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t

引言

1968年的一个夏天,青藏的边防线上,战士们正在进行着例行巡逻,查看界碑是否正常、是否有人入侵,当然主要防的是印军。

突然,一声急促的喊叫打破了日常的宁静:“二班注意,有情况!”原来竟是边界上印军不顾劝阻硬是要踩踏我方的工事,从而引发了一场“肉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巴掌引起的紧张

有个石永祥老兵,他曾在西藏军区,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亲历当年的中印对峙场面。他回忆了刚入伍时的一件事。

那是1968年6月的一个普通日子,高原的阳光映照在雪地上再反射到眼中,难免有些刺眼。但边防战士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他们一如往常警惕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那时候,距离双方大战过去了6年,但是紧张氛围依然存在。边防线上,时不时发生摩擦,小到发生口角,升级一点儿是打架,动静再大的话就是会引发外交争端的交火了。

因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大家都默契地不动热武器打急了抄棍棒铁锹或者某些特质的家伙,都带枪,所以一个按捺不住就可能发生大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天,某班的人恰好和印军迎头相撞。本来你巡视你的我巡逻我的,互不打扰,可是偏偏对面有个大兵犯浑,一脚踩上了某班辛辛苦苦修筑的一个工事。

要是说他一开始不是故意的吧,这都踩上了也该清楚了吧,何况这说明他的脚越界了,懂事儿的就该自己主动收脚了。

没想到,人家愣是要充当“睁眼瞎”。某班看到了上去说明情况,尽管语言不通,他用手势清楚表达了意思,示意对方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家伙不说还好越说对面还越来劲了,死活就是不走!还得寸进尺,脚下故意动,脸上还挂着一副“你奈我何”的表情。

面对这样的挑衅,指导员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迅速走向那名印军,试图再次和对方交涉,结果对方还是一副无赖样,还做出各种羞辱的动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突然,“啪”地一声响起,震惊了在场众人:原来是指导员重重扇了对方一巴掌。抬胳膊、伸手、扇,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对方压根来不及反应硬生生挨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瞬间,整个边防线仿佛静止了,清脆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打破了这高原上的寂静。这一巴掌,不仅打得印军一个踉跄,更打醒了所有战士的神经。

印军被打懵了,直接被巨大的力道给带倒了,他捂着脸瞪大了眼睛躺在地上不知所措。其他印军过了半天才想起来把他扶起来。

而二班的战士们则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眼神中透露出高度的警惕。前一秒还在各自忙碌,这一刻纷纷背起武器,双手紧握步枪,目光死死盯着对面的动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面的印军急匆匆地跑回了他们的哨所,不久一个接一个地集结起来,表情严肃、步伐急促地向事发地点赶来。远处还能看见更多的士兵从营地里涌出来,甚至还带上了武器。

军队全线戒备

所有人都像拉满弦的弓箭一般,随时准备迎接可能的冲突。指导员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刻向上级报告了情况。

指挥部接到了消息,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指挥官严肃地看着地图,指着那条代表边界的红线,思索片刻后,下达了命令:“戒备,不得开第一枪,但要做好战斗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指令传达到各个连队的时候,整个边防线上都迅速响应,所有人进入了战斗状态。士兵们从各自的休息区、训练场地纷纷赶往前线,手中的武器已经加载完毕。

哨所的碉堡中,一挺挺机枪已经架好,射击角度也调到最合适的位置,只等上级一声令下,便能立刻进行反击。

当时恰好是入伍季,新兵刚来老兵移走。新兵没经过训练,缺乏专业素养、对纪律也不熟,但是一线此时人手不足,就把这些刚训练了一个星期、只摸过一回枪的新手给拉到了哨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中方军队来说,这种紧张局势并非头一回经历。士兵们严阵以待,心里盘算着各种可能的后续行动—如果对面开火,自己该如何迅速反击,如何保护自己所在的碉堡,如何配合周围战友展开攻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中仿佛都能感受到硝烟的气息。对面的印度士兵也全副武装,他们的眼神中透出几分焦躁,用着快节奏的手势交流不时回头张望,似乎在等待更高一级的指令。

无论是中方还是印方,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但各自的兵力调度却没有丝毫的放松。双方的战士都明白,边境线上任何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成为战事的导火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西藏高原上的风吹过,卷起了地上的沙土,远处的山脉在日光下投下了长长的影子,仿佛也在注视着这场可能爆发的冲突。

冲突背后的历史背景

这场冲突并非偶然发生,它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背景。1962年中印曾爆发一场全面的边境战争,虽然以中国的胜利告终,但两国的领土争议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1962年之后,边界线上达成了暂时的平静,但这种平静并不稳固。印度方面常常在边境线上试探、挑衅,而中国则克制又警惕,不主动挑事儿但也会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6月的这场小小冲突,正是两国边境长期对峙的延续,表面上看似是耳光引发的,但其实是两国历史和现实矛盾的集中体现。

俗话说,边界没有小事儿。所以,这件事也很快层层上报,中方向印方表明了自己明确且坚决的态度:不允许对方挑衅行为的继续。

而印方显然也意识到冲突升级的危险性,他们还没有忘记六年前在中国手中吃过的苦,不愿让一件小事儿变为军事冲突。所以,经过斡旋双方逐步控制住局势,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边界上的紧张氛围在一周后逐渐缓解,印军被撤回,中方也恢复了日常的巡逻任务,此次边境危机在没有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得以平息。

但边防战士们都清楚,未来的边界线上类似的事情可能还会继续发生。

参考资料:

中印边界问题.国史网.2011-01-25
战争之后的中印边界.文摘报.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