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杰出的天文学者马丁·里斯爵士在其新著《未来之议》中提出了一条令人不安的警示。他在审视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威胁时,特别关注了那些旨在探究自然规律之谜的高能粒子实验。他忧虑地指出:“一些物理学界的同仁提出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实验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或许会摧毁地球,甚至可能撼动整个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里斯所描绘的某一可能的现在或未来景象,加速器中粒子的猛烈撞击可能释放某种“异种物质”,将我们的星球压缩至一个直径仅300英尺的小球。在其他实验设想中,可能产生的微型黑洞,会无情地从内部蚕食我们的世界。在里斯设想的最糟糕的情况中,物理实验的灾难性结果可能导致空间结构本身转化为某种全新的形态,从这里到遥远星辰的一切都将消失无踪。

里斯坦承,这类末日事件的发生几率极低,但他认为,“鉴于其重要性,我们不能忽视它们。”那么,他发出的警告是否有据可依?真正的危险性到底有多大?

里斯所秉承的,是一条警告现代科技潜在灾难性的悠久传统。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时,物理学家阿瑟·康普顿曾忧虑爆炸可能点燃大气层。1969年,当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从月球返回时,美国宇航局对他们进行了隔离,以防携带致命的外太空病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名叫沃尔特·瓦格纳的前核安全官员提起诉讼,试图阻止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运行,其担忧与里斯不谋而合。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驳回了此案,认为“对未来可能伤害的纯理论恐惧,并不构成实际伤害”。

一组物理学家曾评估2003年发生灾难性事件的可能性,并于2008年复核了他们的结论。两次他们都认为风险可以忽略不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言人阿诺德·马索利尔坚称:“大型强子对撞机无疑是安全的。”他表示,“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太空的亚原子粒子——即宇宙射线的轰击,它们的能量远超我们对撞机所能产生的。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在实验室里模拟自然界,包括我们头顶的大气层里,早已发生的事件。”

马索利尔此言,意在安慰人心,然而,它反而唤起了另一种担忧:如果人类无法自我毁灭,那么是否会由自然的物理灾难来代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两位物理学家不经意间激起了这种忧虑,他们提出了一个理论,即普通物质在足够的能量和压力作用下,可以转变为一种他们称之为“奇异物质”的新形态。奇异物质的性质可能会改变其所触及的一切,从而终结我们所知的世界。

德国海德堡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安德烈亚斯·鲍斯维恩对奇异物质的概念颇感兴趣,并积极搜寻其踪迹。即便他找到了确凿证据,他也不认为奇异物质会构成太大威胁。毕竟,地球已经历经数十亿年,不断遭受来自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轰击。

鲍斯维恩认为,奇异物质更有可能存在于一个极端环境——中子星,这种由超高密度恒星残骸转化而成的天体。在这些天体上的极端条件下,它们可能转变为“奇异恒星”。鲍斯维恩认为,如果两颗奇异恒星发生碰撞,其爆炸的特征将十分独特。

爱因斯坦望远镜,一个致力于探测引力波的观测站,或许能够揭示这个奇异理论是否存在基础。鲍斯维恩表示:“它将为我们提供高度的敏感性,以阐明是否存在涉及奇异物质的合并。”幸运的是,在地球附近并不存在潜在的奇异恒星,因此我们似乎能安然无恙。

结论是:奇异物质不太可能杀死我们,但它或许能帮助我们揭示物质的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奇异物质,黑洞导致死亡的可能性更大,毕竟黑洞的存在已被广泛证实。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距离我们不到3000光年,几乎与你夜晚所见的一些恒星一样近。然而,里斯提到的那种微型黑洞则是另一回事。目前,它们仍停留在猜测阶段。

自2001年起,布朗大学的格雷戈·兰斯伯格教授提出理论,大型强子对撞机或许能产生这种微型黑洞。虽然听起来颇为异常,但兰斯伯格实际上是希望如此。他表示:“最初的想法是,这样的黑洞会迅速蒸发。”其蒸发过程会释放出独特的粒子爆发,这将为我们提供关于引力的特殊信息,以及它与其他基本力的关系。

然而,大型强子对撞机至今未发现任何微型黑洞的迹象。兰斯伯格表示:“最可能的是,那些预测在LHC范围内产生微型黑洞的模型,根本未曾实现。”但他也提出了另一种设想:或许微型黑洞确实存在,但我们尚未掌握探测它们的方法。

尽管看不见的微型黑洞可能漂浮在我们四周的想法令人不安,但兰斯伯格对于任何担忧都不以为意。他表示:“如果真有那样的碰撞能产生足够长寿命的黑洞,并聚集周围物质,那么我们在宇宙中应能看到远多于目前所见的黑洞。”

关于宇宙的终结,奇异物质和黑洞并非唯一选项。比起它们,真空的衰变更为恐怖——这不仅会摧毁我们的地球,还会颠覆我们所知的物理定律,是真正意义上的末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凯蒂·麦克将其描述为“一种迅捷、纯粹而高效的宇宙灭绝方式”。

这个观点是这样的:真空并非真正的空无一物,而是充斥着与宇宙场和粒子相关的能量。麦克解释说,如果这种能量处于不稳定的“虚假真空”状态,那么它可能突然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空衰变的情形就像冬夜的湖面突然结冰。这样的转变将从某处开始,直至一切都被冻结;而如果是真空衰变,传播的不是冰,而是代表新物理定律的新型空间。理论认为,一旦真空在某处开始衰变,扰动将向四面八方扩散,摧毁所经之处的一切。

就像奇异恒星和黑洞一样,任何真空衰变都可能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麦克表示:“我们还未发现任何机制能让粒子实验达到能引发衰变的能量极限,因为宇宙射线的威力远超大型强子对撞机,显然还未有能力摧毁整个宇宙。”真空衰变的可能性仍充满不确定性,因为我们尚未确定它是否真的可能发生。

里斯在其书中也提到了这样的不确定性,并以此作为我们在物理实验中应谨慎行事的理由。然而,若主要的风险源自自然界本身,正如物理学界的共识所指出的那样,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研究以了解真空的运作机制,以及它是否真的会衰变。

麦克希望LHC及其后续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真空工作原理以及其是否可能衰变的重要线索。他表示:“对我而言,真空衰变是最引人入胜的可能性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真的发生衰变,你将无暇为此烦恼。因为真空衰变将以光速扩散,它会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降临。你看到它的那一刻,也是生命终结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