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蒋介石之所以在民国群雄争霸中异军突起,靠的是两样东西:一是黄埔军校校长之位,二是和宋家二小姐宋美龄的联姻。
前者帮他解决了“枪杆子”问题,后者帮他解决了“钱袋子”问题。
可鲜有人知的是,这两样东西都差点跟蒋介石擦肩而过,而落到了另外一个人头上。
他就是当年湖南官绅领袖,有“湖湘奇才”之称的谭延闿。
谭延闿是湖南茶陵人,他的父亲曾在光绪年间做过清朝两广总督。
谭钟麟这个人为官昏聩,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若非说有,那就是他在任上曾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暴动。
可就是这么个昏庸之辈,却生了一个天资卓越的好儿子。
谭延闿本是丫鬟所生,由于出身低贱,老谭家起初并不待见他们母子,据说母子俩连进厅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直到有一次,谭钟麟带着他去拜访当时有名的误国贼,两朝帝师翁同龢之后,小谭的待遇才开始改善。
翁老师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他一眼就断定谭延闿日后必成大器,并给他送上了“奇才”的权威认证。
谭钟麟闻言大喜,从此便重视起了谭延闿这个庶子,给他请了当时的湖南怪杰,号称专修“帝王学”的王闿运当老师。
而谭延闿也不负奇才的称号,年仅24岁就考上了进士,成为湖南历史上第一位“会元”。
因为一年之后,科举就要被废除了,如无意外,殿试之后谭延闿将会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状元,而且还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连中双元的考生。
可惜当时主持殿试的是慈禧太后,老太后因为戊戌变法的原因,对湖南人怨念深重。
慈禧
慈禧一看他的籍贯姓氏就想起了谭嗣同,二话不说就把他从第一名刷到了第38名,而把最后一个状元的名额给了名字更吉利的刘春霖。
殿试之后,谭延闿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相当于候补公务员。
不久之后,清政府受日俄战争的影响,宣布要效仿西洋搞君主立宪制。
谭延闿得知后便离职回乡,被湖南士绅推举为湖南省咨议局局长,这个咨议局就相当于未来地方议会的前身。
可清政府整的这个立宪,本来就是忽悠老百姓的,爱新觉罗家根本就没想过给汉人放权。
两年后,皇族内阁出台,满清假立宪真独裁的面目大白于世。
遭到愚弄的谭延闿极为愤慨,武昌起义后不久,看清清政府纸老虎面目的谭延闿,便积极奔走,最后促使湖南新军起义。
辛亥革命成功后,谭延闿被推举为湖南都督,成为当地的军政一把手。
这时的蒋介石,还只是国民党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正在上海替结拜大哥陈其美,干着暗杀这种不入流的勾当呢。
1913年,孙中山因宋教仁之死 ,在南方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
在这次孙袁之争中,谭延闿站错了队,事后遭到袁世凯的清算,被拎到北京吃了三年牢饭。
不过也因为这件事,孙中山跟谭延闿结下了深厚交情,这也是为什么孙中山在日后会想将那两件旷世机缘,送给谭延闿的原因 。
1916年袁世凯垮台之后,谭延闿再次回到湖南出任督军省长。
但因他离开湘军太久,军政大权都落到赵锡恒跟程潜的手上。
1920年,谭延闿遭到二人排挤,不得已去了上海当寓公。
1922年,孙中山被陈炯明背叛,躲到海上一艘军舰上苦苦支撑。此时在上海的谭延闿和蒋介石闻讯后,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雪中送炭的决定,跑到军舰上陪孙先生共患难。
这件事也是史学界公认的,蒋介石命运的转折点。
正所谓患难见忠臣啊!蒋谭两人的举动让孙中山大为感动。
蒋介石从一介国民党边缘人物,一跃成为孙中山的心腹;谭延闿则被封为全湘讨贼军司令,随后又被任命为湖南省省长跟湘军总司令。
蒋介石
国共合作后,谭延闿又成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兼任政府秘书长。
出于拉拢谭延闿的目的,孙中山跟宋庆龄打算将宋家二小姐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做续弦。
这时候,蒋介石也在疯狂追求宋美龄。
可宋庆龄看不上蒋介石,一直反对小妹跟他交往。
为了促成这段姻缘,孙中山和宋庆龄给两人制造了很多独处的机会。
谭延闿刚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次数多了他也逐渐回过味来。
得知孙中山夫妇竟然是要自己娶宋美龄,谭延闿顿时哭笑不得。
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可是宋美龄的同学,以谭延闿的年龄给宋美龄当爹都嫌老,这不是闹笑话吗?
宋美龄
更何况谭延闿还是个痴情的好男人,他与结发妻子感情极深,自从妻子去世后,谭延闿便再也没有这方面的心思了。
可若是拒绝了这门婚事,不仅拂了孙中山夫妇的面子,还会得罪树大根深的宋氏家族。
为了婉拒这门婚事,谭延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让自己的女儿谭祥,认了老同学宋美龄做干妈。这样一来,既能婉拒和宋美龄的婚事,也不会让双方难堪,还能跟宋家攀上关系,可谓是一箭三雕。
跟宋美龄的婚事告吹之后,孙中山仍旧没有放弃拉拢谭延闿的心思。
这些年来,孙中山在跟北洋军阀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共合作后孙中山痛定思痛,认为自己之所以干不过北洋军阀,就是因为自己手下没有忠于自己军事团队。
孙中山
北洋军阀能靠着几千保定生统治中国,自己也应该建立国民党的保定军校。
在苏联的资助下,孙中山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办黄埔军校,可这个校长的位置却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
诶,不是有蒋介石吗?
