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顿: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性的疯狂

就像一场梦,这是目前不少投资者对这轮行情的感受!

从2700点干到3600点,只需要6个交易日;而从3600点掉到3200点,也只需要4个交易日,很多老股民表示,4天已经跌掉了一半收益,而新股民心态都快崩了!

9.27,牛来了。

9.30,牛疯了。

10.8,牛病了。

10.9,牛死了。

10.10,牛火化了。

10.11,牛下葬了。

9月18日,《傻x才炒股》。

9月24日,《垂死的A股还在挣扎》。

9月27日,《这波反弹有点力度》。

9月30日,《放水终于放进了大家的口袋》。

10月8日,《不满仓枉为人》。

10月9日,《技术性回调期待二波》。

10月11日,《傻x才炒股》。

本来以为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后来感觉像一次干柴烈火的过夜,再往后越琢磨越担心,这玩意儿,它是不是仙人跳啊。

千万粉丝网红大蓝被封杀,网文作者复更

节前节后,暴涨暴跌,迅速转变的不只是市场,还有人的情绪,从狂喜到狂怒,从股神到赌狗,从感恩戴德到破口大骂,转变只在几根K线之间。

节前节后,暴涨暴跌,迅速转变的不只是市场,还有很多人的经历,从“财富自由”到已老实,从千万粉丝到全网封杀,从意气风发到被追打,转变也只在几根K线之间。

首先是某网文作者

国庆假期前,有网文作者称炒股已赚300万断更,直接登上微博热搜。该作者写到,“这几天牛市,家里凑了一下,一共五百多万,这几天赚了三百多万,预计牛市之后,应该就实现财富自由了,所以这本书就不写了。”

10月10日,有网友发现,该网文作者在10月9日晚更新的第17章写道:“亏麻了,再也不玩股票了,老实写书吧。”

节前,已赚300万,财富自由。

节后,亏麻了,再也不玩股票了。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不暴涨就直播吃屎的千万粉丝网红大蓝,被封了。

10月初,千万粉丝博主“大蓝”曾连发几十条股市相关作品,标题包括“A股大盘公开预测”、“新手炒股赚钱买哪只股票”、“我是不是真的全仓了”“公开预测8号股票涨跌”等带有强引导性的炒股内容。

他的经典言论包括:给我全仓猛干,干就完了,股市国庆后会暴涨,如果预测错,我直播吃屎。节后必暴涨,大盘到4000点之前,给我停止一切其他投资,全仓大A,听明白没有……。

然后就有粉丝信了他的话,节后冲进去,结果……

10月10日,一觉醒来,打开抖音,全网都在发“蓝色追杀令”,哪个蓝?就是大蓝的蓝,全网都在找大蓝,想要“问候”他,舆论疯狂发酵。

再往后,10月11日午后,大蓝抖音账号被封。晚上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关于打击‘非法荐股’等非法证券活动的处罚公告”,其中提到:平台近期已处置多个典型案例,包括对大蓝的无限期封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抖音安全中心

蝉妈妈数据显示,从9月30日到10月8日,“大蓝”涨粉近百万。网友:好消息,大蓝7天涨粉100w;坏消息,这100w全是杀手

几天前,还是千万粉丝的大V;几天后,账号被无限期封禁,全网“通缉”,这梦一般的市场,梦一般的大起大落。

资料显示,“大蓝”在成名前曾做过健身教练,还曾涉及餐饮加盟等生意。从2020年开始,他进入短视频领域,3个月内涨粉400万。后来他开始在平台售卖课程,加入他的“私董会”需要近10万元,因被质疑“割韭菜”,“大蓝”曾被官方媒体公开点名,今年5月其账号也被禁止关注。

此外,上海爷叔“爱在深秋”因其大胆的股市预测,在股市大涨期间迅速走红。然而,最近随着股市的回调,再度传出他被股民“追打”的消息。

网友:千万不要相信“无齿”之徒

为啥这轮行情走得如此“魔幻”?

首先明确,原因肯定有很多,而龙龙认为,有一个不可忽视:

目前中文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速度,以及相同信息的自我加强程度,太太太快了,而且远超以往,短视频等新媒介载体会把同一信息的宣发进行几何级数的放大,同时使得投资者预期更容易在短时间内高度一致。

而投资者预期短时间内高度一致的后果是什么?就是行情可能的暴涨暴跌,就是可能让股市行情的时间大大缩短。

以上证指数为例,

2006~2007年牛市的第一波上涨持续约8周,累计涨幅达到28.6%。

2014~2015年牛市的第一波上涨持续约12周,累计涨幅达到46.7%。

而当下这轮上涨呢,9月24日到10月8日,短短6个交易日,上证累计涨幅达到26.95%,原来需要2-3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的涨幅,现在仅6个交易日就涨完了

在《晕眩年代》一书中,作者菲利普·布罗姆援引过一段话:

“科学发现带来人类感性的全面更新,那些在今天使用电报、电话、留声机、火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游轮、飞船、飞机、电影院、伟大的报纸(合成世界一天的生活)的人没有认识到,各种通讯方式、交通和信息方式对于人的心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新时代特征下,怎么样更好的应对?

