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贺啊,这次我去朝鲜,按说应该带你去。你的士兵战斗力很强,你也喜欢打仗,这次打美国人,按说不应该让你缺席。但是你这个样子,还是不要去了。”
1950年,彭德怀突然接到命令,准备带领志愿军入朝参战。除了已经准备好的四个军之外,还有一些将领听到风声,想要参加。其中一人,便是彭德怀的爱将贺炳炎。而且,贺炳炎此时的求战意愿非常高涨,大有不去不行的架势。但是,彭老总在面见他的时候,却表情严肃地说出了上面的那句话。
贺炳炎将军,是战功卓著的开国上将,脾气火爆,和彭德怀非常相似。两个人在战争年月多次合作,也有过不愉快,甚至有段时间一见面就吵,一吵就停不下来。有一次,贺炳炎甚至摔了彭老总的电话。那么,彭老总抗美援朝不带贺炳炎,是不是在记仇呢?
贺炳炎是湖北松滋刘家场人,童年很不幸,很小时便没了母亲。为了给自己以后找一条活路,贺炳炎在9岁时便拜在武当派一位道长的门下,学习凌霄剑法。但是他的性格直率,不适合学剑,所以不久后便又改学玄虚刀法。
人总说“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是,当贺炳炎学有所成的时候,却发现世上没有能让自己报效的“帝王”了。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贺炳炎纵然一身武功,也难以找到值得投效之人。
1929年,红军进入了湖北,松滋的穷苦人民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贺炳炎的父亲贺学文很快就接受了革命的思想,想要参加红军。贺炳炎一听父亲有这个意思,不仅举双手赞同,还表示自己也要同去。就这样,刚刚16岁的贺炳炎和父亲一起参加了红军,成就了一段“上阵父子兵”的佳话。
很快,贺炳炎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场战斗。敌人的围剿部队,有着绝对的火力优势,将红军压得抬不起头来。贺炳炎由于年纪小,被放在了后备部队中,手中没有热兵器,仅有一把普通的菜刀。但是,前方的不利情况让他越来越按捺不住。最终,贺炳炎大吼一声,举起菜刀就冲了出去。
接下来的画面,让人不敢相信。贺炳炎仅凭一个人和一把菜刀,砍得对方人仰马翻。敌人哪里见过这么勇猛的少年英雄,瞬间军心大乱。红军乘胜追击,取得了胜利。
贺龙元帅曾经“两把菜刀闹革命”,如今的贺炳炎也是一把菜刀砍来了胜利,两人又都姓贺,于是少年英雄贺炳炎,得了一个“贺小龙”的外号。甚至敌人还有传言,说贺炳炎是贺龙的儿子,一时间传为笑谈。
贺炳炎虽非贺龙之子,但是却很得贺龙赏识。贺龙知道他的勇猛,所以碰到有什么啃不下来的“硬骨头”,都会习惯地喊:“贺炳炎上!”而贺炳炎每次都能不负众望,用一把大刀,加上自己勇猛的刀法,为胜利砍开一条道路。
1935年,红军在后坪战斗中遭遇到了敌人炮兵的打击,损失很大。贺龙连续派出两个突击队,想要拿下敌人的炮兵阵地,但是均未成功。此时,又是贺炳炎单人独骑,一手短枪,一手大刀,奋勇地冲了上去。结果还没跑几步,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但是,中弹后的贺炳炎犹如受伤的猛虎,反而更加勇猛。他再次凭借一人一刀,完成了突击任务。事后,他得了一个新的外号:孤胆英雄!
不久之后,贺炳炎一生的转折点来到了。此时已经是红军第五师师长的他,开始参加长征。在云南瓦屋塘战斗中,冲锋在前的贺炳炎被敌人的炮火击中,炮弹的冲击波和大量弹片都打在了贺炳炎的右臂上。结果战斗结束后,军医做出了诊断:贺炳炎的右臂骨头全碎了,肌肉也被炸成了泥,无论如何都保不住了,不赶紧截肢,恐怕性命堪忧!万般无奈下,贺龙含着眼泪点头同意。
此时,红军之中缺医少药,根本没有麻药,也没有专门锯骨头的锯子。医生们只能找来一把木锯,在简单地消毒之后便开始了手术。他刚一下锯,剧烈的疼痛就让昏迷中的贺炳炎身体抽搐。几个战士赶紧走了过来,牢牢地按住了贺炳炎。
不一会儿,贺炳炎醒转过来,感觉到了右臂钻心般的疼痛。经过医生的解释,他才知道,自己的右臂已经完了,必须截肢才能保命。贺炳炎面无惧色,向着那些按着自己的战友说道:“都靠边!”接着又对军医说:“开始吧!”
截肢手术军医做过不少,但是这种在伤员清醒状态下,不让人协助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军医几次想手术,但是又几次放弃,他实在是有些下不了手。
贺炳炎此时大笑:“我自己都不怕,你怕啥?放心锯!”说着,他就把一条毛巾咬在了嘴里。军医也狠了狠心,以最快的手法开始手术。听到锯子锯骨头发出的声音,在一旁的人心中凛然。但贺炳炎却圆睁双目,纹丝不动。
两个多小时后,手术完成了,贺炳炎几乎疼到虚脱。但是,他在包扎之后,询问贺龙的第一句话却是:“总指挥,我还能打仗吗?”贺龙则心疼地说道:“你还有一只手,不用怕。只要有我贺龙在,就有你的仗打!”
