组长。拥有20年的从医经验,完成了近7000例脑科手术。 擅长用诙谐易懂的表达进行科普,被称为脑外科医生里的段子手。

为什么运动对大脑好?对学习好?

什么样的运动对大脑最好,能帮娃提高学习效率?

一天怎样安排孩子的运动,性价比最高?

对于这些问题,近日,黄博士在接受访谈时做了专门解答。来,一起听听这位资深脑科学专家的"大白话"和实用的落地建议……

01

运动是对大脑最好的投资

为什么说,运动是对大脑最好的投资?

首先,运动除了能够提升大脑的血液循环,还可以调节情绪。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不运动的时候,心情不会太好,感觉肌肉很僵硬;运动起来,出了一身汗,酣畅淋漓,心情变得特别好,因为大脑的快乐激素增加了。

现在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容易焦虑、抑郁。因为一直被“关”在课堂、房间里学习,没有阳光照射,没有运动,大脑里的血清素含量会慢慢减少,多巴胺也会减少,大脑的神经递质改变了,情绪就容易变差,甚至引发抑郁。

反之,如果运动了,还是在阳光下运动,神经递质含量就会往上走,血清素和多巴胺含量会大大上升,也就消除了焦虑感和抑郁感。所以,如果孩子只是一时情绪低落,短期压力增大,通过运动就可以得到改善。

其次,运动还能够改善记忆力,或者说“认知储备”。同样的知识,有的孩子学得很好,效率很高;有的学得磕磕绊绊,效率低下,这就源于每个人的大脑认知储备差异。

什么叫“认知储备”?即大脑为了学习而储备的神经连接和神经元。学习的本质,并不是增加神经元细胞,而是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突触。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非常聪明的设计。

如果学习本领会增加神经细胞,那中科院院士、大学教授就都成了“大头娃娃”。而现实里,大脑只需要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让它们手牵手,就等于学到了一项技能。

如果我们对一项技能或知识完全陌生,神经元可能就没有这方面的连接。当我们不断训练技能,一个个神经元就开始手牵着手尝试新的连接。训练次数越多,连接就越稳定,所掌握的本领就越牢固。简单说,“牵手”就是记住,“分手”就是遗忘。因此,让大脑产生新的神经连接,这是学习效率提升的基础。

那么什么情况下能长出新的神经元,新的神经连接呢?答案是运动。有人研究发现:长期进行有氧运动的人的海马体、额叶和顶叶等脑区灰质体积更大,这些脑区与记忆、学习和决策能力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岁以后,人的海马体每年会萎缩1%,但是运动可以一定程度上让海马体逆生长,减缓记忆力衰退。因为运动过程中,大脑可以产生BDNF(神经生长因子),增加大脑神经元和神经连接的数量。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困惑:为什么很多运动好的体育生,成绩却没那么好?答案是:虽然运动能产生很多的BDNF、新的神经细胞、新的神经连接,但是如果没有尽快投入使用的话,也会被大脑通通“删去”,所谓“用进废退”。所以我提议:运动完了一定要学习,要把新产生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连接用到实处。

第三,运动还可以提升注意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运动不够导致的。人的注意力与人体内的多巴胺分泌有关。当你被某部电影深深吸引的时候,一定不会做其他事情,因为多巴胺处于上升状态。反之,当电影不好看,你的多巴胺水平就比较低,你会干什么?会去玩手机,你希望找到一个更有趣的事情,对不对?

人的大脑会不由自主去寻找让自己分泌多巴胺的事物,这也就是走神、分心的基本原理之一。

如何提升多巴胺?跑步。跑步5分钟,多巴胺含量就会上升,上升之后还能维持好几个小时。很多坚持晨跑的人,他一整天都神采奕奕、注意力也更集中,这就是多巴胺的威力。

最后,抛开大脑不谈,运动对整个身体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有一个可怕的数据:一个人放弃运动躺在床上10天,肌肉萎缩量会达到20%,肌肉力量最高下降40%。所以不管是为了“健”脑还是“健”身,运动不能停。

02

什么样的运动对大脑最好

第一点,有氧运动是一切的基础。我建议大家多跑步、骑自行车。高中时候大家学过糖酵解的原理,糖通过糖酵解变成能量是氧化还原反应,需要大量氧气,大脑是消耗氧气最多的器官。如何补充更多氧气让肺活量更大?做有氧运动,这是能“健脑”的一切运动的基础。

第二点,有氧运动20~30分钟后,再进行一些复杂运动。虽然跑步是有氧运动,但动作单一,不需要让大脑特别去思考。而复杂运动则需要各种动作,比如打羽毛,需要不停挥拍,它是眼睛、大脑和手脚的协调配合,这就是“复杂运动”。

两者结合起来对大脑是最有利的。所以,每天从有氧运动开始,到复杂运动结束,整个过程30到50分钟,就能产生足够对大脑有增益的神经递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一天的运动,时间如何安排呢?

