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赖英智新音响New Audiophil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乐器,雅马哈YAMAHA当之无愧的是世界第一。尤其数字钢琴与便携式电子琴,占有市场份额的50%以上,传统钢琴也在35%左右,各种管乐器约30%,所有乐器加起来雅马哈占有全球乐器市场的25%,名副其实的压倒性优势。

事实上雅马哈的历史就是从一台坏掉的风琴开始的。那是在1887年,被日本滨松寻常小学视为宝贝的美国产风琴突然不响了,当时身为医疗器械修理工的山叶寅楠(Yamaha Torakusu_)被委托修理,他对这种乐器产生了兴趣,并萌发了自己制造一台风琴的念头。日本第一台国产风琴诞生后,山叶用扁担扛着风琴徒步翻越过箱根岭,千里迢迢到了东京的音乐调查所(现东京艺大),却得到“调律不准,难以使用”的残酷评价。山叶留在东京以旁听生身份在音乐调查所从零开始学习音乐理论和调律方法,一个月的突击学习之后,山叶回到滨松开始日以继夜地制作,终于完成了第二号风琴,并得到了“可以替代进口风琴”的认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9年,成立了YAMAHA风琴制造所,YAMAHA就是山叶的日文。1897年日本乐器制造株式会社成立,1899年他们成功制造了日本第一台立式钢琴,1902年成功制造了日本第一台三角钢琴,到了1930年YAMAHA创立世界上首个音响实验室。然后就是一连串传奇的开始,雅马哈成为跨足多个产业的制造商。例如1976年顺应潮流开始制作电子乐器,发现元器件太贵并且技术无法掌握,干脆自己生产大规模集成芯片(LSI);有了数字技术后又投入路由器制作,把乐器、电子设备、网络设备一手抓。又如在制作钢琴的过程中掌握木工技术,开始尝试做家具,最后连房子都会盖了。战争时政府向YAMAHA订购木制螺旋桨,必须借来飞机发动机实验,经常维修发动机后也掌握技术,干脆就自己做吧,YAMAHA至今仍是船舶发动机的世界老大哥。都有发动机了干嘛不做车子?雅马哈于是投入摩托车生产,有次接到丰田公司的订单,一不小心就开发出《头文字D》中的AE86发动机!都有发动机了干嘛不做船?雅马哈又进军造船业,掌握玻璃纤维技术后,发现也可以用来做游泳池,更进一步衍伸又做了浴缸,做了高尔夫球具,雅马哈变成无所不能的大商社。

日本的音响业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了,当时叫情报工业,主要为军方服务,直到二次战后的60年代才衍生为真正民用音响。雅马哈从1954年开始进入Hi Fi音响事业,第一部产品是带黑胶唱机的一体式功放R3。1958年的NS20音箱首次学习钢琴用30公分的平面振膜低音单元,NS(Natural Sound自然声音)型号就一直沿用到现在,1972年推出的NS600系列音箱,大致确立了雅马哈音箱三音路的设计方向。1972年首次亮相的合并功放CA700,以及隔年推出CA-1000合并功放(甲类工作15瓦,乙类工作70瓦),则建立了雅马哈功放的外观风格--银白色面板、垂直型切换钮、上下拨片式开关,最新的旗舰前级C5000依然沿袭相同设计元素。当年以CA-1000功放搭配NS670音箱,所发出的“欧洲风格”声音,就成为雅马哈在发烧友心目中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其他日本老牌的音响公司节节败退,甚至已成过眼云烟时,只剩雅马哈还不断探索。今年适逢雅马哈迈入Hi-Fi领域的70周年,雅马哈除了把过去几年陆续推出的5000旗舰系列产品重新进行宣传,也推出更接地气,价格更亲民的2000系列产品。制作乐器出身的雅马哈,把很多乐器上的观念与技术都运用在音响产品上。下面我们透过图片再来回顾雅马哈在音响世界的辉煌70年。

