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⑫期

人物名片

  刘钟萍(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导游,但日夜奔波让她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选择“裸辞”,投身木版年画创作,师从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

2016年,她争取到参加清华美院“非遗进清华”项目进修的机会,从佛山来到北京,了解国内外手工艺的创新。2017年,受邀重返清华美院开讲座,大家一听她来自功夫名城佛山,举手投足间又颇具女侠风范,于是喜提“年画女侠”名号。

她打造的“解忧年画铺”品牌,令传统年画中的“诸神复活”,针对市场需求打造出“脱单神器”“一个亿财神”“考神”等出圈爆品。

佛山市禅城区一条车马如龙的主干道旁,从岔路口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豁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充满烟火市井气的街道。一间有着700多年历史的佛山木版年画工作室就开在这条老街,用时髦一点的话讲,刘钟萍是这里的“主理人”之一。

房子不大,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画。家具散发出古着气,临街安上了通透的玻璃门,过路行人常常望见一名女子在屋内精心雕刻着木版。她是刘钟萍,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半路出家”

  导游出身的她被一幅“画”打动  

也许有些“反差”,刘钟萍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导游,拿着不错的薪水,但一年多日夜奔波让她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也并非她心之所向。于是她选择“裸辞”,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去追寻心中那一团火。

一场长途旅行后,她决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恰逢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的工作室招讲解员,这项工作不仅与她此前的工作有联系,也正好是刘钟萍喜爱的传统文化领域,于是她欣然前去应聘。

就是与冯炳棠师傅的第一次见面深深地打动了这个24岁的小姑娘,她用“仿佛若有光”形容那个场景。

“市集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屋内是一张方桌,桌前端坐一位认真雕刻木版的老先生,桌角一支点燃的香烟记录着时光流动,而店里的猫猫狗狗慵懒地伸着腰,屋内的安静闲适与店外的熙熙攘攘形成强烈对比。”

顺利入职后,刘钟萍开始深入了解佛山木版年画,到后来慢慢接触年画的制作,用日日夜夜的时间、精力完成了从讲解员到手艺人的转变。

一年多后,一场“风波”袭来,刘钟萍选择了坚守。2015年底,师傅的工作室因为经营问题发不出工资,工资本就微薄,自此更是断了固定收入,一批师兄师姐选择离开,而刘钟萍回忆起师傅悉心教授的点点滴滴,不忍离去,咬咬牙选择了留下坚持。

正是这份坚持,让刘钟萍“等”来了一个机会。2016年,恰逢国家政策大力扶持非遗技艺,她争取到参加清华美院“非遗进清华”项目进修的机会。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从佛山来到北京,了解国内外手工艺的创新,大大开拓了视野,也让她对佛山木版年画有了更深的理解。

 “年画女侠”

  木版年画是个“打开门做生意”的行当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她有了一个“年画女侠”的江湖名号。2017年,刘钟萍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受邀重返清华美院开讲座,大家一听她来自功夫名城佛山,举手投足间又颇具女侠风范。于是“年画女侠”这个名号便传开了。

刘钟萍自称是一个“爱表达的人”,从一个对外依靠语言输出的导游到拿起刻刀安静雕刻的手艺人,其实她所享受的表达依旧存在。“醉心年画创作,内心足够安静,头脑的思考并未停止,把沉淀的心绪投射到作品上,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表达方式?”她笑言。

“你看,这个小店本身不就在市场里吗?”刘钟萍指着店外人来人往的普君市场说。在刘钟萍看来,木版年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打开门做生意”的行当,自然也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适时调整产品。

提起木版年画,刘钟萍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坚定,“在过去,说这里是五公里一座庙也不算夸张,每个村甚至每个姓都有自己的祠堂。”在她看来,佛山木版年画最大的特征就是地域特色,比如醒狮等元素,人们一眼便能识别出传统岭南文化印记,当地人喜爱,外地人也会因其的“象征”意义选择留作纪念,作为到访这个城市的印记。

佛山木版年画的第二个特征就是“神像化为主”。人们对于年画的初印象,大多是家家户户大门上贴的一对门神,北方地区的门神普遍以唐朝的武将秦琼、尉迟恭为主,祈求能够驱邪避凶,保家护院。而在广东地区,关公的地位相当崇高,作为武将他是守护神,而关公“忠义”的品格也受到广东生意人的崇拜,因此在木版年画的作品中能看到很多手绘的不同形象的关公年画,若是贴在门上,还会进行一道工序叫做“填丹”,将背景的纸用红色涂满,这也是佛山木板年画特有的工序。

创新改良

  从现实需求出发 “解忧年画”成爆款  

针对市场需求,她挖掘佛山传统习俗中“各路神仙”的含义,打造“解忧年画铺”品牌,令传统年画中的“诸神复活”,针对市场需求打造出“脱单神器”“一个亿财神”“考神”等出圈爆品。

“就拿‘脱单神器’来说,古代虽然没有脱单的说法,但对于找到心仪眷侣的需求和内核都是相通的,于是我挖掘传统文化里喜神和桃花仙女的精神内涵,加以创新改良制作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年画作品。”刘钟萍分享到。

现在,不仅仅是过年过节,佛山木版年画的创新使它出现在更多场合。比如在小朋友们开蒙写字的仪式上,他们可以来到年画铺前,请上一张“逢考必过”“鱼跃龙门”的年画作品。再比如,中考、高考时期,请一张“逢考必过”年画讨个好意头,还有“早睡早起”“防止秃头”等戳中打工人的年画主题。今年5月和七夕期间,她还受邀来到佛山创意产业园,把“脱单神器”带到了线下,成功打造了天伦(创产)25H说媒大赛木版年画专场。

今年是刘钟萍走进这间小屋的第十年。一路走来,她也经历过交不起房租的窘迫时刻,也会陷入创作瓶颈充满焦虑,但她依然坚持创作和表达美好,不断地合作开拓,解锁新技能,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创新。

“我除了是我自己外,还是佛山年画的传承人,我需要去承担起这份责任。那就继续加油吧!”在自己最近的朋友圈中,刘钟萍写下了这段文字。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实习生 曾佳怡

奋斗者说

  南都:你如何理解广东的“实干”精神?

刘钟萍:我们的年画也是一张一张地卖、一个愿望一个愿望去达成,从1个人、10个人到100个人。奋斗体现在实践中,700年的历史固然珍贵,国家级非遗值得留存,但广东人很务实。你要告诉他们,年画其实是和人的愿望与美好需求相关的。我们从量变开始,导师指导、自己总结,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在终于有了一定的名气。我们的年画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实干,也是我的底气。

南都:接下来将如何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人?

刘钟萍:非遗传承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视野,要知道自己在手艺上所处的阶段,非遗技艺在历史上所处的阶段,以及我们的非遗门类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底气,现在处在非常好的文化传承时机,但也不能固守,非遗作品要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同时顺应时代大势。

我还有一个观念,年画一定要“用”起来,而不仅仅是做得非常精致地挂在墙上,也就是要解决它的“实用性”。在未来,我还将不断去学习创作,同时扩大团队规模,让佛山木版年画的品牌和作品以更多丰富的形式“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