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冲突的持续升级,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期,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的猛烈攻势,可谓是杀红了眼,不仅对平民区进行轰炸,甚至将炮口直接对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共导致5名维和人员受伤,并引起国际社会公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以色列的强硬姿态和对联黎部队维和人员的直接威胁,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迅速作出了反应。法国总统马克领呼吁88个法语国家一致统一推动黎巴嫩停火,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冲突。他还宣布,法国将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并且强调了“回归政治解决方案”的必要性。不出所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迅速对此做出回应,称无论西方国家支持与否,以色列都将赢得胜利。

分析人士认为,法国不惜损害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也要对以实施武器禁运,背后存在着多重历史和现实考量,但仅仅是这种程度的外部压力并不足以真正促使以色列约束自己在中东地区的暴行。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冲突不断外溢,国际社会要求以色列停火的呼声持续高涨。然而,以色列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仅对加沙持续进行轰炸,甚至还对黎巴嫩展开军事行动,致使100多万人流离失所,30万人逃往叙利亚。国际社会普遍担忧,黎巴嫩极有可能成为加沙之外的又一个人间炼狱。

历史上,黎巴嫩曾接受法国委任统治,双方始终保持着超越一般的外交关系。2020年黎巴嫩大爆炸后,马克龙第一时间访问贝鲁特慰问当地民众,彰显双方特殊的关系。黎以冲突爆发以来,法国不但积极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且多次派出官员在黎以之间展开斡旋。今年9月,以色列曾请求法国和英国进行斡旋,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曾同意停火,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须要停止对加沙的入侵”。然而,以色列很快就对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实施了斩首行动,可见以色列所谓的寻求和谈,就是一个幌子,真正目的是袭击真主党高层。

以军的战术非常成功,真主党高层几乎被“团灭”,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面临被颠覆的风险。因此,马克龙不得不表明立场,拿出站队黎巴嫩的姿态。与美国偏袒和纵容以色列对外进行土地扩张不同,法国一直试图维持中东战略的平衡:既与以色列交好,也同阿拉伯世界保持良好关系。但是,巴以冲突持续外溢效应已经扩散至欧洲多国,并呈现出外部冲突与国内安全同频共振的情况。

法国境内庞大的犹太人和穆斯林群体,使得任何中东冲突的升级都可能引发国内社会动荡。在过去一年中,法国国内已经发生数百起反犹事件,抗议以色列的“种族灭绝”。如果黎以冲突全面升级为战争,势必会造成大量难民涌入法国,这将给经济陷入困境的法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安全负担。因此,马克龙宣布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既是外交责任,也是出于国内安全的需要。

早前,针对以色列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并造成多名维和人员受伤,40个派遣国12日联合“强烈谴责”。中国外交部方面直接喊话以色列,称任何蓄意攻击联合维和人员的行为都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和安理会1701号决议,绝对不能接受,且必须立即停止。我们要求对事件进行调查,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并采取措施,杜绝再次发生。中方敦促当事方,特别是以色列立即采取措施推动局势降温,保障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全,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以色列军队袭击联合国驻地,造成维和人员受伤,是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行为。国际社会声援维和人员的反应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反应明确告诉以色列,这类事件无法容忍,不能再发生。此外,西班牙,意大利,埃及等多国也发声谴责以色列。

然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要求,联合国应“立即”将其撤出黎巴嫩南部黎以交战区域。可见,以色列短期内不会停止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但欧洲国家对以色列减少支持,以及国际社会停火止战的呼声日益高涨,无疑会让以色列面临越来越大的外交和舆论压力。然而,美国防长奥斯汀却重申了对以色列“坚定不移”的支持,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向以色列提供军火弹药。这一做法显示,拜登政府已经成为“种族灭绝”者的帮凶,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