如果以后这种情况将是常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呢?龙龙想到一点:利用投资者情绪来反向指导自己的决策。

说到这儿,熟悉A股短线领域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领域有位宗师级别的人物,江湖人称:炒股养家(养家老师)。

养家老师之前在清华演讲的时候,曾提到过一套经典的【投资者情绪多空循环理论】,我发现几乎可以完美的解释这波行情。

具体来说,投资者情绪多空循环理论,将一轮完整行情投资者的情绪大概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有人赚钱)。

第二阶段,扩散(新人扩散&老人加仓)。

第三阶段,高潮&疯狂(顶部&短期顶部)。

第四阶段,回落&大分歧(期待&犹豫&幻想)。

第五阶段,部分人出现抵抗。

第六阶段,分2种情况:

抵抗之后,重回上涨,场外的人可能又会重新进入。

抵抗之后,如果继续不断的下跌,犹豫&期待&幻想消亡,逐步有人崩溃

怎么理解这6个阶段呢?

一轮大的行情,投资者情绪往往会经历下面这个完整过程:

从一开始的行情酝酿(酝酿阶段),有一部分人开始赚钱,赚钱了以后,基于赚钱效应会吸引后面的人来加入(扩散阶段),或者是他自己一开始赚钱了以后,他觉得他的仓位不够,还有可能加大仓位(扩散阶段),这是一个强化的过程,进而导致行情逐步到达高潮

再然后,它后面会演变到一种疯狂,就是大家会完全没有风险意识,感觉就是你如果再不来参与,钱都被别人赚完了,会到这样一个状态。

而高潮&疯狂之后,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下跌,这时候投资者情绪会进入一个【怀疑&期待&犹豫&幻想】的阶段,即:这个地方是不是可能还会上涨?这是不是仅为正常的回调?行情是不是还在早期?

基于这种【怀疑&期待&犹豫&幻想】的情绪,有些人会补仓,有些人会继续进入市场,这个阶段统称为:部分人出现抵抗

而这种抵抗,往往会有2种可能的结果:

抵抗的力量非常大,那么抵抗之后,行情可能重回上涨,那么之前退出场外的人可能又会重新入场。

但如果抵抗的力量不够大,抵抗之后,市场还是不断的下跌,那么投资者犹豫&期待&幻想的情绪就会逐步消亡,有投资者的情绪就会逐步崩溃。

这个时候,

有的人,可能直接在这个崩溃的过程中他就会出掉,选择割肉离场。

有的人,可能他选择我不看这个账户,我非要解套才卖,慢慢慢慢进入一种麻木的状态,当这种麻木的状态,一直累积累积到某一个阶段,他可能就需要寻找一种解脱,然后当这部分人为了要解脱把手上的持仓卖掉,当卖掉的时候,可能市场差不多就是一个底部了。

完美契合投资者情绪变化

大家可以稍微回顾一下这轮行情投资者的情绪变化过程,几乎完美契合养家老师的【投资者情绪多空循环理论】。

9月24-26日,一行一局一会甩出一连串的超级利好,随后政治局会议也是再放大招,投资者情绪从酝酿到逐步被点燃,行情开始大涨,有人开始赚钱。

9月27号周五+接下来的2天周末,伴随市场大涨,投资者情绪开始狂热,并且这种情绪快速扩散,随后9月30日行情直接达到高潮(准千股涨停)。

再往后,10月1日-7日,国庆假期,投资者狂热情绪继续疯狂扩散,大家假期最期盼的事儿,就是A股开市;大家当时最担心的事儿,就是节后开盘买不到好股票。

伴随这种狂热,甚至疯狂的情绪,10月8日开盘,行情也达到疯狂的地步,开盘开到你头晕目眩,上证都能涨停开盘。

再往后,高潮&疯狂之后,10月9日,市场开始大分歧&回落,这时候很多投资者情绪进入【期待&犹豫&幻想】状态:行情是不是还可能继续上涨?牛市多急跌,市场是倒车接人?

10月10日-10月11日,市场继续跌,10号开盘高位股就是几十只天地板,并且11号继续大跌,这时候很多投资者情绪开始逐步崩溃了。

每一次市场的上涨,都是故事+情绪的共同结果,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周期或者说循环。

从先知先觉或者试错的资金,到跟随的资金,接力的资金,游资等大家一起轰轰烈烈的搞的一场运动,大的行情就是大的运动,小的行情就是小的运动,每一次的运动背后反应的也都是人性。

从看不懂,到怀疑,到跟随,到疯狂,到犹豫,到幻想,一步步的走到最终的破碎……

结语

行情走到现在,有网友调侃:开始以为是投资,后来觉得是投机,再后来感觉是赌博,猛然发现是诈骗,到头来才知道是“打劫”!

目前大家的情绪如何?大家对后市怎么看,还有信心吗?还觉得是牛市吗?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呀~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