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短视频不能刷了。因为,全是“刀郎”,根本停不下来。

10月12日、13日,南京最大的体育场馆内,2万座位座无虚席,刀郎2024年巡回演唱会在此举办。

而场馆之外,更有10万之众的忠实粉丝共同为这场音乐盛宴应援,盛况空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现场相比,网络也不遑多让。新华社直播,江苏新闻、南京发布、浦口发布、江北发布以及江苏、南京的各级各单位,在官方平台推介刀郎,欢迎大家到南京旅游。

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官方媒体,发布的是什么?《这个秋天,刀郎来到了南京》《欢迎全国刀迷来到南京》《听着刀郎的歌,感受南京的秋》《刀郎称南京是座英雄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省级文旅系统在官方平台推介刀郎。因为刀郎,我们第一次刷到了“西藏文旅”。

刀郎凭借一己之力,不仅统一了全国文旅,而且统一了“江苏十三太保”。

02

官方媒体亲自下场,为一个“歌唱家”背书,并且大力推荐。虽然目的是为了旅游,但这份勇气、魄力和担当,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刀郎让我们看到了南京官方的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可以说,对于一个“歌唱家”,这是前无古人的操作。刀郎,让我们看到了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接地气的操作,人民群众是买账的,是会大力拥护和支持的。

毕竟,我们平时看到的官方媒体不是这样的。看看一些地方的融媒体发的都是啥?全市组织、全县召开、某某强调、某某要求、某某某调研。

全是“会”,全是某某和某某某。如果宣传地方?如果引发群众共鸣?如何把公众需求展示出来?

展示不了!

自娱自乐!

“取消关注。”

03

南京的操作,让我们认识到了新媒体的另一面。它,让我们知道,其实有人愿意和群众喜好、群众需求发生碰撞的。

乍一看,以为南京媒体的站位有问题。仔细揣摩并继续刷到其他媒体,我们会发现,这才是站位,是素养,是道德,是倾听民意,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有歌迷说:“见过00后追星,见过90后追星,但是80后、70后、60后、50后、40后一起追一个人,恐怕前无古人。”

还有歌迷说:“”希望刀郎老师稍微找个大点的场地,多卖点票,多挣点钱。虽然我们没钱,但我们都希望被收割一波,我们心甘情愿的。”

与此同时,网传刀郎演唱会现场有出家人,还有盲人夫妇,以及国际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刀郎,是属于人民的。

南京,能够捧着人民,这种胸怀和气魄,必然会得到人民的回报。

04

关于刀郎的演唱会,经常会有流泪的画面。刀郎流泪,歌迷也流泪。

聆听刀郎的歌为何会哭?实际上,眼泪并非为刀郎而流淌,而是为自身而落下。

是刀郎给予了中年人一次能够哭泣的契机。哭的并非歌曲本身,哭的是生活的苦涩与无奈,哭的是压抑的情感,哭的是自己生活的混乱不堪,哭的是 70 后、80 后这两代人的艰辛?

世间的冷暖,家庭的重担,工作的重压。其实,这一代人不惧苦累,上面有老人需要担当,下面有孩子需要养育。对上不能冒犯长辈,对下不敢招惹晚辈。

因为共鸣,所以追求。因为共鸣,所以支持。因为共鸣,所以哭泣。

事实上,哪有什么“刀迷”,不过都是最真实的人民群众罢了。大家能够聚焦一个焦点,是因为他更有人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现在,各地文旅在孜孜不倦地用刀郎的音乐作推介,努力摇人。

但是,到底有多少地方能够像南京一样,格局打开,倾听民意,给足情绪价值呢?

抄作业的事儿,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抄好。

在某些地方,恐怕人民群众说一句“堵车好严重”,都要被视为大不敬 吧!