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之后,有很多不愿屈居日寇治下的有为青年选择背井离乡前往北平求学,王铮正是其中一员,他于1933年进入关内,并受到张学良的资助,不久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主修文学相关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东北大学已经秘密成立了中共党支部,支部会定期举办“宣讲会”,传扬红色思想,吸引青年学生加入。王铮在听了两期“宣讲会”之后,对红色思想生出了极大兴趣,于是开始主动接触党支部,一段时间后,他彻底被红色思想折服,于是申请加入共青团,不久后转为党员。

1936年,在党支部的统筹之下,王铮开始从事一系列抗日活动,比如刊发抗日文章、参加抗日请愿游行等等。当年下旬,他甚至打算到长城前线和日军作战,但党支部认为此举的实际意义有限,因此不同意他上前线。抗战爆发之后,他撤离北平城,与其他十几名学生一起搭伴前往八路军太行根据地,随后在129师的支持下于磁县附近从事党建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沙河县成立民主政府,王铮被选为县长,但没过多久,在阎锡山的干预之下,民主政府被迫解散,而王铮也随即返回磁县党委任职。1939年,根据上级党委要求,他召集县里的乡绅开了一个动员大会,鼓励大家捐钱、捐粮支持八路军抗日,除此之外,他还在磁县大力推行土改,为穷苦百姓分田地,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思想在基层的影响力,巩固了群众基础。

抗战胜利之后,王铮被派往东北工作,出任通化地委负责人,自1946年起,他接连主持了好几次动员大会,让穷苦百姓揭发土豪劣绅以及国民党的罪行,激发大家的反抗意识,号召大家支持人民武装与反动派斗争。除此之外,他还在通化推行“减租”活动,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恢复民生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军占据通化之后,王铮带领地委机关单位与游击队转移到山区驻扎,期间他一边继续团结社会各阶层人民,一边坚持和敌人斗争,始终对反动派保持着一定的军事压力。1948年,辽宁获得解放,王随即被调到辽宁省委任职,建国后,他就任省委书记、省长、省军区政委。

任期内,他鼓励农业发展,尽力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又承接党中央的政策与苏联的援助,发展重工业,先后建立了鞍山、本溪两个重工业基地,有力的推动了省内经济发展。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1958年,他突然毫无征兆的卷入了一场浩大的政治风暴中,党中央随即对他进行隔离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下旬,他被革除公职,下放到基层劳动改造,动荡时期,他再度遭到抨击,又被安排到农村某公社劳动,足足种了8年的地。1976年下旬,他才终于迎来了“解放”,被接回北京,暂时安置在钓鱼台生活。原本党中央是准备在1977年初为他平反的,但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平反工作一直延后到了1978年底,最后是邓公、陈云等人介入,这才为王铮恢复了名誉。

不久之后,中组部的同志找王铮谈了一次话,王铮的好友得知此事之后,纷纷表示这是好兆头,他应该很快就会复出。果不其然,在1978年12月份,党中央任命他出任河北省委书记,1979年初,他前往河北省委任职,至此重新返回政坛。上任之后,他一方面稳步开展恢复生产运动,提振粮食和工业品的产量,弥补物资缺口;另一方面则按照邓公的指示,尝试开展一些改革措施,活跃市场。1983年,“严打”开始后,他迅速予以响应,指示省公安厅和两院坚决执行国务院的相关政策,扫平黑恶势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王铮突然患上了重病,无法再继续工作,遂申请离休。晚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他曾多次申请出院回家休养,但都遭到医院拒绝,医生坚持要他留在医院,以防不测。1989年,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他知道自己可能躲不过这一劫了,于是向妻子和子女交代了后事。王铮是个清廉的人,没有攒下多少私人财产,身边仅有1万多块钱,他叮嘱妻子将这些钱全部捐给慈善机构,用于帮扶失学儿童,这是他为国家所做的最后一点贡献。1个月后,他溘然长逝,时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