进化史

●195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出首款Yamaha品牌的音响R3,由GK设计集团设计,可靠而经久耐用,在广播电台和专业领域广受欢迎。

●195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款将乐器原理带入音响领域的NS20音箱,使用了JA5002低音单元,试图以钢琴音板的原理来产生更大的声音扩散。

●197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马哈于1972年推出CA-700/500合并功放,第二年甲类放大的CA-1000诞生,外观优雅木纹风格和机械组件风格对比鲜明。这是世界首创的A/B类切换功能产品,B类输出功率70W,A类输出功率15W,爱乐者能同时享受不同放大模式所带来的微妙的声音变化。

●197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出真空蒸镀法制作的铍单元,运用在NS-1000音箱上,这和雅马哈的SIT(垂直功率FET)技术一样具有传奇色彩。铍重量轻、刚度和硬度高,声音传播速度是钛和镁的两倍多,然而它的脆性使其难以加工。雅马哈通过LSI制造中使用的电子束真空沉积法,和制造钢琴框架研发的特殊合金材料,生产出纯度99.99%的纯铍振膜。NS-1000音箱使用3.3cm铍高音和8.8cm铍中音,加上30cm低音构成3路书架式扬声器。1982年发布升级版NS-200,1986年又推出NS-1000X,在1997年所有铍振膜单元停产之前的23年里,它长年霸占销售王座。

●197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左右,雅马哈决定进军功放市场,当时正值真空管过渡到半导体的转换期,雅马哈工程师努力寻找既具有真空管音质,又具备晶体效率和可靠性的材料,他们的目光落在了一种SIT(静电感应垂直晶体管)上,SIT具有高线性、低失真、高效率和低功耗,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放大元件。雅马哈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将SIT用于第一台立体声后级B-1身上。B-1的出现带给音响界的震撼甚至超过了CA-1000,让雅马哈在Hi-End领域站稳脚步。

●197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4年研发,雅马哈推出FM调谐器CT-7000。当时日本的唱片租赁业开始盛行,让听众免费享受立体声的FM调谐器和用于录音的卡式磁带机一起成为重要音源。CT-7000最大优势在于困难环境下的实际接收性能,它具有低失真和高有效选择性,既具有在弱电场区域所需的高灵敏度,又具有强电场区域的兼容性,天线输入电平高达 146dB(对于调谐器而言是极限)也不会恶化。CT-7000是雅马哈唯一型号为7000的HiFi器材,更超越旗舰5000系列,表明CT-7000的特殊意义。

●197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卡带机市场分为便携式和固定式两大类,雅马哈通过聘请世界级工业设计师Mario Bellini来整合两者,意大利设计师贝里尼在多个设计领域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八项金罗盘奖和米兰三年展终身成就金奖,他与雅马哈合作的TC-800GL卡带座机果然一炮而红。

●197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款由意大利设计师Mario Bellini操刀的产品HP-1耳机。引入了“orthodynamic”全驱动动圈式发声体,将音圈直接印在振膜上,与电容式(静电式)耳机结构相似,HP-1机将磁铁板换成了电极,兼具静电耳机的优点与动圈式耳机的易用性。

●197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NS-1000M并驾齐驱的杰作之一NS-10M小型音箱,搭配16cm白纸盆低音和3.5cm软球顶高音,因其整体平衡性而成为录音室监听音箱的代名词。但NS-10M最初只是面向年轻人、价格低廉的NS-451音箱的后续产品,没想到因音质活泼而逼真,声音超出对尺寸的预期而引发了一场足以被称为奇迹的热潮。

●197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马哈推出高端黑胶唱机的时间较晚,却以搭载电子控制直切唱臂的PX-1后来居上。PX-1总重量达到27公斤,电源重5公斤,关键设计是“对称线性臂”,能在任何条件下防止音槽受到任何不平衡的压力,并消除与唱臂运动相关的振动和噪音。PX-1在1979年改款为PX-2,1981年又推出PX-3,形成了独特的产品线。

