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官场腐败之严重,让人触目惊心。

不由得感慨“洪洞县里无好人”,似乎官场里没一个是干净的。

甚至于原来被讴歌的正面形象或典型人物,忽然也变成了贪腐份子,实在颠覆了我们的三观。

杨发森,昔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还曾和一线干警并肩作战,同暴恐分子殊死搏斗,成功打掉了一个暴恐团伙。

如此典型人物,在仕途上自然步步升迁。

更是成为最年轻的省会(首府)城市“一把手”,可谓前程似锦一路繁花。

想不到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70后副部级干部,也沦为一名贪腐份子,在反腐强压下不得不主动投案。

杨发森出身于部队。

工作前是解放军某部队一名战士。

在部队里,杨发森热爱学习,成为了优秀的战士。

从部队转到地方,杨发森扎根新疆地区30年,在偏远、复杂、欠发达基层一线锻炼多年。

主要任职于阿克苏市、拜城县、库车县等,后任和田地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等,一直被当成了“先进人物”进行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杨发森有几个“雷打不动”的习惯。

包括看《新闻联播》、晚间散步独立思考问题、研读相关书籍提升自我,还每周抽出时间查看民情和了解民意。

当地媒体经常报道杨发森的事迹。

为此,杨发森在官场上是“星光闪闪”的官员,显得与众不同。

又是正面例子,又是励志典型,万万想不到杨发森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表面上光鲜亮丽“金玉其外”,实际上“败絮其中”,背地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在新疆工作多年,民间对其评价有褒有贬。

褒扬者,自然和媒体宣传的那样,认为杨发森是一名“好官”,一心扑在工作上。

对其贬低者,觉得杨发森只做表面文章,危害了当地好多年。

特别在和田和乌鲁木齐任职期间,很多人对其颇有微词。

彼时,杨发森大权在握。

又是“一把手”,头顶着“光环”,早已忘乎所以,忘记了初心,开始和贪腐官员“沆瀣一气”。

此次落马,杨发森是主动投案。

说明杨发森知道事情败露,自己不得不站出来主动承认。

70后副部级官员,原本有大好前程,但也忍不住伸手,就此葬送了自己的后半生。

在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名单中,已不止一位落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被评先进,一定也是口碑相传,对当地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随着职位不断升迁,一些昔日优秀县委书记和某些贪腐官员狼狈为奸,逐渐沦为人民群众所不齿的反面人物。

类似杨发森按照某些人所说是“根正苗红”。

曾经也的的确确做出了一些成绩,也的的确确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只是慢慢的就变了,变得面目全非。

正所谓权力是春药。

一些人终究还是被名利或美色所诱惑,终究倒在了欲望前,做了金钱的奴隶。

还是那句话,用道德约束官员无济于事。

必须要从制度和法律上制约官员,让他们不敢贪无法贪。

一旦越过红线,不仅身败名裂,祸及家庭,还会将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