现在学校课程的设置已经比较科学了,比如北京、上海的小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这也是很多医生和科学家一再要求的,家长的压力也因此小了很多。

值得提醒的是,学校的体育课一定要上,经过了体育老师专门指导下的科学训练后,放学回家,家长带着孩子搞半小时运动就够了,既没有耽误太多学习时间,也产生了足够有利于学习的神经递质。

而在寒暑假,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规律,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合在一起,先做有氧运动,再做复杂运动,每天锻炼一个小时。运动结束后洗个澡,吃点东西补充下能量,稍微休息一下,过半个小时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看书,专攻薄弱学科,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改变。

有家长说,孩子在运动完了之后很累,根本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为什么很累?因为运动过程中燃烧了大量血糖,人体内葡萄糖含量下降,就容易疲劳,适当补充一些饮食就不会累了。

此外,不要过度运动,为了健康和聪明的运动一个小时足够了,在没有过度消耗的情况下,稍微补充一点能量再学习,保证心情好,学习起来有动力,很快进入状态。其实,高强度运动两个小时,专业运动员也觉得累的。

03

孩子没时间运动怎么办?

本人念高中的时候,除了学习做题和上体育课,每天花在运动上的时间最多20分钟。考入复旦大学后,我观察那些真正的学霸发现:第一个他们热爱运动,第二个他们热爱睡觉。当时很不服气,直到做了脑外科医生,学了脑科学知识之后,才领悟到一点:

很多所谓“学霸”,不过是有意无意踩中了大脑的规律,才让他们事半而功倍的。而好多学生,拼命学习,三天睡两觉,别人做两本习题他要做五本,最终还是学不过别人。为什么?没有掌握大脑规律。

大脑好比一个宠物,得先把它的毛撸顺了。如果反过来撸,搞成个“杀马特”,它肯定咬你一口。在大脑的规律里,运动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如果一直坐在教室不运动,大脑供血量下降,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反而学不过那些运动回来再学习的孩子。

所以,时间是挤出来,不要光挤出来用在学习上,还要用在运动上。尤其是高中生,一个小时或许太奢侈,每天半个小时总可以的。真心希望高中孩子都来实践一下,坚持一个月就会感受到变化。

当然,现在还有一个情况,部分学校规定“课间十分钟不准出教室”。说到课间十分钟,为什么是“十分钟”?是专家拍脑袋想出来的吗?当了脑科学的医生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十分钟”其实大有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上课都是坐着的,久坐就会疲劳、大脑的血流量变少,脑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打了折扣。科学研究表明,走动8分钟左右就会帮助大脑恢复供血。然而,许多孩子包括以前的我,都把课间用来学习,觉得自己好努力,其实不过是一种“表演”或者“自我安慰”。

如果课间确实不让出去,也要在教室来回多走动,恢复大脑供血。不一定非要打篮球,打乒乓球或者做俯卧撑,走来走去就足够了。

04

运动后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我不主张在睡前激烈运动,它会让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人的内脏运动神经系统上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负责战斗的交感神经,一个是负责休息的副交感神经,双方呈现出“你强我就弱”的局面。所以,吃过晚饭就不要运动了。

我主张早上或者白天运动,学校体育课的时间安排就是很好的。或者傍晚运动,运动完再吃饭、学习,都很好。那么睡前做点什么能帮助孩子睡个好觉呢?

首先,睡前有“一小时黄金期”,不用来刷手机、打游戏,要用来记忆。我们知道有一个“遗忘曲线”,学习之后一个小时内会忘掉50%-60%。但是如果你学了就去睡觉,知识还没有被忘记就被海马体直接刻盘了。这就是睡前黄金一小时的基本脑科学原理,一定要把握起来。

其次,睡前学习如何促进睡眠呢?答案是睡前两个小时把灯光调暗,比如用暖黄色的光。为什么现代人的失眠问题比较严重?不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是电灯和手机这两个发明让睡眠变差,本质上是“光”在作祟。

为什么白天神采奕奕?因为大脑中的褪黑素变成了血清素;为什么晚上想睡觉?因为血清素又变成了褪黑素。这两者的含量都是由光照控制的——当强光进入眼睛,会让松果体和上颌等感官产生错觉,血清素就没办法转化成褪黑素,自然就失眠了。

除外,还可以泡一泡脚,泡一泡热水澡;咀嚼和吞咽的消化类动作也能激活副交感神经,比如喝一杯温水、牛奶;听一听副交感音乐,都能让大脑放松下来,促进睡眠。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 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ID: xiaohuasheng99 ), 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推荐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