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奥运冠军谢思埸回到家乡汕头,摇身一变成为“梨园子弟”,只见他换上戏服认真地学唱潮剧,这场“跨界”演绎不仅赢得网友如潮赞誉,也让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再次火出圈。

潮剧迄今已有近600年历史,素有“南国鲜花”的美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高度赞誉中华文化瑰宝潮剧,并提及潮剧名角姚璇秋先生,令无数潮剧工作者倍感振奋,潮剧迎来新的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登央视春晚舞台、首部潮剧数字电影公映在即、首个潮剧全日制本科班硕果盈枝……近年来,潮剧艺术发展一路生花、捷报频传。记者近日从广东潮剧院获悉,该院还积极搭建“云平台”,借助“云剧场”“云展厅”“云专区”,让海内外票友足不出户即可感受潮剧的独特魅力。

插上科技的翅膀,“南国鲜花”正在“云”端绚烂生长、深情绽放。

梨园传佳话

古老潮剧上春晚 深情开唱《苏六娘》

10月8日下午,位于汕头市金平区的广东潮剧院慧如剧场内潮音袅袅,剧韵绵长。舞台上,“90后”青年潮剧演员吴嘉琳正参与传统潮剧《八宝与狄青》的录制工作。而次日一早,她还要搭乘飞往北京的航班,赴中国戏曲学院继续修读潮剧本科班的专业课程。

“每天不是在收拾行李,就是在收拾行李的路上。”吴嘉琳笑称自己是“飞行达人”,可为了让潮剧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时间回到今年年初,吴嘉琳迎来了自己和潮剧的双重“高光时刻”。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她和搭档蔡锦浩联袂献演潮剧《苏六娘·花园订约》片段,以清丽甜润的唱腔和柔情似水的表演,向全世界观众展示潮剧的独特魅力,这也是潮剧第一次在央视春晚上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毕生难忘的经历,心情无比激动和自豪。”吴嘉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在准备春晚节目的过程中,自己和整个团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一次排练都是对潮剧艺术的一次深入探索和打磨。“而春晚舞台上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潮剧艺术的认可。”

古老潮剧首次登上央视春晚,成就一段梨园佳话。广东潮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奕瑄对此欣喜不已:“两位优秀青年演员以精湛的表演,展示了新时代潮剧事业的新生力量和勃发生机。网上相关阅读量达11.1亿,充分展示了潮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匠心传帮带

开设潮剧本科班 名家传戏育英才

潮剧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才的培养。2021年,中国戏曲学院与汕头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办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在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设立汕头教学实践基地,搭建潮剧人才培养、传承创新、创作实践平台。

此次亮相春晚的吴嘉琳和蔡锦浩,都是中国戏曲学院潮剧本科班的同学。“学院为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聘请了名家教授京昆剧目和戏曲基本功,还精选了17个潮剧传统剧目,聘请41位潮剧名家传承教学。”吴嘉琳说道,本科班的设立也为潮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在吴嘉琳的同班同学中,班长戴淑刁比她年长9岁。从艺28年的戴淑刁今年43岁,是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本科班里的“大姐大”。

戴淑刁出生于汕头南澳,从小就喜欢潮剧的她,1996年考入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后加入广东潮剧院一团。2021年初,当得知中国戏曲学院将开设潮剧本科班的消息时,戴淑刁万分激动:“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学府,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近年来,广东潮剧院加大潮剧艺术人才苗子的挖掘培养力度,不仅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还实施“名家传戏”工程,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支持年轻演员挑大梁、当主角,让潮剧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

老戏焕新彩

四度晋京演出 潮音共聚乡情

“这是1957年潮剧首次晋京演出时的照片”“这是姚璇秋先生穿过的云肩”……在广东潮剧院潮剧艺术博物馆内,年过八旬的广东潮剧院艺术研究室原主任沈湘渠对馆内展品如数家珍。据他考究,潮剧几乎与“百戏之祖”昆曲“同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沈湘渠看来,潮剧最大的特点是“接地气”。“潮剧具有非常浓郁的民俗色彩,生长在民间,也获得潮汕民众的爱护。”沈湘渠认为,潮剧熔铸了中华民族戏剧文化优秀传统和潮汕地方文化元素,是“解读潮汕文化的密码”。

如今,潮剧已成为海内外潮人寄托乡愁、联结故土的亲情纽带。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高度赞誉潮剧等中华文化瑰宝,并殷切嘱托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

“这些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潮剧的关怀转化为推动潮剧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黄奕瑄介绍道,近年来广东潮剧院主动“走出去”,积极实施潮剧全球计划,发挥潮剧作为“海外文化使者”传乡音、联乡谊、聚乡情的功能,在海内外设立了12个潮剧潮乐传承中心,助力“南国鲜花”在世界各地结出硕果。

更令黄奕瑄欣喜的是,从前“出国容易晋京难”的潮剧,在去年四次晋京演出,实现历史性突破。去年金秋,广东潮剧院携《秘密交通站》走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展示潮剧现代戏风采。潮剧也成为广东首个进入其中演出的地方剧种。

而就在今年国庆前夕,由广东潮剧院创新编排的非遗项目南澳车鼓舞《盛世车鼓》完成录制工作,这是潮剧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一次创新尝试,推动了潮汕优秀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老的潮剧,又一次迸发出蓬勃活力,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云”端绽芳华

插上科技翅膀 潮剧依然很“潮”

在黄奕瑄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广东潮剧院艺术档案室,这里收藏着广东潮剧院建院以来的600余部潮剧剧本。黄奕瑄打开其中一个柜门,小心翼翼地翻出一本封面泛黄的潮剧剧本《辞郎洲》。记者看到,该剧本创作日期为1959年9月,虽已经历65载春秋,封面也略有破损,但手写版的剧本内文依然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辞郎洲》是我国当代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先生主演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曾于1959年晋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黄奕瑄说,近期广东潮剧院还复排了经典潮剧《辞郎洲》,将于今年11月汕头潮团潮商“两大盛会”期间展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老剧本档案都非常珍贵,目前我们正准备启动数字档案工程,以更好地保护潮剧老前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黄奕瑄介绍道,近年来,广东潮剧院还开展潮剧数字化工程,拍摄录制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的传承视频,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实践、教学全方位记录,扎实做好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广东潮剧院还积极搭建“云平台”,在“广东潮剧院”公众号上开设“云剧场”“云展厅”“直播间”等多媒体传播途径。2021年,该院将传统展厅升级为线上“云展厅”,通过VR技术全方位、立体感、数字化地呈现汕头市潮剧艺术博物馆和姚璇秋艺术传习所展厅,让广大海内外潮剧爱好者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古老潮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来时路,潮剧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迈向新征程,一代代潮剧工作者正接续奋斗,源源不断地为潮剧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让这朵“南国鲜花”开得更鲜更艳,让广东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得更广更远。

如今,跨过几百年的历史长河,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依然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