●198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GT-2000旗舰黑胶唱机,体现“Gigantic & Tremendous”(巨大而巨大)的设计概念,通过绝对质量实现高刚性和无共振播放。1982年CD面世的那一年,雅马哈透过GT-2000又让模拟技术回归了本源,带有传统的S形长臂,采用热锻造方法制造的转盘重5.8公斤,实现了1200公斤/平方米的巨大惯性。强大的直驱马达拥有2kg/cm的启动扭矩,拥有正负双向伺服,可在加速和减速瞬间施加反向扭矩。GT2000一直生产到1989年,1991年以限量版重新发行。

●198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马哈推出首部CD机CD1,独家开发了LSI芯片,将以前复杂的播放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电路集中到两个芯片中,雅马哈广泛供应给其他制造商,为CD机的低价普及做出巨大贡献。

●198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首部数字声场处理器DSP-1上市。家庭音响呈现的效果,跟音乐厅现场所体验的震撼力有一段差距,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是聆听的空间,也就是“音场”的不同。雅马哈率先提倡“音场创造”的概念,致力“将视听室转变为音乐厅”。雅马哈是国际级的乐器大厂,为了评鉴乐器的性能,必须研究自己制造的乐器如何在空间中发声,所以他们从1974年开始进行音乐厅的声学测量。当DSP-1上市时,雅马哈在日本国已纪录82座音乐厅的声学资料,并将其活用于DSP-1中。另一方面,自1971年起雅马哈开始自主研发电子琴与合成乐器不可或缺的LSI大型集成芯片,因此DSP-1心脏部位的数字线路,从设计到制造全都由雅马哈一手包办,直到今天他们仍是该领域的领导者。

●198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出10000系列产品庆祝雅马哈成立100周年。产品包括CDX-10000型CD机、CX-10000行前级、MX-10000型后级(输出功率400瓦/4欧姆)和NSX-10000型音箱,以“无失真、高瞬态”和“无噪音、高分辨率”为开发理念。

●198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马哈推出创新的YST主动伺服技术,使用一个主动伺服电路控制功放的输出阻抗,对喇叭单元具有更紧密的控制,带来稳定且准确的低频响应、更高的音压水平,以再生自然且有活力的低音效果,该技术目前普遍应用在雅马哈的低音炮产品中。

●199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马哈史上最大的有源音箱GF-1推出,堪称是Yamaha扬声器的巅峰之作。高音和中音单元仍然由纯铍制成,但没有用以前的真空沉积工艺,而是在高密度、高纯度铸造铍振膜上添加黄金蒸镀工艺,以抑制铍的轻微铃震并产生均匀音调。防弹布振膜的中低音单元同样采用黄金蒸镀法,并内置YST主动伺服技术,内置4组独立功放和一个重达25kg的分体电源。随着雅马哈的发展转向家庭影院的新时代,自NS-1000M以来的纯铍单元研发,在GF-1之后画上了句号。

●199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旗舰CD机GT-CD1上市。在CD诞生十年后,雅马哈坚持不懈地要解决振动问题,最终在这部机器上得到答案,透过利用重力彻底消除所有振动。它将CD读取机构安装在一个厚60毫米的木质基座上,基座又安装在一个由炮铜铸造的超重机壳内,电子元件都悬挂在底座中。CD读取机构没有钳合系统,而是由160克的黄铜稳定器将光盘直接压在主轴上,上面是10mm厚玻璃盖,取代CD结构中常见的浮动设计。解码采用雅马哈开发的独立左右I-PDM系统1位DAC。

●200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多年后雅马哈交出的新成绩单,一款近场聆听的小型音箱NS-pf7,除了世界上首次实际应用的7cm镁振膜全频单元外,整块桃花心木雕刻而成的酒红色镜面箱体,半球形黄铜和实木支架,与雅马哈管乐器相同的涂层和抛光,使其独特外观非常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