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4所非常有名的专注于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他们分别是美国的西点、法国的
圣西尔、英国的桑赫斯特,以及苏俄的伏龙芝。
其中
苏俄的伏龙芝在1920年的时候成了东方系,专门用于吸纳来自东方各民族、国家的学员到校学习。5年后1925年又在东方系专门成立了中国班,用于吸纳来自中国的学员到校学习。
中国班成立后,当时中国方面第一批派出了4人去学习。这四人中其中一人后来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那么另外三人后来去了哪里呢?
要知道另外三人后来去了哪里,就需要先知道
苏俄为什么要在伏龙芝专门开设中国班。
开设中国班是因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并且国民党方面明确提出要联苏,联共,因此
苏俄才会开设中国班。
也就是说,最初本质上去中国班学习的可以是任何出身,不管是国共。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班开设后,由当时的国民党方面军政部长
程潜
亲自挑选了4人去往中国班。
这四人分别是
左权、陈启科、李拔夫、萧赞育。
他们出身就各不相同,其中左权不用说,虽是黄埔生,但1925年就加入了红色阵营,陈启科也一样。
李拔夫就不一样了,他的出身和程潜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早年是在程潜麾下当兵,后又在
军政部创办的军校学习,并且加入了国民党。
萧赞育也是如此,虽不如李拔夫那么铁杆老蒋一方,但和红色阵营牵连不深。
也就是说当时去
中国班学习的第一批4个人,国共一半一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之前说了,主要是因为国共合作。在国共合作的情况下,那就不能全是国民党出身的学员去。但是4人去苏联一年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当时这第一批
左权、陈启科、李拔夫、萧赞育去苏联是1925年,去后没有直接加入中国班,而是先去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俄语。学习俄语当时学习了一年,一年后四人突然被取消了入学资格,国内又派出四人替换他们入学。
而这四人就有意思了,我们之前说
左权他们四人是一半一半,这四人则全是国民党那边的。
也就是当时出现了意外,
左权四人要被替换掉。在这种背景下四人中的
李拔夫选择了放弃,毕竟本身就是
国民党那边的,听命行事就完了。然后他去往了
基辅军校学习,学完后回国一直在蒋军那边任职。解放期间才站到人民这边,直到1975年去世。
四人被顶替,
李拔夫放弃后。
另外三人中
左权、陈启科、萧赞育则坚持要入学。后来入学这事儿又出现了变动。
那就是用来替换他们的四个国民党出身的人,也被替换掉了。替换他们的新人也是四个,
而这几人则是红色阵营出身。
最终1927年12个先后被派往苏俄的人,是最后四个红色阵营出身的外加第一批中红色阵营出身的
左权、陈启科加入进了中国班。
左权、陈启科加入是因为他们是人民队伍出身,所以不是人民队伍出身的萧赞育,虽坚持要加入但最终也没能加入。
最终
萧赞育去到了
日本明治大学深造,回国后一直在蒋军那边任职,解放战争后随老蒋去到了海峡对面,
1990年曾来大陆访问。
另外还有一位就是加入伏龙芝的
陈启科,他学成归国后当过
红军参谋长,1930年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以上便是1925年,首批被派往伏龙芝学习,除了左权之外其他三人的下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