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送别(油画) 137×242厘米 1959年 靳尚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深入学习领会“艺术与人民”的相关论述和思想内涵,既是对新中国艺术史的回望,也是对当下艺术创作的总结。

新中国美术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党的理论指导,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体现了党一以贯之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即艺术源于人民,艺术为了人民,艺术属于人民。为此,我们才不断迎来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

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期间,有机会欣赏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创作的美术经典作品,感受到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以及不同阶段美术创作的共同追求。“艺术为人民”是中国美术创作持之以恒的精神表达。在新中国美术经典作品中,《井冈山会师》《过雪山》《转战陕北》《夜渡黄河》《北平解放》《开国大典》等经典作品,感染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作品以图像的方式,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和理想追求。

“艺术与人民”是崇高的学术命题,它不单纯停留在学术层面,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关乎着家国情怀和理想追求。而“艺术为人民”这颗崇高理想的学术种子,孕育于延安时期的红色土壤。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的前辈以宣传抗战文艺为己任,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艺术为人民”的艺术理想。在战火硝烟中,延安的青年艺术家锤炼了坚强的意志,培养了朴素的创作精神。当时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师生们自己建屋舍、挖窑洞、做教具,在延河边洗漱、露天上课作画,甚至上山开荒以解决温饱问题。生活上的苦难没有使这些满怀热忱的文艺青年退却,反而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

江丰、古元、彦涵、石鲁等老一辈艺术家,白天参加劳动,手上磨出了茧,晚上又拿起刻刀和木板,刻出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情谊。彦涵先生的《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是根据其在太行山参加反扫荡战斗的经历创作的,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古元先生到南泥湾部队慰问,士兵们一边训练、一边劳动的场景打动了他。他随即创作了木刻版画《驻军秋收图》和《八路军习文练武》,颂扬士兵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此外,张仃、华君武、张谔、蔡若虹等诸位先生的漫画作品态度鲜明、刻画生动,流传广泛。

我曾经拜访过贺敬之先生,聆听他讲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往事。当时的艺术家饱含热情的创作精神令我深深感佩,也令我向往。贺敬之先生讲他年轻时聆听毛主席讲课的情景,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心中对贺先生的无限敬意油然而生。还有一次,我向靳尚谊先生求教他的经典作品《送别》的创作经过。这幅作品刻画的是苏区人民得知红军即将长征的消息后,依依不舍、含泪送别红军的感人场面。靳尚谊先生回忆说,写生队伍重走的长征路与现在不同,交通不便、路途险峻。在进入井冈山地区时,写生队伍需要经过一段悬崖,当时的环境与长征时没有多大差别。在穿越一段独木桥的时候,罗工柳先生一脚滑空,险些落入崖底,着实捡回了一条命。我深深感到,那时的艺术家是冒着生命危险、充满真情地体验生活。所以,靳尚谊先生能创作出这样的经典作品,不是仅仅依靠表面的技法,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的情感有了升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西安美术学院曾经共同主办了“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这不仅仅是对刘文西先生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刘文西先生曾回忆,他从版画家王琦先生那里获得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本,反复阅读,并树立了“艺术为人民”的创作方向。回望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经典作品,方增先先生的《粒粒皆辛苦》、杨之光先生的《一辈子第一回》、汤文选先生的《婆媳上冬学》、钱松喦先生的《红岩》等美术经典,向我们揭示了艺术追求和理念,那就是用质朴的图像语言,抒发充沛的情感,揭示深刻的道理。

“艺术与人民”是时代命题,给当下美术家带来了启发和触动。启发我们思考,为谁画、画什么、怎样画。触动我们心灵深处对新中国美术史产生无限联想,对中国美术的未来抱有坚定信念。10月12日,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举办了“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云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中国美术巨匠的经典力作,反映出中国美术发展走向宏大和广远。不久后,中国国家画院将接受刘开渠先生家属无偿捐赠的、刘开渠先生早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的浮雕原件及其他作品共计20余件,这将成为中国国家画院永久收藏。

全面把握“艺术为人民”的重要意义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尤其对当下青年美术家的创作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有助于青年美术家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更有助于青年美术家展望中国美术的未来。中国国家画院的职责是美术创作、科研与教学。在教学方面,中国国家画院的美术教育更多面向全国画院的成熟艺术家。守正创新,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面对的学术命题,也是每位艺术家的职责和担当。从今年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举办来看,无论是分展区,还是当下正在展出的进京展,审读作品的题材、体量、质量,我们都充分感受到青年艺术家“站位高、定位准”的目标追求,牢牢把握住了“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

2021年,我出席了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的美术家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让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责编: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