事实上,蒋介石根本就不是孙中山心中的第一候选人,毕竟蒋介石此前根本就没有什么军旅经验。
他最先找到的是谭延闿, 可此时的谭延闿历经沧桑,锐气已经消磨殆尽,再加上他根本就没看出这个位子背后的无限潜力,于是就婉拒了黄埔军校校长的宝座。
谭延闿不干,孙中山便想把校长的位子给谭延闿的旧部程潜。
至于蒋介石嘛,孙中山本来是准备让他当副校长的。
可蒋介石却不愿意屈居程潜之下,竟耍起了小孩子脾气离家出走了。
后来在国民党元老财神爷张静江的劝说下,孙中山才勉为其难地让他当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虽说历史没有如果,可如果当年谭延闿没有拒绝黄埔校长之位和宋美龄,那历史的结果也许会大不一样。
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在民国风云中异军突起,黄埔师生起到的作用可谓是居功至伟。
蒋介石在担任校长期间,经常借助职务之便公器私用,挪用公款来接济有困难的黄埔学生。
这些学生受到他的恩惠后对他感恩戴德,在此后的历次政治斗争中,都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蒋介石一边。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黄埔学生的辅助,蒋介石才能够屡次下野,却又能屡屡上演王者归来。
这种靠着师生情谊联结而成的私人军队,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军阀的草台班子更具凝聚力。
在数十年的军阀混战中,没有哪个黄埔学生背叛过他们的校长。
而反观冯玉祥、杨虎城、张宗昌这些军阀,则没有这份能耐。
因此他们只有被蒋介石分化瓦解的份,而没有办法反过来对蒋介石进行分化瓦解。
此外,黄埔军校还是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器。
要知道,做大事的第一要义就是人才,你的摊子铺的越大,就需要越多的人才来帮你管理方方面面的事务。否则,你打下的地盘再大也没有任何控制力。
比如说张学良他爹,奉系军阀张作霖吧。
1924年的时候,老张带军入关,东北军气吞万里如虎啊,先后占领了京津冀、山东、江苏、安徽、上海这些地方,半壁江山已经落入囊中。
可就是因为手上的直系人才不够,不得不保留大部分旧势力。
结果就导致队伍成分太过复杂,前线一场战败,后方千里崩盘。
可手握黄埔的蒋介石却没有这样的顾虑,哪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么艰难的时候,黄埔系控制的地盘,都没有背叛过他。
总而言之,打天下没有常胜不败的,关键不在于你能赢多少次,而是能扛得住多少次失败。
如果不是遇到了组织形态更加可怕解放军,老蒋的黄埔军绝对是那个时代,中国军界当之无愧的一哥。
这也就是说蒋介石能有后来的成就,跟他个人的才能没多大关系,比他才能高的人多了去了,他只不过是恰好站在时代的风口,刷到了黄埔军校这件神器罢了。
如果当年谭延闿担任黄埔校长,以他的才能,难道后来的成就会比蒋介石差吗?
要知道,那时候老谭已经名满天下的大人物,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都是彼时的蒋介石望尘莫及的。
如果他没有谦让,那也许后来的电视剧上只有谭校长而无蒋校长咯!
说完黄埔军校,我们再来说说价值丝毫不下于黄埔军校的宋美龄。
在蒋家王朝的创业历史中,宋美龄这个女人的价值是如何高估都不为过的。
有句话叫做无粮不聚兵,蒋介石虽然坐拥黄埔这把枪杆子,但如果没有钱袋子的支持,他最后也是成不了气候的。
孙中山革命一生之所以屡战屡败,除了没有过硬的枪杆子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钱。
在遇到苏联人之前,革命党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海外华侨的捐助。
可海外同胞大多都是底层人,再怎么支持勒紧裤腰带,也没办法支撑起一场全国性革命呀。
孙中山也曾寻求过欧美财团的支持,可人家根本就不看好他,钱都借给了北洋政府和各路军阀,所以他蹉跎半生也一事无成。
直到遇到苏联人,在苏联3000万金卢布的输血之下,他才有本钱开创黄埔军校,搞自己的军队,这才有了他晚年的高光。
孙中山
可以这么说,国共两党一开始都是靠苏联输血养活的。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呀,这样一来你就难免要受制于人。
就拿共产党来说,在毛主席上台之前,中共领导人由谁来当,那都是苏联说了算的。
蒋介石在创业初期也是如此,他只能靠着谄媚讨好苏联代表鲍罗庭,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随着蒋介石的势力越大,他就越依赖苏联的资金,这任谁都是不愿意的。
1927年国共北伐,受到刺激的上海买办头子,江浙财阀虞洽卿找到蒋介石,给出六千万大洋的价码,换取他背叛革命。
这帮人是当时中国最有钱的财团,自以为抱上大腿的老蒋为表诚意,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交了投名状。
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呀,六千万很快就用完了,蒋介石再次向江浙财阀伸手要钱。
江浙财阀上次给钱,是因为共产党逼的太狠,那是一次性买卖,可蒋介石却想当长期饭票来透支,那自然不行。
恼羞成怒的蒋介石露出流氓本性,对这些人搞起了绑票勒索恐吓。
江浙财阀也很干脆,直接断了他的资金来源。
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蒋介石就被迫下台了。
经此一事,蒋介石总算认识到了这伙人的厉害,想要重新上台,就要重获财阀的欢心。
宋氏家族是江浙财阀中的佼佼者,而且还有美资背景。
蒋介石下台后通过跟宋美龄联姻,向财阀表示自己洗心革面的诚意,再次获得江浙资本的支持,没两个月的功夫就重登总裁宝座了。
由此可知,谭延闿把天下送给了蒋介石一说,绝非虚言。
1930年,蒋介石打赢中原大战,在名义上统一全国走向人生巅峰。
与此同时,谭延闿则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天意啊!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