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是我国著名影视演员与歌手,她在事业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年轻时的王菲高傲美丽,是无数人心中的女神,即便是在今天,已经五十岁的王菲经过岁月的沉淀虽已青春不再,但亦自有一番韵味。

回顾王菲过去的生活,人们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她的事业和家庭。今天不谈她那颇具争议的感情生活和事业,来说说她与两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王菲的两个女儿,一个因先天病症被媒体关注,一个因“特立独行”的个性和音乐作品为大众所知。不过,如果仔细了解过这两个孩子之后,人们往往会发现,她们的形象与自己认知中的样子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生兔唇,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但从不自卑

谈到王菲的女儿,许多人第一时间可能都会想起她与李亚鹏的女儿李嫣——那个一出生就不幸患上“兔唇”的女孩。大众一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王菲夫妇应该不会多喜爱这样先天就有不足的孩子。哪怕后来李嫣通过治疗后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大家也觉得这个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残缺”而自卑,因为直到现在,李嫣的脸上都还残留着手术的痕迹。

出生于2006年的李嫣今年不过14岁,与人们想象中不同的是,李嫣是一个非常乐观而又自信的女孩。面对镜头,她毫不怯场,她从来不觉得自己与正常人有什么区别。而且在她六岁的时候,就举办了人生中的一场画展,七岁的时候,她的一幅画拍卖到了百万高价,九岁的时候敢开美妆直播,十一岁上秀台走秀。她的人生从未因曾经的缺陷而黯淡无光。

这一切与她父母的帮助和鼓励分割不开,他们从没有因为自己作为公众人物就冷淡对待自己有缺陷的女儿,从没有想过要让女儿低调地活着。在他们眼中,李嫣是一个个体而并非自己的附属,他们没有资格约束她,她应该活出自己的人生。这一点是当今大多数家长都无法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菲在一次采访中也曾谈到自己把李嫣当做正常的女孩,她很漂亮,一点问题都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王菲也一直向女儿灌输这样的观念: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你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李嫣也接受了母亲的说法,坦然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从不为自己的缺陷感到自卑。

王菲对李嫣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对于天生有缺陷的女儿她没有丝毫厌弃,转而做了数年的家庭主妇,一心照顾女儿。最终用爱抚平了女儿的缺陷,并将女儿培养得更优于许多所谓“健全”的人。

18岁从名校退学,叛逆却也不叛逆

王菲的另一个女儿窦靖童比李嫣可能更为人所知一些,因为窦靖童和王菲一样,是作为歌手出道的艺人。

窦靖童比李嫣年长九岁,前面说到王菲生下李嫣之后就成为了家庭主妇一心照顾李嫣,但其实在生下窦靖童之后的王菲并非如此。她依然活跃在演艺圈,还带着窦靖童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这可能也是窦靖童会喜欢音乐最后成为歌手的原因之一吧。

窦靖童的过去的人生在大多数人眼中可能算是十分叛逆的,她十四岁从重点中学中转学去学音乐,十六岁跑去纹身,十八岁从伯克利音乐学院退学。

面对女儿的“叛逆”行为,王菲从来没有拒绝或是斥责过。在她眼中,女儿是独立的个体,其所有的选择都应该选择尊重和肯定,而不是意图干涉和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若是在其他家庭中,一个孩子未成年就纹身,退学,那在家长眼中这恐怕是个妥妥的“坏孩子”了。而直到今天,窦靖童成为了一个有个性且十分有教养的女孩,她的那些“叛逆”行为并没有让她变成所谓的“坏孩子”。与人交往时,她彬彬有礼,;日常工作中,她努力有天分;面对长辈时,她亦是尊敬有加。

爱从来不是控制,是尊重

当今中国社会上,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有着一股执着的控制欲,对于这种控制欲,他们将其冠以“都是为你好”的理由。这个理由让他们自以为正确,也让无数孩子深受其害。

在很多影视作品乃至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到父母对孩子说出“这都是为你好”这几个字:

孩童时期,父母用“为你好”强迫孩子吃着父母认为健康的食物,禁止孩子接触他们喜欢的所谓的“垃圾食品”。

学生时代,父母用“为你好”支配着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用补习班和作业本占用了孩子们的空闲时间,剥夺了他们的个人爱好。

谈婚论嫁时,父母用“为你好”干涉孩子找对象的问题,控制他们与自己满意的对象结婚生子。

许多孩子一生都活在父母的“为你好”当中。令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年初电影《囧妈》中,徐伊万与母亲在车上时的相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伊万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他的母亲还是像对待孩童一样控制着徐伊万的一切,故事开头就说伊万的护照在她那里,而后在车上她连儿子饮食都要一点点安排好。她一直想要将孩子改造成自己幻想中的样子,却在一次次自以为是的“为你好”中伤害着孩子。

其实爱从来不是控制,王菲女儿的“叛逆”行为在母亲的尊重下没有使她变成坏孩子,反而让她在之后的人生中活出了个性和自我;黄磊面对女儿年纪小小就染发后遭受到的质疑淡定回应道支持女儿的选择,而多多也依然多才多艺,礼貌有教养。

爱从来不是家长以“为你好”为由自以为是地支配着孩子的一切,正如纪伯伦所说: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很多家长都以爱之名操控着孩子的一切,这种控制欲其实是不对的,还极有可能使得孩子心中产生抵抗心理,甚至适得其反地令他们 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