这之后,贺炳炎仅仅在床上躺了6天,就又开始投入战斗了。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贺炳炎在战场上仍然勇猛。同时,他在左手挥动大刀的同时,还将大量的精力转向战略战术的研究。到了抗战之时,他已经成为了我军首屈一指的指挥员。虽然少了一只手臂,但是他仍然是个闻战则喜的王牌大将。
抗战胜利后,贺龙在华北的几次战斗都打得不好,于是党中央将不少贺龙的老部下都划归彭德怀指挥。贺龙对此不但举双手支持,还帮助疏通自己部下和彭德怀的关系。但是,有几个老部下仍然觉得别扭,和彭德怀接连发生了几次冲突。这其中,就包括贺炳炎。
1947年,贺炳炎奉命攻打靶子山。由于敌人炮火猛烈,我军几次攻击全都没有成功。坐镇后方的彭德怀十分着急,打电话到前线,对着贺炳炎打开了“吹风机”。他让贺炳炎不能在后方指挥,一定要到前线去。而贺炳炎此时已经在前线,觉得彭德怀冤枉了自己。两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最后贺炳炎大喊道:“现在部队有困难,你知不知道!?”说着,就“啪”的一下摔了电话。
彭老总征战沙场数十年,还很少有人敢摔他的电话。贺炳炎身边的人都觉得,自己的首长怕是逃不过一顿批评了。而贺炳炎自己,则仍然将注意力集中在战场上。后来,靶子山总算是攻了下来,而彭德怀则是带头给贺炳炎庆功。一场风波,好像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到了1948年,解放军在陇东战役中未能取胜,彭老总又一次生气了,在总结会上大声批评了贺炳炎。贺炳炎不服气,为自己辩解,结果一来二去,和彭德怀顶起了牛。贺炳炎急了,一拍桌子喊道:“我不干了!”说着就要往外走。
此时,在一旁的贺龙也生气了,大声喝道:“反了你了!怎么和彭总说话呢?军令如山,在彭总的命令面前,你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放肆!”
最终,在贺龙的调停下,这件事总算也被压了下去。
在旁人看来,彭德怀和贺炳炎的脾气都很火爆,似乎难以相容,但实际上,他们却是最为合拍的两个人。贺炳炎的性格直率,心里藏不住话,绝不背后说人长短,这点和彭老总简直是一模一样。虽然两人在人前吵吵闹闹,但是却从来不记仇。相反,两人还非常欣赏对方。彭德怀曾经说:“贺炳炎是头牛,我也是头牛,有矛盾就是两头牛顶在一起了。”
后来随着战局的发展,贺炳炎的仗越打越顺,和彭德怀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彭德怀的生活十分简单,平时的爱好只有下象棋。而贺炳炎,也爱好下棋。所以在平时清闲的时候,两个人就会杀上一盘。有时候下着下着红了眼,也会吵吵闹闹,但是吵完就完,绝不会找后账。
有一次,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张宗逊看彭德怀又因为下棋和贺炳炎吵,于是便过去说道:“彭老总,下棋就只能两个人玩儿,多没意思。要不咱们打扑克吧,我们还能参与一下。”彭德怀一摆手,说道:“你去找别人打牌吧,我还是愿意和贺炳炎下棋。”
后来,两个人的关系熟络了,贺炳炎也会拿彭德怀开涮。有一次,一野的将领们都到司令部开会,结果由于事情安排有失误,现场并没有准备水。贺炳炎发现之后不高兴了,当面就给彭德怀提意见:“彭总,你那个管理科长该换换了啊,我们开一天会,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众人大惊,怕彭德怀面子上挂不住。可谁知,彭总只是笑了笑,然后赶紧让人准备水。
彭德怀和贺炳炎,就这样在摔摔打打中,从见面就吵的冤家,变成了对脾气的好朋友,甚至可以说是知己。但是,对于“好战”的贺炳炎,彭德怀有的时候却主动地压他一下。其中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在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候,没有带贺炳炎。
彭德怀明知贺炳炎喜欢打仗,同时他也有能力打仗,可却为何不让他入朝参战呢?是否真的像有些人说的,这是彭德怀对贺炳炎当初摔自己电话的报复呢?
其实,在入朝之前,彭老总认真考虑过贺炳炎。当时,贺炳炎是青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军军长,但是在原驻地的时候,贺炳炎的身体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长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的生活极为不规律,睡眠质量很差。时间一长,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支气管炎。更重要的是,贺炳炎还患有当时完全无法治愈的肺气肿。所以上任不久,他就因为身体难以支撑,被送到北京疗养。
彭老总在得知自己准备带兵去朝鲜的时候,专程去看了一下贺炳炎。这次探望,本身也带有考察的意味,如果他觉得贺炳炎的身体允许,很可能就会向军委申请,让爱将带部队随后入朝。但是,贺炳炎的身体,此时仍然十分虚弱。现在去气候寒冷的朝鲜半岛,势必会让他的病情加重。于是,彭老总就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话,并且叮嘱贺炳炎:“你就不要考虑战场上的事了,安心养病吧。”
后来,贺炳炎又在北京休养了一年多,身体才算是有所好转。但是此时,最为艰苦的几次战役已经全部结束,中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贺炳炎加入与否已经意义不大了。就这样,这位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错过了抗美援朝战争。
不过,这对于贺炳炎的地位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但遗憾的是,这位战功赫赫、脾气直率的将军,在1960年便过早地去世了,年仅47岁。如果不是去世太早,他一定会在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