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线医护薪酬待遇改革是否迎来春天?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叶正松

今年6月22日,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召开。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树强提出:“要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将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提高到当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

今年4月,有网友在“领导留言板”上针对上海医院薪酬改革提出建议称,建议主任每月10万、主治6万、实习医生2万。对此,上海市卫健委回复到:“本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医疗费用控制和薪酬改革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本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制定了本市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可以说,上海打响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的第一枪。

这第一枪,是为所有的医务人员。

三个月之后的今年9月,不少上海网友在网络爆料,包括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等上海多家医院,开始大刀阔斧的缩减行政后勤部门的人员数量与绩效奖金,将“砍”下来的钱补发给临床工作人员,以此来保证临床人员薪酬更匹配、更合理。

有消息称,有医院缩减行政后勤人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甚至有医院还邀请督导组入院,督导执行非临床人员绩效不得超过临床人员50%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博截图

可以说,这是上海打响医改的第二枪。

这一枪,是为所有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

三明医改呼之欲来

虽然这一枪,目前只是多名网友爆料,但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此风向预示的意义很明显——三明医改,已扑面而来。

今年8月3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是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五年内全国实现三明经验全覆盖。

所谓三明医改,主要四个方面亮点:一是以县域总医院为基础的医共体为依托,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分级诊疗体系;二是将医保基金打包给县总医院使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激励约束促进公立医院,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变;三是共建肿瘤、代谢、心脑血管等“六病共管”体系,提升“防、筛、诊、治、管、康”一体化的诊疗服务水平;四是医生实行年薪制,平均20万。按此标准要求推广,五年内实现全国覆盖。

每一项新政策的推行,必然是舆论先行,没有无缘无故的新闻和热搜。上海医生薪酬改革,一而再成为热点,从某一方面来说,可以肯定的是,医院薪酬“541”分配制,即将落地了。

所谓“541”分配,指的是医生、医技人员薪酬发放占医院工资总额的50%;护理、药剂人员薪酬占医院总额的40%,这其中,护理占36%,药剂占4%;行政后勤薪酬发放占医院总额的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三明市卫健委官网

三明医改目前的年薪水平为:

主任医师年薪30万元;

副主任医师年薪25万元;

主治医师年薪20万元;

住院医师年薪15万元;

村卫生室医生,年薪10万元。

按照这个标准,参照比对:

技师、药师人员,按照同级别医师80%核定;

护理类人员,按照同级别医师类70%核定;

行政后勤人员,按照医师类40%核定。

可以说,动作很大,一步到位。

打破平均主义

三明医改,为什么要这么改?断臂求生,降本增效。

到目前为止,我国医院的人员的配备标准,还是一直沿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其中提出,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为:行政后勤人员占总编制的30%左右。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左右。其中医师占25%,护理占50%,药剂占8%,检验占4.6%,放射占4.4%,其他卫技术人员占8%。

但现实中,医技占比70%的医院并不多。从笔者的认知来看,几乎没有。

一直以来,医院行政后勤人员臃肿不堪,多为医护人员所诟病。甚至曾有医生吐槽,他们医院医护人员800多人,行政后勤2200多人。还曾频繁有同行曝出,一家700余人的县医院,医护人员却只有300人;一家市二甲医院,临床里专业技术厉害的全找关系去了行政;全院1300多名职工,只有500个临床一线医护人员……

行政后勤臃肿,医技人员不满,可谓由来已久。但不满并不是不满人多,而是分配不均,是薪酬绩效分配的不公。

曾经就有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爆料,他们医院一季度全院很多临床一线科室工资都被扣了,但是行政后勤人员,竟然一分没扣,甚至还有奖金,此举着实令一线医护人员寒心。

还有一位医生吐槽:他们医院行政值班200元一天加班费,而他们临床一线上个24小时班,却只有25块钱,天理何在?

很多公立医院都是行政后勤的人拿着很高的平均奖,干着不担风险的轻松活。一个医护人员要养多个甚至几十个非临床人员。

更可气的是,有些医院机关后勤人员,钱比临床一线拿得多,不仅天天监督一线医护人员考勤、查岗,还常给临床一线人员的“加码”。

医院行政后勤,基本没有什么风险,最差的也是平均绩效。而临床做的越多,往往错的也越多,扣的钱也越多。

如果出现一个医疗纠纷则更加压力山大。很多医院一旦发生医疗赔偿,都要主管医生负责30%左右,这也是一笔不少的钱。

如果出现严重医疗问题,还可能要受刑事责任。这在福建李建雪、温红两位医生身上,想必大家深有感触。

总而言之,行政后勤薪酬绩效负面效应太强。

由于没有考核指标,多是拿平均数,干多干少一个样,实质形成了额外福利待遇,导致了薪酬绩效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合理,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意见很大。

这种平均绩效不仅没有考虑到临床一线人员缺编情况,按照人头平均,虚拟了缺编人员的绩效,还让临床一线人员陷入了“平均主义陷阱”——不用值夜班,正常上下班,加班也少,导致许多临床医护人员挖空心思向行政后勤调动,形成了不可控的虹吸效应,造成了行政后勤队伍臃肿庞大。

基于此类种种原因,临床医护人员薪酬绩效改革,势在必行。

一线医护薪酬待遇改革是否迎来春天?

但一直以来,对于临床一线和行政后勤薪酬待遇不平衡这一块,临床医护叫屈的不少,但敢叫板的不多。

在很多普通一线医护人员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林冲的影子。他们有道德,心眼不坏,对人厚道,也有去爱别人的医者仁心。但是面对不公的时候,不敢较真,只求得过且过。

也正是如此,一直以来,每每一些偏向于临床医护的薪酬绩效方案,刚一推出,就因为阻力太大,悄悄搁浅了。

由此可见,上海借这次三明医改东风,火烧赤壁的削减行政后勤人员,连续打响振聋发聩也振奋人心的两枪,的确值得临床医护人员,翘首以待。

但在上海的两声枪响之后,能不能命中目的,或者换而言之,能不能真正给临床医生带来薪酬待遇改革的春天?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因为,笔者个人认为,三明医改的初心并不是为了让医生高薪,而是为了节约医保资金,不得已而为之。

坦率而言,三明医改年薪制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医生桌底下的收入,拿到桌面上来发,缩小相同岗位的收入差距,拉大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如此而已。

笔者注意到,对于上海的这次改革,有许多网友跟帖说不仅上海,近日西安等一些地区,也打响裁减行政后勤人员、提高临床医护的薪酬绩效改革之战。

闻此,许多医护人员欢呼雀跃、满心期待。

身为医护人员,二十年前看努力,十年之前看选择,从今往后看医改之策。

笔者觉得,虽然上海第一枪、第二枪均已打响,但还是要等子弹飞一会,不能高兴的太早。

毕竟,三明医改对于医护年薪这一块的落实到位,至少还有两个要素不能忽视:

一是医保资金要充裕。

二是财政补贴要到位。

责编|阿泰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病人进了手术室,医生要收3000元现金,不给就不做手术?医院和卫健委回应

值得借鉴!患者术后出院不久死亡,家属怒告两家医院,医方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丨医眼看法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